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福成在晚清侨务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他对侨务认识的深度超过了前代并走在同时代的前列。而且,正是基于他对侨务的这些认识使其在南洋与香港的设领交涉中积极主动,不遗余力,最终南洋设领成功,而香港设领功败垂成。薛福成亦是推动晚清归侨政策转变的功臣。薛福成能取得如此业绩是与其个人才情和策略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张弼士是深受晚清政府重视和青睐的华侨企业家。张弼士较早地回国投资,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并提出了设领护侨的建议,提出了招徕侨资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主张,提出了在闽、粤设立发展中国经济的示范性"特区",以更好地招徕侨资。《商务条陈》成为深刻影响晚清新政的重要文件。张弼士的建议既切合实际需要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既体现了他参政议政的敏锐,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侨务政策的演变,以及晚清政治、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晚清国籍法之由来及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华侨国籍问题的产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外交涉最终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的出台。晚清国籍法的颁布 ,是清政府侨务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 ,对我国法制史及外交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其法律效果极其有限 ,并导致了华侨双重国籍这一历史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确立新时期侨务方针,落实侨务政策,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共拨乱反正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侨务大省和“文革”侨务领域的“重灾区”,广东抓住消除“海外关系黑六条”影响、平反冤假错案、解决“侨改户”问题、处理侨房问题等四个重点难点,推进相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广东积极落实侨务政策的举措,使得华侨因素成为驱动其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中国应建立“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从全球化时代语境出发,建立“侨务文化”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时代话语要求。中国侨务文化理论体系以起源论、认识论、历史论、政策论与实践论等理论板块为体系架构,阐释中国侨务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过程,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中心的文化逻辑是认识论的核心,这种逻辑的基础就是中国《易经》与《墨经》中的“阴阳和合”与“同异交得”的观念。在侨务文化的历史论中,划分了侨务文化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指出不同阶段的主要发展特性。在对侨务文化政策观念的论述中,主张以和谐发展为主体,要以国际法律规章和国际惯例来制定我们的侨务政策,维护华侨与华人的合法权利与要求。关于侨务文化实践方面,则应当适应全球化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潮流,引进华侨与华人的金融和产业投资与科技力量的合作,推动中国侨务工作的转型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侨务立法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同时,侨务法律、法规还存在着稳定性差、立法级别偏低、立法技术问题突出、体系失衡等问题。为完善我国侨务立法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建设,我国侨务立法必须确定自己的立法原则,必须进行社会预测,提高立法技术,加紧法律法规的清理和编纂,进而形成我国的侨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试析江泽民对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侨务资源的认识和对侨务工作的指示,形成了党独具特色的侨务思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将华侨华人与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了"海外关系论"和"机遇论".世纪之交,江泽民把华侨华人与我国的现实和未来有机地融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优势论"和"资源论",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江泽民的侨务思想对新时期培育、保护、发展侨务资源,巩固统一战线,实现祖国统一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邓小平侨务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侨务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了邓小平侨务思想是正确的,是符合国情、顺应民心的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一直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并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之一。由此形成的党的侨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侨务政策、侨务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对著名华侨领袖的统战工作以及保护海外华侨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等。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侨务思想对党在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侨刊是当今对外侨务宣传的重要工具,在民间侨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一系列既定功能。这有赖于侨刊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内的已有资源。面对侨务形式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侨刊维持其价值的一个方法就是重新认识、整合和优化已有资源,多层次和多途径推进民间侨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厚而清"艺术理念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熙载“厚而清”的艺术理念,既是浙、常词学旨趣的整合,也是“李杜”诗歌艺术的整合,更是陶潜情结的转移印证。“厚而清”词说的哲学基础是理学,自蕴着求新变的机制,既是道德本心的象征,也是存养工夫的体现,充分体现了刘熙载在人文合一中尤重人品、在“道艺合一”中尤重“知道”的道德批评特色。  相似文献   

12.
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的汉语教学始于2000年,是目前为止南非唯一所进行正规中文面授教学的高等院校,中文部设在该校的文学院现代外语系。根据中南双方签署的双边教育合作协议,中国国家汉办于2005年首次向该校派遣汉语教师。南非与中国相距遥远,建交时间短,中国语言文化对于大多数南非人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汉语推广在南非还存在若干的问题需要各方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3.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民风民俗的方俗词语,对它进行考释,既可以丰富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又有助于当时民俗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明初 ,琉球始与中国建交。当时 ,汉语和部分汉语书面语语料在该国已然有所传播。此后 ,琉球对汉语汉文化的需求愈加迫切 ,曾先后至少 16次派人到中国留学 ,并在国内兴办教育 ,推广汉语汉字 ,以改变文化的落后面貌。入清 ,琉球一如既往 ,重视汉语汉字的学习 ,除继续大力兴办各类学校外 ,也像明代一样不断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琉球留学生除官生以外 ,还有勤学人。这些留学生成了维系中琉友好关系和在琉球继续传播汉语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5.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平生不喜为宦、不喜交游,惟以著书教学为己任。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迄今惜无年谱问世。本文多方钩稽文献,作此年谱,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6.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平生不喜为宦、不喜交游。惟以著书教学为己任。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迄今惜无年谱问世。本文多方钩稽文献,作此年谱,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7.
刘熙载是我国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平生不喜为宦、不喜交游,惟以著书教学为己任。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书法史上极有影响的人物,迄今惜无年谱问世。本文多方钩稽文献,作此年谱,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晚清出使大臣刘瑞芬因军功入仕,多次担任地方要员,在管理地方政务、参与洋务方面,政绩突出。在任职的各个阶段,刘瑞芬都能审时度势,实干兴邦,忠于职守,勤勉有加,成功地给自己担当的角色添上浓墨重彩的妙笔。作为地方官员,他在筹饷征税、清理词讼、整治吏治、厘正民风、关心百姓疾苦、崇文兴教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在晚清风云际会之际,刘瑞芬尽瘁国事,是近代史上一位值得关注的官员。  相似文献   

19.
刘坤一是清末重要地方高级官员,在晚清政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后期洋务派主要成员之一,刘坤一在教育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和主张,并积极付诸实践。他主张改革科举制度;设文武堂以培养人才;主张“中学宜兼西学”;奖励游学;鼓励私人办学等。这些主张对清末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有些对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刘伯温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并且其上三代受朱元璋分封为永嘉郡公,自此从刘氏彭城郡独立出来,成为永嘉郡刘氏。论文追踪溯源,系统考述了刘伯温家族姓氏从远古到宋元明清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