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0,(8):35-35
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空气燃料电池日前在英国揭开神秘面纱,这种电池的储电能力是传统电池的10倍。 科学家表示,如今,革命性“STAIR”(即“圣安德鲁斯空气”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燃料电池为,新一代的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推广使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创新》2010,(8):35-35
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空气燃料电池日前在英国揭开神秘面纱,这种电池的储电能力是传统电池的10倍。 科学家表示,如今,革命性“STAIR”(即“圣安德鲁斯空气”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燃料电池为,新一代的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推广使用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氢气和氧气生成电力和热量的装置。燃料氢气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20世纪60年代,这种电池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登月飞船,从此燃料电池开始广泛应用于宇航领域。与此同时,燃料电池研究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得  相似文献   

4.
另眼看科技     
正超级电池能"变弯"有智能手机的人一般都会遇到这种问题:电池使用大约18个月左右后,充一次电能维持的时间便越来越短。这说明电池的储电能力下降了。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科学团队将一种新发明的二维材料应用到电容器中,研发出能存储更多能量的"超级电池",  相似文献   

5.
碳金融是创新衍生品,在碳排放市场控制手段中居于重要位置。国内外学者在关于碳金融的涵义、市场动力机制、碳交易定价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要有力推动碳金融的发展,首先必须以碳金融依据的经济学理论为背景,结合现代金融衍生品的特殊属性的研究,界定碳金融特殊属性,分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碳金融的属性,把握其市场功能机制运行规律,是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智能产品功能日益多样化,使用愈加频繁,然而各种数码产品尤其是手机的续航时间经常满足不了日常需求,移动电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移动电源的储电单元大都采用锂电池。本文根据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充放电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松翰单片机SN8P2711B的锂电池充放电设计方案,详细给出了硬件电路设计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无毒电池原型,利用全新技术,在几秒内能完成充电或放电。该新型电池原型是使用无毒的聚合物材料制作,虽然目前在储电能力还不如现今广泛运用的锂电池,但它可在几秒内完成充电或放电。而且充电时,电池还会变色,电池的充电状态可以很直观地反馈给用户。该电池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24)
汽车在夏天露天放置时,太阳暴晒,会造成密闭车辆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车内挥发有害气体积累浓度逐渐增加,对驾驶者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使车内高温环境降低到环境温度,也浪费很多能源。本设计是针对该种情况,利用车辆自身的通风系统,由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储电部分提供能量,由温控系统控制风扇开启,打破车辆的密闭环境,车辆内部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达到降低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土壤固碳潜力表征方法与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固碳潜力表征方法与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研究”项目隶属国土资源专项“我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刘应汉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项目编号1212010060205。该项目以我国已完成的160余万平方千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第二次普查有关碳数据为基础,对比研究国内外固碳潜力概念与表征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土壤碳库空间的分布格局,从现代碳循环的理论和碳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角度,构建了主要农耕区碳汇潜力的估算模型,估算了主要农耕区土壤的碳汇潜力,探索了我国土壤固碳的途径,为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究电力市场运营机理,辅助电力市场交易决策,提高电力调度效率,近年来行业相关人员对电价预测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电价预测也是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智慧设计园(改造)建设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关注内容。为辅助搭建智慧电网调控模型,使园区在利用光伏供电的同时,根据实际需求智能储电、供电,提高发电利用性价比,减少整体用电成本,需要构建准确的电价预测模型算法,以了解长短期内的电价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215-216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工建涛研究员及其合作者美国内华达大学陈长风教授和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川添教授,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层状石墨碳的冷压相变机制并发现了一种新的三维正交W碳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秸秆转化木炭俸、蜂窝煤已成为未来几年的投资热点。江苏新沂科源节能技术研究所的赵平杰研发秸秆转化设备项目多年,从当初的身无分文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不同寻常的创业经历确实给人以许多启发,他研制的设备也在国内引起很大的轰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成立72年来,始终秉承科技报国初心,在各个历史时期均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大连化物所作为“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国家“双碳”目标新要求与研究所“十四五”规划相结合,顶层设计构思发展战略,聚力能源低碳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促进典型区域多能融合示范,从党建、学科规划、人才建设、成果转化多方面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和“十四五”规划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能源利用过程碳减排途径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梳理总结山东省在CCUS政策和标准、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和人才及专利方面的现状,分析当前山东发展CCUS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完善CCUS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加大CCUS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培育创新主体等战略力量、加强技术攻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1):F0002-F0002,I0001
“中国地质碳汇潜力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蒋忠诚研究员主持完成,项目编号为12120110871。该项目以评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为目标,研究岩溶、土壤和矿物等的地质作用下的碳汇机制,构建地质碳汇评价模型,调查、评价我国地质碳汇潜力。发挥我国岩溶、土壤和矿物的地质碳汇调查研究的地域优势,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5,(11):18-19
国内的家电大卖场里产品成山成海,但我们还是感到其中欠缺一点什么。当10家公司推出的产品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时候,我们不仅会失去购买的欲望,同时也会拖怨为什么生产厂商如此缺少创意,只会用杀鸡取卵的降价策略来刺激我们的消费欲望。我们希望的是那些可以让我们眼前一亮,一见钟情的产品——可以收看电视的冰箱,机器人真空吸尘器、蒸汽压力咖啡机,多功能储电式电源,5刀面剃须刀……看看下面这些创意独特的家电产品吧,它们让我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的同时,也会乖乖地掏出钱来。  相似文献   

17.
国内碳交易试点成立,明确划定排控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压力,众多企业意识到解决"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了解自身碳排放源的基础上通过低碳技术或者调整企业运营、政策等来实施碳减排。为了深入研究和解决企业碳管理,拟从碳盘查、碳管理成本控制、碳管理决策以及碳信息披露4个方面构建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并针对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用性的探讨,提出可行的建议策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6年中国将建立全国性碳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正在从宏观治理向微观减排逐步过渡。企业作为减排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将面临碳排放量的限制,而国内外企业碳管理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由企业碳管理部门主导的,包括企业碳盘查、碳决策、碳信息披露三个板块的企业碳管理流程体系,以期帮助企业完成履约责任,实现减排成本最小化,在低碳革命中完成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申明中,中国宣布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诸多行业的众多企业将被纳入强制减排的行列,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已从宏观治理向微观减排逐步过渡。企业作为减排主体,对自身的碳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对碳排放配额进行有效的交易已成为应对全国性碳市场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背景,构建一个由部门主导的碳管理系统,以期帮助企业完成履约、实现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努力将海洋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碳汇能力纳入现有的政策框架。我国拥有发展蓝碳的良好资源条件,但蓝碳开发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结合本国发展现实进行相关理论的原始创新,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的联动效应。为此,运用生态资源资本化、公共物品、外部性、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协同治理、陆海统筹等理论构建我国蓝碳开发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我国蓝碳开发面临着碳主权遭受冲击、蓝碳交易价格波动大于预期、蓝碳国际合作受到制约、无法确定滨海湿地总体上偏向碳汇还是碳源等挑战,分析提出以保证蓝碳产业政策独立性为主线,在碳主权不动摇的基础上的四方面具体开发路径:基于生态资源资本化理论的政策改进路径,基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的价格稳定路径,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国际合作路径以及基于陆海统筹理论的生态保护路径。进一步,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的蓝碳开发研究提出展望:一是蓝碳项目规模扩大、额外性界定与增强方式;二是不同生物资源种类蓝碳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三是不同建设方法利弊和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