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现实(VR)技术将是移动互联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媒介形态,其与出版业的有机结合,可为传统出版业重塑提供重要支撑.数字出版技术与VR相融,可以促进内容产品与增值服务的有机结合,为读者与用户提供精良内容产品的同时,还可提供教育教学平台服务、专业技术咨询服务、阅读推广发布服务、阅读体验互动平台服务等.VR技术应用于出版业中,可向读者或用户提供充满创意的智能型服务,切实体现受众需求为上的创新理念、专业内容为王的服务理念、技术革新为主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朱椰琳  陈逸轩 《出版参考》2021,(1):34-37,28
斯特灵大学的出版专业隶属斯特灵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依托于国际出版研究中心,自开办以来国际声誉逐年提高.近年来,斯特灵大学与国内出版专业高校展开教学合作,作者在参与学术交流项目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体验法、访谈法,对斯特灵大学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调查分析,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阐释,希望为国内出版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纽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新  陈青 《出版经济》2003,(1):45-47
关于纽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 1943年,纽约大学就开设了有关出版的各种课程、研讨班。1978年以后,开设了为期6周的全日制的暑期培训班,对象是有实践经验的出版社从业人员。1996年秋,为了满足出版界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纽约大学出版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publishing)正式成立,隶属于纽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在纽约大学和出版界的鼎力支持下。出版研究中心向研究生介绍出版业的有关基本知识,亲为他们从事图书、期刊出版和新兴的网络出  相似文献   

4.
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及其出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历史沿革与研究工作 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The Oxford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Publishing Studies)隶属于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艺术、出版和音乐学院,是一家著名的从事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培训、研究和咨询的机构,其教学研究颇有特色.该中心也是英国最早进行出版研究和咨询以及从事出版高等教育和培训的机构.  相似文献   

5.
薛东海 《中国出版》2022,(14):46-49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出版业在利用新兴智能技术提升出版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应用层次不高、智能化水平待提升、虚拟学习空间探索不够等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出版的特点,进一步探究了融合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教育出版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出版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3年至今,全国已有27所高校设置了编辑出版学专业,为我国出版行业输送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与出版行业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出版机构需要高校为之提供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大出版”快速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出版机构在资金、师资及教学实践方面给予支持。因此,实行高校与出版机构合作办学是抓住发展机遇,迎接国外的各种挑战,加速出版业和出版教育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徐东 《出版广角》2016,(18):12-14
融合发展是传统出版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教育出版活动本质和价值的分析,并结合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学深刻变革,指出未来教育出版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一是研发新型教材,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二是转变成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教育服务商;三是从教育出版业向知识服务业转变.  相似文献   

8.
许洁 《出版科学》2012,20(3):92-94
荷兰出版业具有很高的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在出版产业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出版学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支持。本文总结荷兰出版专业高等教育和科研的特点,探讨其成功经验,希望对我国的出版专业教育和科研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段乐川 《出版广角》2016,(19):15-17
中国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一场以"互联网+"为动因的深刻转型.我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供需脱节的矛盾,需要不断地推进数字出版教育改革:一是明确数字化传播的专业理念,加强学生专业精神的培养;二是加强课程改革,打造复合型出版人才;三是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实践导向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咨询服务业是以提供信息和智力服务为特征的产业,它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作为一个出版业十分发达的国家,拥有出版公司9000多家,相应地就出现了为其服务的出版咨询机构.出版咨询机构通常由资深出版人士组成,包括网络、图书、杂志方面的出版专家和编辑专家,以及设计、市场研究、流通、广告与销售、战略计划制订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家,如曾担任《科学》杂志编辑和多家出版社总裁的Robert Ubell就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传统印刷及电子出版咨询公司"Robert Ubell Associates",其客户包括艾尔斯维尔、威利、麦格劳·希尔等著名出版商.本文就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对美国的出版咨询业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出版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迈向出版强国目标.文章以《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为背景,立足出版机构与编辑个体两个层面,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操多个维度,分析出版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出版逻辑、出版定位、出版视野三个维度,对出版业的使命任务、专业定位、内容供给、能力提升、国际传播、融合发展等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出版应该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国际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大部分出版人都能认识到,但对于该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如何搞好数字出版则比较迷茫,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三个方面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三  相似文献   

13.
英国出版培训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世界上出版业很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教育开展较好的国家之一。本文对英国的出版培训教育历史、现状和特点作了介绍。认为英国出版培训历史长,课程丰富,特点鲜明。英国出版培训中心作为正规出版教育的补充,大大提高了英国出版业从业人员的水准。其课程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值得中国同业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统出版应该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国际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大部分出版人都能认识到,但对于该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如何搞好数字出版则比较迷茫,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三个方面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三大模式加以探讨,以期对各出版单位搞好数字出版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建凤 《出版广角》2016,(15):15-17
在出版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欧美出版教育能较快速地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这得益于其与生俱来的产学研一体特性。欧美出版教育在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师资聘用等方面均与产业保持紧密合作,这保证了出版教育、出版人才与出版业发展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6.
分门别类地阐述大数据技术在大众出版业、教育出版业、学术和专业出版业、新闻传播业以及新型互联网出版业各个出版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总结不同类型出版企业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的特色与侧重点,为出版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升级、重获生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优先成为国内外教育出版行业的普遍共识,中小学教育出版市场不断注入新的竞争与合作力量.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公司基于丰富的内容资源在数字化转型中先发制人,较早形成有规模、成系统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格局,从传统内容生产商转型为学习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当前稳健的发展战略下,它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定位,为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出色的数字教育出版产品与服务;以核心课程、干预课程、补充课程和评测类解决方案为重要支点,构建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与服务体系;开发基于不同学习场景与目标的课堂学习解决方案,实现自适应技术与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18.
国外出版研究生教育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一些高等院校开始设置出版短期培训班,为出版业培育人才。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高校又开设了出版专业,专门为出版业输送人才。目前,西方已经形成了出版短训班、出版本科教育、出版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出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20.
国际出版产业中心具有市场容量和规模大,竞争能力、辐射能力、创新能力强,相关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等主要特征。首都具备成为国际出版产业中心的可能性,但首都出版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