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见证历史、记录时代、揭示真相、传播希望”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也是我们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坚守的准则。新闻需用心做好,需要用责任与良知诠释新闻,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也是记者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我新闻实践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中,各类采访技巧被广泛运用,对于做好新闻来说,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新闻事业长足发展的灵魂,在追求真相的同时,对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是技巧运用的基础。本文通过引荐传统法家思想关于“法”和“术”的观点,从采访实际出发,结合时下热点新闻,阐述了在新闻采访中“法”和“术”的辩证关系,论证了采访技巧要建立在道德、法律和新闻中的人丈思想的基础上即“法”的理念,才能有利于社会进步,凝聚民族精神,从而得出担负社会职责与坚守新闻道德,合理运用“术”并尽可能避免“术”误入歧途而带来不良后果,是新闻从业人员恪守之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6年1月23日沈阳《华商晨报》对“贫困父亲为救女写信遍求中国富豪”的报道为文本,从新闻伦理道德的视角分析了该报道行为的道德越位与失范。报道中,记者对新闻效应的追求超越了记者对社会道义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闻事实的本质,看似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却践踏了富豪的道德利益;而媒体在捐资救人方面的冷淡,明显地出现道德失范,把自身也推到了与富豪一样尴尬的局面中。  相似文献   

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在电视新闻真实性备受关注的当下,有时记者虽然用摄像机如实记录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所反映的可能未必是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没有说实话,而你却记录了他提供的虚假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让被采访者道出新闻的真相?这就需要记者浸入式采访。本文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事实,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6,(16):40-42
主持人的话:不同于UGC模式下生产内容的随意性,职业新闻人在采访中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要努力克服重重阻碍和困难,要坚守职业操守和原则.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道听途说,不能口无遮拦.职业媒体人到达现场、挖掘真相、平衡观点,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把握着报道的尺度,发挥着舆论监督的职能.本期茶座,请职业媒体人聊聊他们的坚守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章宏法 《新闻实践》2011,(12):76-77
有多少记者为追求精品力作而呕心沥血?有多少记者为追求新闻理想而殚精竭虑?能成为名记者的终是少数。似乎在不经意间,温州都市报记者叶锡环脱颖而出,以胸怀全局的高度,以不见真相誓不罢休的闯劲,以收放自如力透纸背的功夫,以罕见的连续数年荣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的成果,成为浙江一万多名记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理解的道德与责任,应该是记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这也是衡量~个记者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对道德与责任的坚守是造就记者强烈的新闻敏感、独到的报道角度、积极的传播效果的一把“利器”。记者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应该选择的道德行为和对社会或他人所承担的道德义务就是记者的道德与责任。  相似文献   

8.
面对暑假实习第一次参与新闻暗访;第一次遭遇采访受阻、记者被打;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要坚守新闻责任、做舆论监督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觉得记者的职责任重道远……当初给我做笔录的任警官问过我一句话:“跟写小说似的,小丫头哪儿来的胆子?”当时我只是笑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9.
虚假报道是新闻界的痼疾,防范、杜绝虚假新闻是媒体人的职责。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成都日报一直都在冷静地思考着媒体的责任,努力地坚守着新闻道德。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虚假新闻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新闻作品的直接生产者——记者编辑相关。记者编辑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的坚守——《一个国家的十年记忆》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选择放弃是容易的. 难在坚守. 坚守一种理想,坚守一种情怀,坚守一种信念. 新闻人有新闻人的坚守--面对事实,不懈追问真相; 面对社会,勇于担当道义; 人民,彰显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1.
浅论财经记者应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继东 《新闻世界》2011,(8):197-198
当今财经记者变得越来越"浮躁",少有人愿意去挖掘和了解真相,甚至有人跨越道德底线,杜撰新闻事实,把新闻当小说来写。本文重点批驳了正在新闻界蔓延的这股歪风,并提出了优秀财经记者的四项鉴定标准——正义感、责任心、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隐性采访手段近年来在新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具有很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容易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对于深度报告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由于隐性采访本身的特殊性,使之很容易引发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纠纷,本文主要探析了隐性采访过程中记者诚信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规避隐性采访过程中记者诚信的缺失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社会大众和相关新闻人士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韩国KBS电视台全程直播一男子自杀,引发了媒体业界和社会舆论的热议.因为此事件涉及到专业记者在职业精神的坚守中,如何正确处理与新闻道德的关系.还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记者除了恪守自身职业的新闻操守之外,应不应该受宽泛层面的社会公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恩施邓玉娇事件早就盖棺定论,可是围绕着这一事件的报道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事情真相,从而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因为真实既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的职责,更是记者道德良知,叙事水平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5.
赵亮 《青年记者》2009,(24):51-52
湖北恩施邓玉娇事件早就盖棺定论,可是围绕着这一事件的报道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事情真相,从而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因为真实既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的职责,更是记者道德良知、叙事水平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丽 《新闻世界》2013,(2):24-25
随着电视新闻风格日益多样化,新闻栏目呼唤越来越多的记者型主持人的出现。记者型主持人不仅要具备记者的专业素养,也要具备主持人的基本功。记者型主持人是联系媒体和观众的桥梁,他们以善于倾听、善于分析、善于呈现真相为职业追求,活跃在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真相》的前身是《真相》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一档深度调查专题栏目,创立于2010年。2012年黑龙江电视台频道资源整合,法制频道更名为新闻频道,《真相》更名为《新闻真相》。目前的播出时间是:每周一至周日晚20:30-21:30,是一档日播节目。《新闻真相》栏目创立于服务类的民生新闻在全国各省市级电视台遍地开花的时代,在大多数新闻类栏目追求短平快,追求轻松随意的快餐新闻时代,在民生新闻追求服务性的环境和氛围里,《新闻真相》重磅出击,逆流而上,横空出世,策划播出了许多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的系列报道,为龙江百姓奉献出了一道道重口味的新闻大餐,用深度也用力度来重塑深度报道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一种职业。但并不是说,从事了新闻采访工作、干上了记者行当的人,都是职业记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勇气、讲正义、能突破、善于完成特殊采访任务的记者,才是真正的职业记者。他们常常要做的事情就是挖掘真相、服务公众,反映在报道样态上,就是调查报道。所以说,职业记者与调查报道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方报业"年度记者"124篇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分析方法,再现2008年至2013年记者职业化在职业定位、职业追求、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四个方面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记者的职业定位清晰,以"记录"为使命,很少提及"无冕之王"和"新闻民工";职业追求上执着于新闻理想,追求专业报道和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职业素养方面,全部文献的词频统计显示,"采访""报道",是记者职业工作的重点,强调"写作"和"文字"。不过,提到"责任"次数不多,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很高。另外,较少提及"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