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具有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技术升级,赋能产业兴旺;激活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丰富职教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基于破解现实困境的逻辑起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主线和提供多方保障的逻辑支点,构建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并以“嵌入理论”为着力点,从价值嵌入、资源嵌入和关系嵌入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职业教育提出新的任务和使命。高职院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农民收益,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培训宣传、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升培训质量,以期将高职院校的智力支持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高度契合,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以探索高职美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政府、学校、乡村三方进行研究,明确高职院校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与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高职艺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从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两个层面提出助力路径。具体为,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开展艺术专业教学+美育赋能品牌建设,推动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完善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美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探索非艺术类专业+美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根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审视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呈现出的功能价值,并结合自身优势,增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文章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实例进行研究,回顾总结了其前期创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三路径”行动及阶段性成效,在梳理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采取激活“三要素”、促进“三融合”的工作举措,以期从激活职业教育供给要素、促进文化教育资源融合等更多层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重大使命。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能输出和人才培养平台,具有促进当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技特派员深知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探索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两者在治理逻辑和价值取向上相互影响,相互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嵌入性行为,内在逻辑上存在关系嵌入性和结构嵌入性特征,体现在环境嵌入性、组织间嵌入性和双边嵌入性这三个层次上,进而影响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根据嵌入性理论,厘清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联和重塑—赋能和提质—融合和共生"三位一体治理逻辑,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治理供需失衡、适配衔接脱嵌、价值引领滞后等实践困境,提出要从要素协同性、机制协调性和价值引领性三个维度出发,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嵌入性,这对积极回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关切、推动乡村综合治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分析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在乡村振兴形势背景下陕西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师资力量建设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分析了陕西省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在乡村振兴形势背景下陕西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师资力量建设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必然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教育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问题流、乡村教育政策实践积累和变迁的政策流、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教育公平内涵深化的政治流三流耦合的结果。基于相关政策文本发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目标定位是发挥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作用,参与主体是以内部主体为主形成发展协同力,施策内容是聚焦在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施策方式上偏好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可从政策议程维度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从政策要素维度挖掘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实力,从政策工具维度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是动态变化的。阐述了动态能力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动态能力理论视域下职业本科院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及逻辑,提出了职业本科院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即:深入乡村基层,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建立职业本科院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乡村人才培养特色模式;建立职业本科院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有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增效赋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乃破解“三农”问题之良策。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高职院校服务乡村发展要聚焦技术帮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聚焦学科优势,夯实乡村生态振兴;聚焦培养培训,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聚焦文化浸润,引领乡村文化振兴。职业教育面向乡村发展,需要转换帮扶思路及逻辑,从把握大政方针政策,形成联动机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绘就发展最大同心圆等方面精准对接乡村“五个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科技、人才、文化等支撑,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是产业振兴,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与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更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让高职教育有效赋能乡村发展,将产教有机融合,是亟需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此背景下,从广西涉农高职院校是否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否为广西乡村振兴培养对标人才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广西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情况,并提出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双创型技能人才,不仅是党和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需要.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中面临政府政策构建不完善、学校教育机制不畅、教师队伍建设乏力、学生积极性和创业能力偏低等困境.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成效,要理顺政府、学校、企业、乡村、学生等各主体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政府、学校、学生三大关键要素的引导模式,即政府层面健全政策体系并有效落实,学校层面厘清教育理念并构建系统的教育工作机制,学生层面建立灵活的学习制度和激励跟踪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具体运行路径,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特点及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开展。本研究从涉农高职院校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重点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涉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基于“技术-理论-情景”的分析框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嵌入数字技术应用与乡村社会达成深度耦合,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生结构性重塑,赋予乡村振兴强大数字动能。目前数字乡村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期,存在数字设施服务相对薄弱、农民数字素养相对较低、数字项目资源分配不均、数字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不足和数字形式主义等现实梗阻。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优化数字环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供给;注重主体赋能,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数字资源分配公平;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多元数字供给机制;规范数字秩序,推动数字乡村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将大力提升乡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还面临诸多困境。文章以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价值意蕴和理论逻辑为支撑点,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分析背景,以解决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为出发点,从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营造工作氛围、构建培育框架体系、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四方面梳理了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进  蒋聪 《教育与职业》2022,(14):108-112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是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加速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高技术技能人才、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然而,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乡村发展面临“人才荒”,劳动力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反差。文章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供给与培养质量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培养如何匹配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议分三个阶段,即入学期、培养期、求职期,从学生、地方企业、政府及学校自身入手,多方联动,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