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如何确保在线学习的效果,帮助学习者形成面向问题解决和认知迁移的能力,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本研究分析借鉴了同类研究成果,吸纳了情境认知、认知弹性和问题解决等理念,进而构建一种促进认知迁移的在线学习框架;依据该框架,同时融入三维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即时指导评价、三级课程内容导航结构、创设有意义的在线环境、丰富学习体验等策略开发了在线课程实例"概念图教学应用",并进行了实证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学员的课程学业成效和学习满意度都取得了理想效果,证明依据CSTOL框架开发的课程实例能够有效地促进在线学习的认知迁移,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问题乃是通向理解之门.问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有利于推动教学的开展和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线学习环境下为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和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教学问题导向作用的关注,在线课程在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不理想之处,不能有效地引起认知上的深度理解.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问题导向在在线学习课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构建了问题导向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在线学习框架和课程实例.在课程设计中提供了以问题为引导的情境体验和探究互动的机会,通过丰富的案例学习和认知支架,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和深度思考,引导学习者从对知识的低水平认知层次逐渐向高水平认知层次发展.最后,为了验证问题导向在线课程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采用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情境认知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迁移,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情境体验和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可以建立面向情境体验的在线学习课程框架。该框架采用“主题一专题一体验圈”的组织形式,强调导学情境、交流研讨、多媒体呈现、拟真任务设计、反思与总结等策略。将这一设计框架应用到《多元智能教学应用》在线学习课程实例的设计与开发中,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一是在情境体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的整体学业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二是学习者对该在线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民族地区的理科教学质量,研究构建了促进民族地区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据深度学习框架和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现状,该模式包括前期分析—课前线上初步认知与构建—课中线下深度理解与迁移—课后线上线下评价与反思四个阶段,旨在从认知、人际交往和个人能力三个维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采用实验研究,研究对象选取青海藏族聚居地区的100名初二学生,应用于初二年级的物理课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提升民族地区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实验组物理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问题解决和学会学习两个维度的深度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高度认可.学生课前或课后采用统一组织的在线学习方式完全适合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创新融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问题解决学习是认知领域学习中的最高阶段。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为依据,综合了国内外较有影响的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结合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开发实例,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设计进行了讨论。主要揭示了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活动程序和引导—发现教学活动程序进行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面临学习任务、协作过程以及在线环境所带来的认知负荷,支架是降低认知负荷、促进认知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认知图式和认知负荷理论,对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四个问题解决环节(问题表征、问题解决方案论证与生成、方案实施、监督与评价)和三类认知活动(同伴交互、个体反思、建模)中学习者面临的认知负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环节中存在由于问题复杂性、任务高交互性以及自身领域知识不足和问题解决策略缺乏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协调等管理所带来的外部认知负荷。在认知活动中存在因缺乏表达策略与技巧、元认知知识与策略、理解与迁移困难而带来的内部认知负荷,以及协商沟通导致的外部认知负荷。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的在线协作学习的四种主要学习支架策略:结构化支架、模型化支架、问题化支架和知识化支架,并对其应用方式及来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角色规定了CSCL中学习者所承担的权限和任务,是CSCL研究关注的核心要素。本研究将角色引入问题解决协作学习中,从协作任务和问题解决认知加工两个维度构建了角色设计框架。研究将角色设计框架应用于具体问题解决协作学习中,部分验证了框架包含角色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认为,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所采用的三类角色能够增强学习者在线问题解决学习的效果,并提升学习者对学习的主观感知。  相似文献   

8.
动态在线讨论:交互式学习环境中的深层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在远程教育中进行面向深层学习的动态在线讨论的一个框架。该框架建立在信息、方法和认知等三个普遍性过程的基础上。在本框架中进行动态讨论的结构包括三种在线讨论的类型,即灵活的同伴、结构化的主题和协作性任务讨论。该框架在一门有关教学多媒体设计的在线研究生课程中使用过两个学期。创建动态讨论的策略是为了促进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在线交互,并有助于设计能实现有效交互的任务。学生通过设计的任务产生了接受性学习,在此基础上促进了适应性学习,并且激发了他们促进深层学习的认知能力。该框架及动态讨论的策略提供了一个在线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超越了既定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学术专家、实践者和学习者三类相关群体的访谈,调查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线课程相关人群关于在线课程的质量观与对质量构成的认识,探索在线课程质量框架与要素,以期为促进人们对在线课程质量的共识,为改进和优化现有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提供参考。研究通过对20位受访者累计22万字访谈文本的编码分析,发现四种质量观--服务质量观、系统性质量观、目标性质量观和增值性质量观,并定义出设计开发与实施运行两大类的九个在线课程质量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媒体与技术环境、实施效果、改进发展和社会影响。其中,课程目标、学习内容与实施效果被定义为核心要素。本文基于TF-IDF关键词统计方法对三类群体的在线课程质量观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已有远程教育质量观和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相关成果对本研究发现和定义的在线课程质量观、质量框架和质量要素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线环境下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在综述国内外在线环境中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经验与不足基础之上,构建了在线环境中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策略的初步框架,并依托LAMS平台开发了相应的在线课程。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DBR)并历经三轮循环实验,结合问卷和访谈进行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了在线环境中学习者协作解决问题的策略。该研究从指导者、协作学习者和资源环境三个角度出发,以问题解决过程为主线来构建协作问题解决的策略:在情境创设阶段,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在线协作解决的劣构问题;问题表征时指导者需提供部分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利用支架开展协作分析问题;在问题解决阶段进行组内与组间协作,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将学习结果智慧共享;指导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应用;同时添加“学前准备”环节避免在线协作问题解决学习中的信息迷航、目标偏移等问题,以期为在线学习者的协作问题解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闫朝晖 《海外英语》2012,(18):269-270
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叫作正迁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正迁移,改进教学效果,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都是认知结构与有意义的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认知桥梁"以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引入上位概念以提供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引入比较对象以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叫作正迁移。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正迁移,改进教学效果,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迁移都是认知结构与有意义的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学习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认知结构理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认知桥梁”,以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引入上位概念,以提供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引入比较对象,以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生,改进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依据建构主义、社会互动理论关于协作学习的观点,文章提出了在线协作学习的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主要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在线讨论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影响网络课程中在线讨论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讨论的风格、组的大小、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教学日益普遍的背景下,如何开发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更好地实现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助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在分析在线学习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在线学习资源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应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重要价值;然后结合在线课程开发实例,提出了基于支架理论的在线学习资源开发的技术路线和开发策略,并通过实践应用,对所开发的高质量在线学习资源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建构主义、情境认知、连通主义及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学习元的内容与活动整合、协同建构等功能,依托"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开展了实证研究,试图为大学生构建一个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行为投入,推动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变革,帮助学习者深度理解复杂概念、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期为高校教育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促进各专业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被教育和培训领域所采用和重视。根据专家和新手的研究、建构知识的学习观和元认知理论,围绕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①树立认知的教—学观;②用真实的任务引导自主学习;③用概念框架建构认知图式;④用随机进入教学促进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17.
受全球疫情影响,在线学习成为新常态,在线学习服务师是在线学习服务提供者,是保障在线学习质量的关键。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初步构建了在线学习服务师的能力框架,面向512名在线学习者开展在线学习服务师能力需求调研,对框架进行修订和验证,最终形成了包含操作交互支持、社会网络支持、知识网络支持及认知发展支持四个能力和23个具体能力项构成理论模型。研究构建的在线学习服务师能力模型以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规律为出发点,以促进学习交互为导向,目标是促进个体在在线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构建的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对提升在线学习服务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性和探究社区理论框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本文探索了社会性、临场感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在线教学的社会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教学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而这三大临场感又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社会性与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即社会性能通过促进教学临场感,进而促进学生的社会临场感,而社会临场感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临场感,最终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社会性学习环境对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广大教师开展更高质量的在线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线学习已成为大学生开展思政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有关思政课在线学习的研究主题也成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文章在对53篇与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相关的文献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为操作行为、认知行为、协作行为、问题解决行为和互动行为五个大类,进而构建了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分类框架。对每一种在线学习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和分析,并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学生在线学习行为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游戏化学习在激发学习者动机、改善学业情绪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将游戏化学习与在线课程资源的“学”“测”两环节有机整合,有望提升在线课程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鉴于此,研究构建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借助眼动仪、脑波仪、问卷采集了120名被试的认知行为、学习体验与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数据,深入分析无游戏化设计、“学”“测”“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对在线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的游戏化设计使学习者大脑更专注、更放松,消极情绪降低;“测”的游戏化设计促进学习者投入更多视觉认知资源,降低内部认知负荷,增加学习数量;“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效果最佳,表现为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加工资源投入更多、外部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提高。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作用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旨在从游戏化学习视角为在线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