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平民化、速度快捷、范围广泛、互动性强,使新闻传播活动有了"零时差"的时效性、生动开放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这些特点也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不良现象提供温床。反转新闻就是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试图浅析反转新闻中的新闻真实性原则与自媒体的自我修正功能,并呼吁全社会媒介素养及法治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法制新闻的高效传播有利于做好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宣传,对提升国民法治意识有着积极作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法治新闻传播该紧跟融媒体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自身传播形式创新优化,有机整合新旧媒体优势,最大程度上提升传播效果。文章就融媒体环境下的法治新闻传播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旧媒体中法治新闻的传播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出现了各种新闻新形态,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形式,为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从业者担任新闻采集与新闻加工的任务,需要适应媒介技术带来的挑战,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如何变革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积极开展新闻生产,避免虚假信息泛滥,成为媒体从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融媒体时代,从业者必须遵循媒介技术的规律,把握信息传播的特点,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由袁丰雪等所著的《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立足融媒体时代,将着眼点放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上,分析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基本方式,探讨了新闻工作的基本职能,剖析了媒介技术对新闻行业的影响,介绍了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方法流程,阐释了新闻记者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仇娟 《视听》2016,(6):161-162
进入"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赋予公众更多发声的权力。传播技术的提升不仅加快了信息交互流通的速度,也扩大了滋生虚假新闻的可能性。一部分缺失了职业操守的新闻从业者无疑充当了虚假新闻的炮制者和传播者。但新闻工作作为一种崇高的工作,要求从业者要牢记自己的职业天职,恪守职业操守。本文从新闻失实的几种典型类型和具体表现出发,剖析当下媒体从业者职业操守失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杨扬 《东南传播》2014,(3):99-100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以微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凭借其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巨大的传播影响力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本文从新闻源的控制性、话题控制性和采访主体控制性三个角度切入,阐述微博客作为"自媒体"对新闻采访控制性带来的举足轻重影响,论证指出此影响不可逆转,需要新闻从业者提升自身素养,化被动为主动地将微博客转变成为新闻采写利器。此研究对于当下新闻采写与微博客自媒体的矛盾给予解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不仅影响着受众接受信息的需求、行为及习惯,更深刻改变着媒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新闻传播的生产机制,同时也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传播技术革命给新闻从业者素养带来的挑战 新闻从业者素养之所以在当下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播环境的变化有关:以互联网、Web2.0、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有的传播环境和新闻生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新闻从业者必须着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思维,以法治精神规范自身行为、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和推进改革,尤为紧迫和重要.培树新闻从业者的法治思维势在必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学习,养成依法从业的思维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战略,社会公众对于法治新闻的感兴趣程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法治新闻的报道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选择大众感兴趣的话题,提升媒体法治宣传的权威性,这其中新闻从业者需要改变传统思路,以融媒体思维探索选题策略,推动法治新闻报道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分析融媒体时代下法治新闻选题面临的挑战,其次阐述融媒体时代下法治新闻选题的创新举措,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9.
正自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话语垄断格局,使传者与受者位置变得模糊,个人可以自由发表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实现互动交流。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并提出规范网络媒介环境、提升公民媒介素养的措施。自媒体及其传播特征2002年,美国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他的文章《下一时代的新闻:"自媒体"到来》中明确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他认为自媒体是在网络科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是来源于大众的"草根"新闻媒介,必然会成为未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人们了解新闻的途径更加便捷,视频直播正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新闻传播中,这也对视频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新闻视频直播中出镜记者的优势与挑战等方面探讨提高出镜记者职业素养的途径,为相关媒体从业者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传播格局下,法治新闻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互动式传播、融合式传播和嵌入式传播.三者与媒体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及民众需求的转变密不可分,对法治新闻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法治新闻从业者应充分挖掘三者的优势,从而不断改进法治新闻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法制新闻传播中的法律关系逐渐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新闻传媒从业者而言具有尤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以法制新闻传播中的法律关系问题为核心,从法制新闻与法律关系出发进行分析,力图实现完善当前的新闻传播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媒体自我约束,增强新闻从业者法律意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新旧媒体已经朝着一体化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态势,受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更多的信息渠道了解到最新的新闻事件。在全媒体时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问题,而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的使命担当也更重了。因此,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从业者肩负的使命和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展开概述。  相似文献   

14.
武典 《今传媒》2016,(1):38-40
大数据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加大了受众信息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商业化、市场化的利益驱使,导致虚假、低俗新闻泛滥,这对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把关人",媒体从业者的媒介素养问题值得重视.本文将对我国媒体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网络传播环境对媒体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并就此提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以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广播电视从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关系着行业竞争力的提升.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新闻采编工作需要以传统工作模式为基础进行创新,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为新闻快速与准确传播奠定基础.因此,从业者要结合新闻传播的实效性、主题性和新鲜感要求,充分借助融媒体的传播优势,保...  相似文献   

16.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传播环境下,自媒体已沦为新闻伦理失范的重灾区。本文梳理了自媒体充斥着巨量低俗新闻和虚假新闻等新闻伦理失范的现象,从传播学"把关人"、"议程设置"理论和经济学"注意力经济"理论的视角,剖析了流量变现的市场利益驱动、自媒体平台监管不力、自媒体从业者缺乏法制意识的三大失范成因,最后切实提出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平台监管与行业自律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新闻从业者培养新型职业素养以适应新闻业发展的需求.从当前来看,新闻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技术性.可以说,新闻传播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新闻行业的渗透,使传统的新闻从业者难以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为此,在技术层面上,新闻从业者要具备良好的新闻生产、传播技术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角色功能以及对新闻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为此,在理念层面上,需要重视新媒体运行规律、新媒体舆论规律以及新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消费规律.在社会层面上,需要重视社会动员力,打造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李晨 《新闻前哨》2024,(3):30-31
本文结合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从树立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念、维护法律监管和道德秩序,以及建立新闻专业主义的技术基础等角度出发,探索自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20.
姜博文 《传媒》2019,(11):90-9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传播现实与传统的新闻理论存在着日趋凸显的矛盾。本文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难以自洽的理论前提入手,对数字媒体时代下出现的乱象进行剖析,阐释数字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下降的缘由与困境,以期为从业者提供突破现状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