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世界近代史中,日本的“明治维新”如同其它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步地摆脱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成为亚洲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明治维新”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历史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当时正是明治天皇在位,因而叫“明治维新”由于“明治维新”对日本及近代国际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明治天皇也就成了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本文试就明治天皇的历史作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
对高中教材《日本明治维新》的几点疑问与建议●陈玉建仔细研究一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十一章《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不难发现教材在阐述“明治维新”这个问题时,确有许多不清楚、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这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又影响了...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的有益补充,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策略。下面笔者就以“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明治维新的举措”为例,谈谈课堂教学内容处理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以“华夷秩序”的封闭与斥异性为主导的外交思想造就其在对朝问题的处理上固守着传统思维,运用着僵化、保守的“以夷制夷”外交政策。而日本在德川幕府中后期“日本至上”的外张性指导下的外交思想,在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洗礼之后,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展开了血腥的对外扩张战略。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维新”与“变法”的成败。也有同志认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之后,随着“东学”的兴起,使得“新学”内部又分化成“西学”与“东学”两种势力。前者主张直接从欧美摄取西洋文明;而后者鼓吹以明治维新为样板,由日本间接吸收西方文化。虽然双方共同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但在对于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与门户之见。清末民初,“西学”大师严复与“东学”巨擘粱启超之间所展开的数次思想交锋,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是分别发生在日本和中国的两次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明治维新”在日本实现了其“脱亚入欧”,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而“戊戌变法”在中国却中途“夭折”。纵观中日两国变法前的情况看,双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其结果却相反,这是...  相似文献   

8.
屈辱与抗争──留学经历对鲁迅、郁达夫影响片论葛红兵(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知识分子这一阶层的诞生是上世纪末“维新运动”的产物,这场维新运动的失败在与日本的对比中显得尤其惨重。日本以中国的文化附属国的地位经过明治维新远远地超出了中国,并且军事上也战败...  相似文献   

9.
张晓鹏 《上海教育》2007,(9B):42-44
教育与日本的第一次“起飞”日本的第一次“起飞”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彻底摆脱了成为西方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厄运,并成为东方第一强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研究,尤其是教学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奥苏贝尔根据意义学习的条件和认知维度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卢家楣从情感维度提出了“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在探讨“学生的初始状态”、“最近发展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认知维度上的“匹配与失配”策略,行为维度上的“行为自控”策略和“行为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1.
拉马五世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泰国在改革前具备了社会改革的物质因素、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以拉马五世为首的强有力的改革领导集团,并制定和推行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政策策略路线及明确的改革方针。而光绪帝领导的戊戌变法在这些方面则与拉五世改革完全相反,致使其变法终归失败。这两次改革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的表现,使我们能全面地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中改良派的分化阐述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与戊戌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是近代维新派中较系统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少数“先进中国人”之一 ,是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 ,他是实施变革最力、效果最好的维新派领袖。加强对黄遵宪及其维新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把戊戌变法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戊戌变法研究在国内外新史料的发掘,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和原因,以及戊戌时期的政治变革、戊戌思潮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多领域、多角度、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一些领域的研究呈现突出重点、集中讨论的可喜现象,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戊戌政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围绕公车上书问题出现的几次论战,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的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十分活跃。他们传播西学、抨击清政府弊政、鼓吹维新改革,甚至参与变法活动。尽管其目的是维护教会和本国政府利益,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维新变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从而推进了戊戌维新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戊戌文化是生存于维新变法时期,以维新文化为核心内容,以突出救亡图存为主题的,可与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正统文化相对抗的具有资产阶级文化萌芽性质的一种新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一种转型文化。作为转型文化,它的价值表现在: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完成了中国文化由传统的学术价值定位到社会政治价值定位的再造;采用激进的反传统手法,在变法图强的旗帜下推进中国新知识阶层的群体政治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但由于种种因素和原因,戊戌文化也存在着诸如粗陋与肤浅间杂、恋旧与求新并存、过重的尊君色彩等无法克服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荣禄作为晚清重臣,在戊戌变法运动中并非一味地反对任何改革.相反,在练兵、办学、兴办工商实业等方面,荣禄都有一些顺应历史潮流的主张和表现.但荣禄的改革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全方位变法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荣禄成为协助慈德镇压维新运动最为凶恶的帮凶.而天津阅兵"兵变"一说却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对荣禄在戊戌变法期间的表现应做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1950年冬至1953年春的新区土地改革运动中,党和政府在县(市)一级的政权中创立了人民法庭。它是接受县(市)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双重领导,依照司法程序专门负责审理与土地改革相关案件,具有一定群众性的临时特别审判机关,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及其他一系列社会整合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