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普及,由媒介融合产生的多媒体帮助了全媒体营销的发展。信息接受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和营销方式产生了颠覆,全面媒体营销作为信息碎片化的产物,对于广播来说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针对这种问题提出对于新时代下广播的全媒体营销研究,在通过研究新时代下广播特性的全媒体营销活动、广播频率定位与活动策划方向以及新时代下广播大型活动类别的同时提出新时代下广播的全媒体营销实现,让新时代下的广播具有更高的认知性,帮助广播达到高效率的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2.
韩冰 《东南传播》2012,(5):86-88
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闻传媒形态的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平台,进行传播内容的"跨媒体"传播,已成为传媒发展的主流。新闻传媒的运营模式由以往的单一化媒体运营转变为全媒体化运营。全媒体化运营模式的建立使新闻编辑业务的媒体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闻编辑业务需要进行创新,以发挥全媒体优势,实现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李鲤  吴瑾 《中国记者》2020,(1):62-66
"四全媒体"格局下,主流媒体以重大主题报道作为创新实践的契机,探索新时代全媒体融合转型的进路。具体表现为:新闻生产流程全方位、全流程,构建"全程媒体";新闻传播方式数据化、沉浸化,打造"全息媒体";信息传受关系多元化、协作化,形成"全员媒体";信息传播效果精准化、聚合化,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下,全媒体传播成普遍趋势,本文以跨界节目《播视堂》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全媒体背景下《播视堂》线上线下融合传播模式,探索融媒体传播的多元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如今,信息化数字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以及沟通方式,传媒业进入全媒体时代。在网络融合不断升级、新旧媒体融合速度不断加快的传媒环境下,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全媒体"悄然改变着人们对媒体的认知态度。在新媒体极具发展繁荣的今天,大众传媒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科学的、健康的传播模式,有效解决传媒新视野下出现的各类问题,这将对政府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政府新  相似文献   

6.
王薇 《东南传播》2012,(7):146-147
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的信息传播从以往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单一传播逐渐为普通大众随时随地分享新闻事实的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所取代。在一人一媒体成为可能的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受到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在这种全媒体语境下,作为电视新闻媒体"利器"的现场直播,如何求新求变从而力保传统媒体立于不败之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媒技术的异化、传播的碎片化、传媒的产业化使传媒和传媒人社会责任的缺失现象日显突出。必须加强他律和自律重建传媒和传媒人的社会责任。一、传媒业全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纸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①传媒业全媒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才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我看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对接的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以及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在这种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论,从而为推动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格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四全媒体"的内涵与特点,接着探究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的制约性因素及影响,最后论述全媒体时代如何重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媒体已不再是一个新的名词,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令众多记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媒体的界定
  对什么是“全媒体”,学界没有统一的观点。有学者指出:全媒体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还有的观点认为: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另有学者提出,从广义上看,全媒体即是指对媒介形态、媒介生产和传播的整合性应用。从狭义上看,全媒体是指立足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传播观念,综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媒介运营模式、媒介营销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性运用。以上三种观点是较具代表性的全媒体界定。不难看出,学界对全媒体的认识有一个从个体的简单组合到群体的有机整合、从单点的运作到立体化的生产运作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运作模式符合媒体传播规律,按这种模式运营,集团各媒体之间可改变互相隔离、无法按新闻内在传播规律运营的局面,可更好地整合新闻资源,提高集团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媒介融合催生了全媒体时代的诞生,这样的态势促使各类媒介不断调整其传播方式、经营模式以及盈利方式,本文以五大媒体为切入点,探讨了这些媒体的全媒体转型以及其在盈利模式方面的更新与困惑。  相似文献   

13.
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微视频传播活动日益兴盛。目前,国内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主要有以下两种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第三方社交平台和用户等多方交互合作运营模式,微视频应用商基于平台优势采取的差异化竞争运营模式。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具备如下优势:参与式社交传播触动受众的兴奋点,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高度契合,消费者即生产者,"口碑+内容"的组合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信息传播方式的快速更迭成了新的传播生态,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提升传播力不仅是媒体在新环境下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担负好媒体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传统主流媒体唯有通过不断创新自身传播话语、渠道、体系,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延伸到各个终端,方能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传播力、影响力、引领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观察《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二十大融合报道,对主流媒体传播力提升路径及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运作模式符合媒体传播规律,按这种模式运营,集团各媒体之间可改变互相隔离、无法按新闻内在传播规律运营的局面,可更好地整合新闻资源,提高集团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裴兰 《传媒》2021,(22):53-55
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在内容、渠道、介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变,电视媒体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受众的大量流失、广告收入的锐减及媒介权威话语权的让渡和收缩等.电视媒体需在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及经营模式等多方面实行变革,才能赢得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青睐.对此,电视媒体应抓住全媒体时代庞大的客户和信息资源及潜在的技术、多年积累的经验等优势,促进内容、播出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融合了报纸、杂志、期刊、广播、音像、电视等各类传播工具。受众在全媒体时代通过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以前,人们观看新闻图片都是一种由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媒体决定了人们看什么内容,什么时候看,以及如何播放新闻画面。而现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观看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实现了面到面的,交互传播的模式。党报摄影记者必须要认识到自身作为新闻提供者的职责所在,这就意味着党报摄影记者必须应对挑战,成为多面手,来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传播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多元势必带来观点的多元化,传统主流媒体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塑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播说联播》栏目,采用平民化、接地气的评论语气,以短视频为评论主要形式,采用跨媒体叙事方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有效地增强了主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媒体传播模式正悄然变化,计算机互联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等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开始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媒体传播的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媒体的发展。广告作为以媒体为传播载体的产业,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也随着媒体传播模式的改变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基于此,主要就新媒体传播模式对广告传播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赖学滟 《出版广角》2021,(10):65-67
在媒体融合新时代,探索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各路媒体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重要使命任务.文章以2021年的重大历史背景为前提,通过现阶段全媒体主题报道策划的实践,从价值逻辑和流量逻辑角度探讨传媒业在内容、技术、平台、市场、用户等方面的融合创新,以期为新时代的全媒体主题报道提供有益启示,使媒体在加速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地契合数字化、碎片化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多元之需和发展大局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