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龙其林教授的著作《生态中国:文学呈现与跨文化研究》立足于西方生态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从比较视野切入中国生态文学,在历时性地梳理西方生态文学作品及理论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后,着重勾勒了中国作家如何依据自身的文学经验与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书写的途径。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视域下,探讨著作对本土生态文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
李勇 《中国编辑》2023,(10):85-90
在国际传播政策引领下,县级融媒体积极嵌入国际传播体系,通过建立县域本土文化传播中心,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激发本土文化活力、传播优秀本土文化内容。县级融媒体对本土文化的生产与再现、连接与服务,让更广泛、更多样的中国故事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优秀本土文化内容的挖掘、生产与传播已经成为县级融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途径。当然,要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作为基层媒体的县级融媒体还需做到树立全球传播观念、调整媒体功能定位、学习使用新的媒体语言。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初期就体现出了作品的族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而伴随着华裔文学的逐渐成熟,批评话语也逐渐开始向文学性转变.实际上美国华裔文学的族裔性和文学性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只有将族裔性和文学性完美结合在文学作品中,其才能被称之为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因此,本文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批评话语和批评范式的更迭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学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是国家历史传统与当代形象的重要载体;文学走出去是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中国文学走出去,步伐更加坚定,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加积极,渠道更加多元,努力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本文从译林出版社的走出去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实,并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国礼 《东南传播》2014,(6):146-149
1949年以后中国文学英语对外译作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首先,在世界文学空间中,处在边缘区域的中国文学很容易被中心区域的读者忽略;其次,中国文学空间的自治程度影响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空间的地位;最后,中国文学作品在外译时没有处理好"本土性"和"普适性"的关系。因此,中国文学要"走出去",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同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让更多的译入国读者了解并逐渐熟悉中国文学;另一方面要吸引国外优秀的翻译人才加入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的行列。惟其如此,中国文学才能在世界文学空间赢得更多的文学资本。  相似文献   

6.
蔡帛真 《报刊之友》2014,(2):126-127
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使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身魅力,也成为推动本国经济拓展海外、提升中国世界地位、营造良好国际形象、与其他国家及人民联络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故而在国际传播中,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显得愈加重要。文章基于我国古今文化传播活动的梳理,从政府主导及民间活动两个文化传播推动模式分别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心术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创新与国际传播成为崭新的时代课题。“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在推动中国核心术语的创新阐释、多语种翻译、融合出版与国际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国核心术语的传承发展践行“让文字活起来”的目标,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实践中打造精准化、品牌化、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以学术出版促进中外融通。  相似文献   

8.
马会峰 《出版广角》2019,(15):33-35
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质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国家主管部门、出版企业和知名作家应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2019年的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呼应着新时代的召唤,朝着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特色的方向迈进。传播史研究不仅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更审时度势地考察新近国际、国内因素带来的各种变化,尝试为中国的国际传播走向把脉。理论研究一方面扎根中国田野,阐释和发展中国本土的国际传播思想;另一方面继续积极引介国外及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并与本土国际传播实践相结合。2019年,业界在两大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回应世界范围内技术革新的变局,朝向深度融合的新型对外传播媒体的建设初见成效;二是自说自话的"演讲式"传播方式出现根本性改变,建立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联互通基础上的"对话式"传播效果凸显。  相似文献   

10.
邓亚晔  吴之桐 《大观周刊》2011,(22):181-182
日本一直以来(自愿与非自愿地)受到世界各国文化冲击,知之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忠诚,孕育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日本人的性观念开放、自有与宽容。这有其性基础思想。更加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发展着融于自然的开放的性观念。从而亦造就着发达的性产业,本文从日本的性观念与性文化入手,考察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要让世界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的历史文化.本文立足国际传播学,以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力度等方面进行观察与讨论,探求中国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为把握好基调,更好地推动中华历史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紧密。中国的传媒机构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无论是在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传播策略、还是在对外传播管理体制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形成  相似文献   

13.
郭群 《出版广角》2015,(16):18-19
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的获奖为中国当代文学在海外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为国外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提供了渠道。同时也拉近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励中国作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能被世界所接受的文学作品。要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挖掘和培养出色的翻译人才、提升文本质量、采取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借助出版的力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话语的社会化媒体新闻,通过议程设置、制造和引导舆论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建构国家话语权有积极作用,同时对推动世界信息传播秩序变迁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现如今,美国仍然掌控着话语霸权,美联社的新浪微博作为其新媒体产品之一是美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本土化现象的缩影。笔者认为,研究其在中国本土化的方式和策略,有利于我国从他者的视角出发,归纳总结国际主流媒体在中国完成本土化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路径,服务于我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国际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15.
赵亦楠  胡泳 《青年记者》2012,(19):86-88
“世界是平的.”当这一观点逐步从一种富有洞见力的先见变为全民常识时,国际传播活动也在媒体、传媒集团、乃至国家的传播战略中占据愈发重要的比重,关系着从市场到国家形象、软实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国际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信息与文化的输出者角色,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长期处于文化逆差状态,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不断升格.  相似文献   

16.
姜鹏 《新闻知识》2006,(1):8-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紧密。中国的传媒机构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在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传播策略、还是在对外传播管理体制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形成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传播局面。如何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冲击是一个目前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的过程,而是激烈的生存竞争,它关系到世界占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与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使文学传播的范式处在不断建构与解构之中.在对外传播现场,其逐渐呈现出了多样性、融合性、互助性的特点.以媒介优先视角切入,这一新特征有利于指引中国文学突破传播瓶颈,打开出海通路.要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作品的合作宣传力度,还需要利用当前的技术与平台,重视民间翻译组织的作用,开发打造更多文化IP以从根本上提升译作的国际竞争力与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牛欢 《新闻与写作》2021,(1):115-115
英美文学根植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土壤。上世纪初,英美文学作品开始被译成中文进入中国。但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阻碍。百年逝去。今天,全球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发达的传播媒介的赋力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具备了更大的可能。《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阐述了英美文学的特征,探讨了媒介学下英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义化传播研究所与美国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系定于1996年8月13-16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中国与世界──面问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与出版的关系密切,译者、出版、读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翻译作品的社会存在状况。中国女性文学的对外传播是中国翻译出版活动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下,其出版和译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依据“翻译出版”理论,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对外出版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出版的角度来探讨女性文学的翻译策略,分析译者如何选择翻译素材,如何坚持以受众意识为主,如何坚持女性主义翻译立场,以及采取怎样的翻译方法以实现最佳传播效果,让世界听到中国女性的声音,以契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