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2.
宋万林 《青年记者》2012,(24):54-55
常有年轻记者和新闻专业学生问我做新闻①之道:怎样才能把新闻做好?怎样才能成为优秀记者?怎样才能发现、抓到好新闻?怎样才能使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也有当了多年记者的"老记"们对上述问题仍感困惑,不知道如何做新闻。我也常常这样回答: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哲学中的辩证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新闻职业生涯中,先后有两次赴安吉县当驻站记者的经历,至今当驻站记者已有6年多了。我认为驻站记者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关健是如何扬长避短。优势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贴近基层;劣势是远离报社总部,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往往站得不高,视野不够开阔。如何把驻地新闻转化为全局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闻,需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要善于跳出驻地看全局我认为,要做一名合格的驻站记者,必  相似文献   

4.
去年3月在《青年记者》发表的《新闻领域弄虚作假现象探析》,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三等奖。责任编辑来电话让谈体会,我欣然接受。作为一名从业近30年的老新闻工作者,获中国新闻奖不是第一次,但是,新闻论文获奖却是第一次。我由衷地感谢《青年记者》给我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我在新闻领域探索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记者,是许多人都羡慕的职业。可是,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次,我到新闻学院去讲课。一位学生问我:你认为记者应当具备哪些最重要的素质?我说: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一股革命激情。第二,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第三,要勤奋,勤于学习,勤于采访,勤于思考,勤于写作。这当然不是新闻教科书上写的,而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责任感、激情从哪里来? 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开始并不了解记者职业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或许还受了当记者能成名成家、记者是“无冕之王”的影响。可是,当我到了工作岗位上以后,我很快就明白,记者也和其他行业一样,第一位的是责任。如果说,我选择记者这一行,当初带有  相似文献   

6.
求异出新闻     
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研究广播、电视、报纸的宣传形势,从中寻找新的报道题目,有的同志则跟在别人报道的后面亦步亦趋,别人报道啥,他也报道啥,造成主题雷同,新闻不新。新闻最忌文题一样,使新闻失去新意。怎样避免这种做“无用功”的现象呢? 首要的是树立超前意识。因为新闻贵在新鲜,同样的主题,第一次报道是新闻,第二次报道就不是新闻了。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在选择、提炼主题上要在报道形势的前面,即在报道内容的求新上要力争第一,勇当尖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易。这样,就  相似文献   

7.
林夕 《青年记者》2008,(13):21-22
"你为什么想做记者?" "不知道." "你学什么的?" "激光." "哦,那你一定很有新闻理想." "对不起,绝对没有." "……" 这段话已经重复过几百次,上千次,每一个人得知我非科班出身,还是学理工的,加上书没念完就跑出来当记者,都很好奇,设想我或许应该是怀着点什么新闻理想的,可是,自己却怎么也找不到.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不论在任何时候,也不论报道什么题材,要做一名合格的记者,勇气、良心、智慧缺一不可。杜培武冤案报道是我从事新闻工作9年来第一次遇到的重大题材,说它重大是指被曝光批评的对象实际上是有关部门的一些决策者,案件的影响巨大。在杜培武冤案系列报道过程中,困难重重,我曾多次产生退却的念头。而支持我走向成功的就是——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在我们“记者生活日”栏目内,不少记者在这里倾诉他们采写背后的酸甜苦辣,曾感动了很多读者。这一期,我们向大家推出全国新闻界年纪最小的记者、中央电视台9岁的马字歌写的《我第一次做广播新闻采访》,和另一位小朋友观看了马字软制作电视节目的经过。我们为新闻界涌现出这样有才华的小同仁感到由衷高兴。希望小字识不断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为今后在新闻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第一次做广播新闻采访,是199o丰6月23日星期天下午,在北京官园的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多功能厅,现场报道中央电视台首协小记者团309成员第…  相似文献   

10.
工作两年半,我第一次得到了参与两会报道的机会,被分在政协组,以一名“小白”记者的身份在十余天时间内完成了两会报道。●拒绝全面,因为那是不现实的距离春节还有两个礼拜时,我得知自己要上两会的消息。大年初六,我第一次打开了委员名单,3000多名委员,我对好多人都一无所知。我当时有一个很天真的想法,为每一个委员做“照片+基本新闻+提问设计”,但是做了不到30名委员的时候,我就崩溃了。我意识到,准备全部委员资料既没必要也不现实,但一定要准备重点委员的资料。否则,记者在现场完全抓瞎,  相似文献   

11.
张林 《青年记者》2006,(11):21-22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2.
何畏 《青年记者》2006,(11):27-28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吴玉兰 《青年记者》2006,4(11):32-33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记者、编辑自身占有观点的多少。曾听到有不少同行说,做新闻,其实只要有初中学历的人就足以担当了,让大学生来做新闻是浪费。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说,新闻写作是一项"含金量"不高的脑力劳动操作,是一项简易的工作。做新闻是否真的很简单?从记者到编辑,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要让新闻稿充满抓人的"魔力",仅靠知道新闻写作5个W,仅靠知道新闻怎么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个"魔力"需要记者有"剥茧抽丝"的思维能力,有清醒的、理性的、独特的、有远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李向阳 《青年记者》2006,(11):30-30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7.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1):26-27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新闻培训班上,我向听课的记者、通讯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中,处于第一位的是什么?有人回答是写作.其理由是:同样的新闻源,同样的新闻素材,有人能写出新闻佳作来,有人则不能,可见写作是第一位的.我的回答是:积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体验,结合我对"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个人认为,在新闻采写中,发现一则新闻比写作这一新闻更重要.怎样去发现新闻呢?从笔者对"中国新闻奖"作品的研究发现,可以从下述12个方面去寻找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悟性是记者对新闻工作的一种独特感悟。有无新闻悟性是衡量记者优秀还是平庸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著名新闻学者范敬宜曾经说过,“我认为有五种人不可以做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  相似文献   

20.
“两会”过去已有时日,但那段时光的分分秒秒,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职业女性,什么是我的最大快乐?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回想起来,我可以说,那是一段紧张而快乐的日子。3月2日,政协会议的第一次新闻通气会在政协礼堂召开。会议之前半小时,礼堂大厅里就聚满了各路记者。从气氛上可以感觉出,大家的心情都不轻松。新华社音像中心的记者听说我平时跑科技,立刻走过来,说她是第一次上会,人手紧张,任务繁重,有线索相互关照等等。闻听此言,我乐了。原来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尤其是对于第一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