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为新课搭桥铺路,引导学生由已知过渡到未知,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开端。类比分析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  相似文献   

2.
精彩的导入具有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离不开适度、巧妙、风趣的导入。1.复习导入。它是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运用已知知识导入新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导入的关键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把学生引入特定的逻辑框架中,从而达到以旧引新,温故知新的目的。这种导入时下虽已不再被看好,但如果教师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巧设契机,善于捕捉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巧妙设置难点和疑问,也不难达到导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导入:师范生应具备的课堂教学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导入技能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忘记了,或淡漠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数学新课的导人,应紧扣本节所要讲授的数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讲究艺术性,要有新意,用心研究新课的导入方法。一、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复习已学过的与本节有关的旧知识,使学生在对旧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扩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此种导入方法运用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过渡。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导入原则性有效性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进行的开端,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在整个教学中,它起着从生活到课堂、从学生经验到教学内容、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有效导入新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导入新课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作鼓动和铺垫,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因此,新课的导入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仅以乘法运算为例来看新课的导入。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新课是小学英语教师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掌握较低层次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和掌握与此有联系的较高层次的知识,而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也需要原有知识的铺垫。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知识作为导入,会让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他们原有的认知体系,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以旧带新的导入方法运用得自然、恰当,能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能让学生轻松、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敏 《考试周刊》2014,(31):128-128
正精彩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师设置的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学习。一堂课起始阶段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这堂课的成败。"有效性导入"可以用旧的知识带动新知识,用容易的问题带动难点的突破,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带动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新鲜感、启发性和衔接性。精彩的导入可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经过不断学习和实  相似文献   

9.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而言,新课导入都是最为基础也较为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而言,每节新课的学习都是知识新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前置条件下,良好的课程导入环节有利于学生对新课程的认识与了解,并基于这份了解对课程进行学习与探究。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导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接触欲望都较为强烈,使得小学生可以有一个较高的新知识转换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较为良好的课堂导入技能,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赵贝贝 《地理教育》2013,(Z2):65-66
一、归纳法在地理新课学习中的运用1.地理新课导入归纳的承上启下运用在地理新知识学习时,要进行新课导入。通常情况下,导入的内容既要对上节知识有所涵盖,又要与即将上课的重点紧密联系。导入的结构通常是实事+一般原因总结+新问题即本节课的重难点)。导入的内容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一段影音、一篇新闻报道等用来陈述一段实事。主要是利用旧  相似文献   

11.
“未知”就是不知道的知识和方法,“已知”就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和方法.“化未知为已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经常用到.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导入非常重要,其不但能够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观。一、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也是"温故而知新"的一种教学导入方法。在通过复习导入法来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不但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还要注重教学导入的联系点、问题情境的设置,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营造气氛。例如,在  相似文献   

13.
曹晓菲 《学周刊C版》2011,(9):121-121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所谓课堂导入,即以最短的时间.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将学生带进课堂.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导入是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中的第一个环节.好的导入应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创新性.教师应该要注重导入的方式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导人可以顺利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侯帅帅 《考试周刊》2011,(28):103-104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文化课基础薄弱,有着许多同龄高中生所不具有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本文作者发现中职学生对新知识不能接受.往往是因为出现了知识链“断链”的现象。只有搞好新旧知识衔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中职学生上数学课进入状态慢,注意力时间短。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狠抓导入.巧妙导入。搞好中职数学教学一定要在知识的衔接与导入这两个环节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导入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不断对导入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导入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直接性导入、经验性导入、旧知识导入.一、直接性导入直接性导入适用于教学内容的起始环节,由于学生需要接触到崭新的知识,教师可以简单明了地引入主题,进而让学生知道自己即将学习什么,让学生准备好接收新知识.下面通过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例来阐述直接性导入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金钥匙,是贯通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桥梁,是新课堂乐章的序曲。一、温故知新导入法新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旧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所以温故知新导入法是课堂导入最常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将新旧知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导入新课是指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似文献   

18.
郭延瑞 《考试周刊》2014,(45):28-28
<正>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我简要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一、回顾导入法教学《钦差大臣》一文时,先让学生回顾有关戏剧的知识(分类、要素、基本特点等),再利用这些知识学习新课。应用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吕金仙 《学子》2013,(9):34-3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得好,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导入的火花点燃新知的火焰呢?一、以旧引新,促进迁移由于数学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的,因此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新知识的学习应该以旧知识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如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受原有知识的影响;反之,新知识的学习也会影响到原有知识,使得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