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网络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文期刊全文库(维普)为源数据库,分别以社会网络和情报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为检索词,检索从1989~2009年之间的所有相关文献.利用EXCEL对相关文献统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由于成本高、不易维护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因此基于SaaS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当前多种条件的限制,企业的信息服务还不能完全抛弃传统信息服务模式.基于此,首先探讨了Saas的概念、特征,进而分析了SaaS模式与传统DM模式、ASP模式的联系与区别,提出了企业信息服务的"层级结构模式",构建了企业信息服务融合模式的"半钻石模型",并探讨了"层级模式"与"半钻石模型"的关系,最后结合实际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能源利用过程碳减排途径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梳理总结山东省在CCUS政策和标准、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平台和人才及专利方面的现状,分析当前山东发展CCUS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完善CCUS政策支持与标准规范体系、加大CCUS示范项目支持力度、培育创新主体等战略力量、加强技术攻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网络作为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来源越来越受到情报学学者和企业的重视,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网络,因而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人际网络便成了企业人际网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人际情报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企业人际情报网络的构建流程,提出了人际网络构建的"四循环设计模式",并对人际情报网络的维护作了重点研究,最后指出企业在构建人际情报网络时应关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的企业进行了人际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固体废物产生利用与经济的定量表达式——IGT方程出发,以1999—2016年中国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利用量为样本,探究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利用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研究表明: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3个时期,国内固体废弃物生产的平均脱钩指数分别为0.2、0.23、0.6,均处于相对脱钩状态;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平均脱钩指数分别为-0.2、-0.01、0.7,是从未脱钩状态向脱钩状态转变。通过对固体废弃物产生和利用脱钩指数的研究,充分了解近年来我国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利用状况,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乔振  高巍  吴艳艳 《现代情报》2016,36(4):124-127
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特殊文献,其质量的高低以及能否有效的积累、共享和交流,既反映我国当前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的程度。本文首先利用文献调查法从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控制与评价方法3个方面,对当前国内科技报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总结,结合工作实际,以山东省科技计划科技报告工作为例,从上述的3个方面对山东省在科技报告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中的做法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文章首先介绍了科技报告政策的基本概念,明确我国科技报告政策理论研究现状和科技报告政策制定、发布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研究层面,应强化科技报告政策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实践层面,科技报告政策已初步形成国家、省级、基层三级政策体系及“要建、如何建、建后监督”的政策链条,下一步应着重解决科技报告知识产权问题及制定监督、激励的可操作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8.
科技报告体系建设在科研管理和实施创新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比较美国及我国发展现状,探讨与设计了省级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框架,指出省级科技报告体系的建设可以从政策法规、组织管理、标准规范、共享服务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是在省级科技报告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确保财政投入产生的科技报告强制呈交;为保护知识产权,必须坚持科技报告的有限开放和共享;保持省级科技报告体系的继承性与统一性、差异性与扩展性,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