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中国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云南作为我国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其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在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乔秀全 《考试周刊》2015,(10):19-20
<正>作为独特的饮食文化风景,中国菜本身就十分丰富有趣,充满了各种地域的、气候的、材料的、制作方式的特征,甚至充满了典故,是文化的积淀。中国的菜名文化广博深远,悦耳动听,富含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中华菜名如诗如画,打造出中华饮食文化卓尔不群的艺术品位。因此,如何有效翻译中菜名,关系到能否有效传递饮食文化信息和传播华夏文明的大计。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使得中国菜的译名成为了一个难题,却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有着丰富的内涵。泰山丰富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展现,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是当前泰山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发掘遗产内涵,对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发掘泰山的文化内涵、和谐内涵等,开发出观光旅游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紧密结合的内涵丰富的现代综合型旅游项目,才能充分展现出泰山的特色,实现泰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艺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135-137,127
红瑶是居住在桂北地区的一个山地民族,红瑶饮食文化是特定的生态背景和历史人文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有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梳理饮食文化发展的脉络,界定红瑶饮食文化特点,并提出了对红瑶饮食文化进行全方位体验性开发思路,以进一步实现对红瑶饮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杨楠  韩佳蔚 《文教资料》2014,(20):38-39
陕西省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关中方言和民俗文化,关中方言的饮食词汇系统正是观察和研究关中地区历史文化的珍贵材料。该地区自远古以来形成了高度发展的农耕文化,以及在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下农作物种类和丰富食材对关中地区饮食文化样态的深刻影响,使方言的词汇系统沉积了丰富的饮食词语。关中自古以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其风格杂糅的面食文化使得关中方言的饮食词汇更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目前开发成效与不足并存。为使其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文章提出乐山市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建立饮食文化数据库,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培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创新饮食文化项目产品;建立饮食文化项目地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积极申报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黄山旅游国际化进程中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同时。地方饮食文化也是一种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游客通过对地方饮食文化资源的体验.不仅可以增进对旅游目的地美食的了解,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而且还可以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饮食风俗、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等.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成功开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及品质,也能繁荣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9.
饮食文化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对贵州旅游发展来说不可或缺。促进贵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以文脉强化区域特色,充分挖掘和整合饮食文化资源,以优势品牌提升餐饮业竞争力,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这既有利于丰富贵州旅游活动内容,又有利于发展与传播贵州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四川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饮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特的佛教旅游资源,四川地区佛教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佛教饮食文化可与发展佛教旅游相互促进,本文指出了四川开发佛教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并对如何开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京族是一个以海洋经济活动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渊源,其饮食明显地体现出越南越人(京族)稻作文明的烙印。通过对居住在中国北部湾畔的京族这一海洋民族饮食的考察,发现京族饮食既具有汉族等农业民族饮食文化的共性,又不乏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地域性。其饮食受地缘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经济与文化互动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发达的食育文化,但历史上的食育并不被国家政权或政府认为是自己的职责,它主要以经验、习惯在大众和民间社会存在,知识分子和慈善家出自仁善之心的努力作为,对社会食育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食育文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大时间跨度的历史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食育困境,危机与希望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3.
广西平乐的桂江船家是漂泊的族类,他们长期漂泊于桂江到广东沿海一带的港口,漂泊不定的、特殊的、跨地域的劳动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平乐桂江船家饮食风味深受粤菜影响,但在选料的创造性上与烹制技艺上又自成一体、独具特色。在创造大众性的美食品种上更是独树一帜。平乐桂江船家饮食文化中最有价值之处在于它的用料的广泛性及菜谱的大众化,他们的饮食除了色、香、味、鲜、清(淡)、型外,还有自创及大众化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渔《闲情偶寄》之"饮馔部",真实地展现了李渔独到的饮食文化观,也可称作清代难得的饮食理论与实践之作。从李渔的饮食文化观、饮食哲学观以及海鲜饮食观等方面看出,李渔的饮食之道,是基于他所崇尚的"自然、本色、天成"之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的船政文化之所以能以其丰富的积淀、深厚的根基和独特的魅力深深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这与当年开拓者们具备强烈的爱国、务实、创新和以人才为本的精神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基于对船政文化精神的阐析,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要让中国城市既不失自身风采又要沟通世界,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要塑造出城市精神,这无疑对构建特色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东民间饮食文化资源包含了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山东发掘民间饮食文化资源,既是保护和传承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和研究,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开发原则,即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美味与营养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努力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她以冷峻客观的写作态度抒写了丰富而悲凉的个体生命体验,真实地记录了战争状态下人的生存境况和心理活动,表现了对人类文明和人生理想的失望,其独特的审美意境具有现代小说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与该民族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及所处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它也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之上的。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离开饮食文化来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真谛的。理性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它的基础部分,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