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媒体光荣与梦想的延续,靠的是优质的内容生产、强力的区域渗透、应变的营销手段以及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以形成立体营销服务新格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平媒广告收入排名第一的《南方都市报》总经理陈朝华离职备受关注,有人说:连南都的总经理都跳槽去了互联网,看样子传统媒体真快过不下去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是否真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曾经有学者预言:再过几年纸媒将消失。我并不认同,但即使纸媒真的消失了又如何?我们现在的新闻机构不也同样有新技术、新媒体吗?无论什么传播时代,我都深信内容为王。只要我们还有一批优秀的记者,能够生产出好的内容,能得到不断完善的版权法律的保护,我们这些所谓的传统媒体仍然会生机勃勃。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来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想与大家分享三个问题。问题一:新媒体时代什么最重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媒体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营销传播这一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该内涵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在观念、内容以及经营三个层面实现向全媒体方向的华丽转身。一、观念上以公众为本满足消费者需求是营销传播成功的不二法门,作为经营者的媒体自然也应以迎合公众作为克敌制胜的思想立足  相似文献   

4.
《传媒》2015,(14):6-7
@喻国明 现在的媒体,要用开放的方式拥抱互联网.我认为理解互联网掌握两个关键词就可以:一个是连接,另外一个就是开放.传统媒体不愿意拥抱互联网,就会变成价值孤岛,就会逐渐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新闻内容不再是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竞争力.传统媒体转型到互联网的平台之上有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微博对整个传媒格局已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为抢占融媒时代制高点,竞相将微博作为传统媒体一个新的营销和传播平台,扩大自身影响力。截至2012年3月21日晚24时,"@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已发布7344条微博,粉丝数量超过了500万,刚开博8个月,已成为所有在新浪微博上进行实名认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媒科技》2014,(22):54-55
<正>#媒体融合发展之道#《京华时报》和"今日头条"正式达成合作协议,是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典范。@光明日报:融媒体的概念重在"融",重在将机构媒体分散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部门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采编资源、采编发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技术解决方案、市场对接等,融合到统一的平台上来解决。@新华网:网络媒体需要顺势而为进行一场自我革命:传播理念需要来一场革命;内容生成方式需  相似文献   

7.
当前,无论是互联网媒体还是传统媒体的人都认为内容是稀缺的,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人认为稀缺内容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核心,但是结果迥异的是,互联网媒体不仅在经营上而且在内容上不断攻城略地,而传统媒体却在不断丢失城池,背后的原因何在呢?互联网媒体采取的是“先互联网平台后内容”的发展逻辑。互联网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技术基因”,本身就是高科技公司。其优势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传媒》2014,(18)
正@刘宏:从全球角度看,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都不是很顺利,在中国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特别迅速,这直接或者间接地颠覆了旧媒体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是否还能够坚持原有的人才标准和用人机制?是否要接受互联网思维和用户思维?如何把社会责任和市场导向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传统媒体在人才战略中应该  相似文献   

9.
各位传播业的同仁们:大家新年好!回首2014,中国的传播业媒体融合加剧,而竞争的马太效应日益明显。消费者媒介接触更为多元化、碎片化,而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融合和竞争,使优质内容成为稀缺资源,广告主更加渴求整合性大传播,传播营销业务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10.
荣翠红  尹杰 《传媒》2018,(4):62-64
由于传统纸媒在视觉、听觉体验上的缺失,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手机APP成为媒体转型关口,数字营销广告的崛起倒逼传统媒体的转型.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和购买解决方案,是当下媒体转型的三种主流方式.传统媒体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之间的战略合作将促进形成企业营销传播媒体联盟;多样化信息传播拓展用户范围,个性化新闻传播增强用户黏性;内容付费、知识付费将催生优质内容生产,优质内容服务、精准知识服务将成为传统媒体新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沈阳  罗婷 《新闻战线》2013,(8):28-30
人民日报将法人微博作为"增量",除了在微博上推广人民日报等母媒的新闻外,还发布突发新闻和评论。@人民日报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传统媒体在微博舆论场中的运营标杆。2013年7月,新浪微博风云榜媒体影响力榜上,位列前五位的传统媒体微博分别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闻晨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通过  相似文献   

12.
周伟 《声屏世界》2012,(12):47-48
回顾过去几年传统媒体广告的增长幅度,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传统媒体的广告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报业广告份额的下降比较突出,广播也是比去年下降非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是广告主对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信心不足。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广告主的投放费用就开始出现了裂变,广告主把营销费用除了传统媒体还投向了新媒体、网络营销以及自媒体,广告主给自己的自媒体投放非常大,如今的广告主都有自己的网站、微博,包括在很多的载体上实现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13.
梁健波 《青年记者》2013,(12):25-26
"更快、更准、更专业"是"@广州交通电台"的核心定位,只是它相比广播节目会更加注重互动服务的功能。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近几年广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掘新的突破点,很多地方广播频率不再满足于节目创新。大家在做好节目策划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卖点,希望通过品牌营销吸引更多的关注,"品牌好"带来的经营效果让不少交通广播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4.
纸媒要坚定不移地提升内容价值,并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上继续创新。2014年,传媒业在坚持不断创新发展的前提下,宣传报道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问题一:网络快速传播中的非理性,影响到一些传统媒体,导致受众无所适从。点评:一个社会事件出来之后,通过网络传播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民众期待能从具有权威性的传统媒体上听到  相似文献   

15.
传媒微博     
《新闻记者》2013,(1):96
@中国传媒精英俱乐部:【the daily为什么会失败?】关于"The Daily"之死的话题,最近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小编将近期代表性观点摘编如下:1.默多克高估了新闻在新媒体中的价值;2.传统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溃败是商业的溃败;3.新媒体不是媒体,只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必须面对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和谁融合?一是内部融合,起初传统媒体纷纷开办网站,报纸开办网络版,电视成立网络电视台、电台成立网台。互联网因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日益丰富并做大做强,传统媒体因互联网的渠道和技术得以延伸和补充。后又向微博、微信等移动客户端拓展。一些已经做大的网络媒体开始自己的内容建设,力图摆脱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进而不再受制于人,这更加重了传统媒体的危机。二是对外融合即与知名大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有关两会报道的内容为例,通过从新闻价值的角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人民日报》与@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的异同,总结两者新闻价值取向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发展道路上的路径和方法,为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提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多数传统媒体包括行业报都在探索转型,通过加强网站建设,建立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抢夺新媒体终端客户,但这些举措更多意义上是将报纸上的内容电子化,内容传播渠道的多元化,那么营销如何跟进呢?行业报是B2B商业模式,过去因为信息渠道相对少,做得好的行业报可以坐等广告客户上门,行业报的相对垄断性、资源集中性,造就了行业报曾经的"春天",但是现在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介入,行业报也必须改变营销策略,才能更好地活下去。进入客户价值链按照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包政教授的观点,营销不仅仅是为了交易,实现商品的价值,它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建立持续交易的条件和基础,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数量不断增多、类型不断扩展。目前,全国共有84万余个网站、1000余种网络报纸、2万余种网络期刊、300余种手机报刊。新媒体从业者的数量也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约300万网络编辑,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采编人数。另一方面,各种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媒体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新媒体的采编和运营中。对传统媒体来说,有效运用新媒体已不仅是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扩大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的战略选择。新媒体在思维方式、新闻操作手法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究竟有哪些不同?从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从一个传统媒体人到新媒体从业者要经历哪些转变?新媒体采编队伍人员构成怎样?做新媒体的感觉与传统媒体有哪些差异?传统媒体人员怎样成功转型?这组文章试图回答一些大家共有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三屏联动"营销传播模式是通过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化新营销传播模式。本文分析了这种社会化媒体营销传播模式的内容,并对其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