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就高校培养发展学生新党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指出培养发展学生新党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三个代表”思想贯彻到培养发展新党员工作中去,把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张力 《天中学刊》2004,19(1):19-21
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3.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给高校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实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去,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障。深刻领会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实质是实践的前提。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步伐以为经济建设服务,建设,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沿窗口,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加强党的“三风”建设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履“三个代表”要求的新形势,给高校党的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把高校党建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方面是将“三个代表”思想贯彻到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中,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用“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教书育人,还要用“三个代表”思想培养、考察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6.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现已把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作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大任务。然而在把“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看待所面临的几个问题。一、在思想认识问题上,必须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必要性顺利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必须首先让人们在思想上弄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必要性。第一,高度重视“三个代表”重要…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当前高校青年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三个代表”思想对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政治工作的深远意义;分析了在当前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高校青年学生思想形成强烈冲击的态势下,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武装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大力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擎"三个代表"伟大旗帜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同时,也为新时期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社团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的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根本任务,不断丰富和创新高校的学生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9.
坚持"三个代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时期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高校工作性质和特点,认真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新境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高校应当认真组织党政干部和“两课”教师认真学习宣传“三个代表”的理论,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做好“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以期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