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深入研究,发现人教版等四种历史课标教材的内容设计中,存在知识前后不一、史实表述不实、史实时间欠准、习题与章节内容不吻等问题,与"课程标准"存在距离,应进一步删改、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主题是"我们传承的文明",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这部分内容史实多、跨度大,单纯的史实讲授,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于接受;而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趣味性的故事又缺乏新鲜感、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材.教法》2013,(8):101-107
历史素养培养要求更新和调整知识观,在知识传授上,注重知识+知识的"酶化"。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大致有三方面内容:具体史实内容,由史实串联组成的相关知识系统,以及由史实和知识系统传导出的历史氛围。历史素养培养更要关注历史知识的消化、分解、提炼和转化,关注它是不是发生了利于吸收、转化为有益于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提升的"酶化"。提高史实的"可溶解"程度,是知识"酶化"的基础和前提;而要加深对一个具体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就需要把它放到一定的知识系统中,通过认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每个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利用真实的史实和知识系统所包含的丰富历史信息,营造出具有强烈历史感的特殊氛围,也是促进知识"酶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4.
《宋史.礼志》编纂的优长与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首次在正史礼志中采用吉、嘉、宾、军、凶的五礼顺序;五礼俱全,类目分明;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基本揭示了宋代礼制的全貌。但其编纂也有不足与失误,如存在体例不一、编排失序、史实比例失调、史实前后重复与矛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立平 《中国教师》2013,(16):23-24
化学中的人文精神不显于外,而潜于内。作为教师,可从化学教材中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与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相结合,在化学教育之中弘扬人文精神。基于此,本文从三方面探讨如何从高中化学教材中发掘和弘扬人文精神。一、介绍化学史实,弘扬人文传统1.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实耐人寻味高中化学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化学史实,其内容耐人寻味。例如在"认识化学科学"这一内容中介绍了代表近代化学发展的四位里程碑式的科学家——波义  相似文献   

6.
"以诗证史"须从时间、人事、地理上来考察"诗"之史料价值,然"诗"之性质决定了"以诗证史"常常是求普遍史实较易较确,求特殊史实较难易错,一旦过于求深坐实,反而会失真失实."诗"系如此,集部、子部、甚至史实之文献,都程度不同地存在此类情况,此也是史事考实复杂繁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剖析史实应注意偶然之中存在必然,观察历史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处理教材应注意内容决定形式,优化教法应博采众"法"之长,指导学法应明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评价作为中学历史课程必然涵盖的内容,不仅涉及史实,更兼及价值判断。史实与价值判断,二者孰轻孰重?以谁为标准?对其认识程度与处理方式不同,课程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教师提出,历史教材有关三元里抗英的评价合理不合情。因为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行为,虽然合理,但不合实"情":乡民们斗争的主旨在于自卫身家,  相似文献   

9.
湘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组织、呈现等3个方面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体现出"挖掘科学史实,提高科学素养;强化科学价值观,渗透人文精神;突出科学探究,分册落实科学技能;注重情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内容丰富,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讹误。兹据《明实录》《皇明开国功臣录》《皇明名臣琬琰录》《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献,考证出《明史》传记中"张冠李戴"之误数处。其致误原因多由编纂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有幸受邀为某县的一次历史优质课评课,学校给出的"评价标准"中有一栏为"背景分析",具体内容主要为两点:"一是学习任务分析。说明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及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明确教学重难点。二是学生情况分析。正确说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内容简洁明了,但直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诟病之一——仅分析"史实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生活史研究范式的启发,学前教育史研究应关注所有学前教育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并实现从"生活故事"的文本叙事到"生活史实"的微观叙述的转变;应关注学前教育生活的层次与结构,使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均衡性;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还原学前教育生活史实,使之更具研究价值。学前教育生活史研究将有助于探析学前教师思想和观念的形成过程,促使学前教师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尽管教材知识全面,但"空白"仍然存在。对于这些"空白",教师可以通过链接史实资料、开展问题引导和联系生活实际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从而有效地填补教材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出版事业概况》是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出版事业的首部专著。笔者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实例证明该书质量不高,存在着史实讹误、收录失当等弊病,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吴卫东 《新高考》2008,(10):9-11
针对近几年来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材料贫乏、说理空洞等现象,作文"发展等级"提出了"论据充实"这一要求。论据,即立论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一般  相似文献   

16.
《成都文类》卷四七所载庾阐《为郗鉴作檄李势文》之篇题与其内容不符,更与史实相违。《成都文类》所载庾阐《檄李势文》之"为郗鉴作"当作"为庾翼(稚恭)作"。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世界上古中古史》(上下册)存在一些错误,包括史实方面的、历史年代方面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名称与内容方面的及译名等方面的。作为历史教科书、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具有科学性和典范性,惟此,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得史实、形成史识的活动过程。史实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借助史料帮助学生叩开历史知识的大门,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方式,深化历史知识,乃至开出美丽的"精神之花",指引未来。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路人教版"开创外交新局面"与旧版教科书相比,增加了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等内容。基于课标要求和教科书内容分析,我首先确立了具体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史实并正确分析其原因;通过了解20世纪60、7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内容博大精深。要提高大学生的"抬头率"和"信课率",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史实观照理论、以现实阐释理论、以案例应用理论、以情感升华理论,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