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美两国间经贸飞速发展,双方商务谈判越来越频繁。由于两国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了解这种差异就尤有必要。中美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必须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与不同谈判背景的谈判对手打交道, 了解在语言沟通、价值观和谈判风格上的差异, 制定出合适的谈判策略,为双方达成“双赢”协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叶颖维 《时代教育》2014,(7):226-228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business contacts of the two countries become much frequently and the importance of business negotiation etiquette becomes obviou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etiquette, makes an effort to highlight the reasons, conflicts and impact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in reconcil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make negotiations develop smoothl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tudy o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east and west from the poi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aking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an example, is beneficial to enhance negotiators' awareness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ivation in etiquett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in negotiation and also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business contacts in cross-culture.  相似文献   

3.
本届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更显示出中国在国际商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与外界交往合作的主要方式——国际商务谈判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由于谈判的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家,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必定会面对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本文试图从Fisher(1980)在《国际谈判》(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中提到谈判团队、决策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噪音、翻译人员的选择这五项因素入手,分析每个因素中东西不同的文化会对谈判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低调陈述在商务谈判语言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务谈判中,适当的谈判语言策略能使交流双方在突出自己优势的同时,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业务关系,从而使这项通过语言交流来持续的商务活动能不断继续下去。所以商务谈判中低调陈述的运用是十分讲究的。  相似文献   

5.
商务谈判的过程,其实就是谈判各方运用各种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和磋商的过程。能否出色地运用语言的艺术是决定谈判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了解谈判语言的特点,掌握谈判语言的运用技巧,做到"四巧",对促成谈判的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西化在激烈的冲撞和交融之后,最终发展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化,为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化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和中西化的进一步对话,化发展的前景令人关注。社会主义化的大众性要求化具有指导核心、内在精神价值、化人责任以及一定水平的化大众。  相似文献   

7.
商务谈判中有意沉默频繁出现并传递交流信息和意图。运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商务谈判中有意沉默的会话含义及其对谈判效果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同时,考虑到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商业行为,必然存在文化差异,事实上东西方对沉默含义及功能的认可确实存在差异,导致东西方对沉默理解差异的三大因素是语言观、宗教因素及交际文化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院校西迁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东西部教育与文化的一种交融。来自发达地区的院校,向西部落后地区传播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科技文化知识,开启了当地的民智与新的学风;西迁院校的教学与科技活动,以当地社会为教学实验基地和研究对象,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为当地蓄备了人才,助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院校所在地则为西迁院校提供了教学与科研的必要条件,并用西部本土优秀文化,丰富了西迁院校的文化内涵,客观上促进了东西部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化对比上,他提出化“动静说”;在新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明统整西方物质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化论争,拉开了东西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frequent.And China is a country where English is taught as a foreign language.Therefore cultural differenc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English teaching.Both langua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ir teaching and study.  相似文献   

11.
驻外使领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群体,他们不仅仅充当了清政府的外交官,还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亲历西土后,经过初步认识及进一步考察后,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西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教育文化、商业文明等成果,并加以改造,在回国后进行了多方面传播,促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相似文献   

12.
After China acceded to the Word Trade Organization(WTO), cultural and econo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 order to get on well with the western companies, we are supposed to understand their business etiquette. Under the open business environment, business etiquette is generally influenced by strong culture and then become the global etiquette. In fac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business etiquette. The two are different in values, concepts of time, concepts of diet, language habits and so on. So in commercial activities, we had better to know these differences and avoid them. This paper focus on these differences and aims to use them to achieve th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四次大的文化繁荣时期 ,民本思想是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响亮提出并加以多方论述的学说。孔子及其儒学在当时“百家争鸣”过程中 ,促使舆论中心从天上转到地上 ,从神鬼转到人世。这对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繁荣的不朽丰碑 ;也使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显示出不可磨灭的特色 ,向全世界放射出独具的光辉。现在的中华文化是在儒家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思想的基础上 ,接受了西方文化中许多优秀内容而形成的全新文明 ,即我们所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西方许多优秀的学者十分尊重和注重吸取中华文明 ,使东西文化互助互动 ,相得益彰 ,综合发展。这才是适应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世界一切资源包括人类文化遗产和现代科技文明共创共享的“人间正道”。任何偏狭的、以我为中心、强加于人的霸权文化 ,与当代世界的人权价值理想和社会主义文明都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4.
接受西方强权话语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世纪来所存在的现象,而全球化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当前民族文化研究存在着话语失落与方法失落的问题。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研究应该走个性生存与文化共生的道路,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个性,这是民族性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包括西方先进文化的经验,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道路,建构东方语境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的本质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生长环境的差异,加上交通阻隔。中西文化在基本型态、在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在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质。面对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如何正确地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建立起开放、宽容和进取的新型文化观,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是当时社会变动中最具本质意义的变革.这场文化变革的核心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来指导中国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白话文运动、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展东西方文化的讨论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目的是要为中国确定一种能够指导社会前进的文化.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代表着五四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心理学注重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在咨询动机、咨询效果、咨询关系上,西方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都不适合东方人的性格与心理问题。文化心理学启示我们,推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土化应从对西方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进行改造与吸收、加强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心理学和哲学思想的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自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很多西方经典名著被重新解读。文章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黑人桑宝》进行分析,发现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殖民思想,被改写的东方文化及在西方语言、文化渗透之下东方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的作家阿来以藏族文化为载体,书写人类最本质、最普遍的指向人性的东西而获得了认可,东西方文化如同汉藏文化一样,本质上也是异质文化,阿来的“跨族别写作”与国家形象构建的立场、普遍的人性指向与国家形象的终极关怀等方面都是高度一致的。中国形象要根植于民族文化承载指向人类终极关怀的东西,构建一种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的文化形象,在文化交流所形成的和而不同的“和声”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不仅是自然地理上的高地 ,而且也是文化地理上的高地。历史与地理的双重聚合 ,造就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多样性。而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型 ,又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文化气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曾经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而形成多样性的中国西部文化 ,对全人类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