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渗透,诸多富有身体意象的词语先后涌现并被广泛使用,折射出社会的后现代转型带来的变化。隐含着身体意象的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夺权"武器,一方面参与构建了后现代话语、挑战传统与权威,另一方面也影响个体对身体的理解、对身份的认知。身体、话语与词语三者的互动凸显出三种后现代的身体意象,即数字化的身体、粗鄙化的身体以及碎片化的身体。  相似文献   

2.
马静 《新闻世界》2009,(11):124-125
本文分析了消费主义时代背景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身体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女性主义的解读,认为在男权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的当下,广告中大量“女色消费”的存在不仅是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的体现,更是女性对自己身体自恋与自我规训的悖论即对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的无意识依顺。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美形技术平台“新氧”为观察田野,使用线上、线下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将赛博格女性主义的“技术—性别”观作为理论切入,聚焦数字时代的技术凝视如何嵌入美形技术平台,通过技术接入与设置规训女性身体,生产新的技术—性别权力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时代技术凝视成为美形技术平台中的权力主体,借助技术逻辑以自由、科学的身体话语,遮蔽了美形技术的女性身体“负权”。男性凝视和西方凝视隐蔽地编制进平台技术规则,通过科学技术合理性和资本合法性间接制定技术的接入与设置规则。技术并未成为赋权“赛博格”的解放性力量,反而通过其复杂的凝视机制驯服了“赛博格”。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方式朝后现代的转变,媒介为大众制造了新的媒介景观,全民狂欢的盛宴来临,现代人已经感染了一种叫流行性物欲症的病毒,广告在这场活动中首当其冲。本文主要论述广告媒介与消费社会的关系,并运用大众文化批判视角对后现代的广告及消费行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广告学"学科规训"及其知识谱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泓 《新闻大学》2006,(2):83-87
现今的学术知识生产已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纠缠.广告作为现代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知识谱系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论层面的结果,而且是在学科规训制度的宰制之下的生产和传播.由于中西广告学科规训制度的不同,形成了"营销劝服"和"媒介传播"两种不同的广告知识谱系.本文力图梳理和阐述广告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以及广告知识谱系的建构,并且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权力--知识"关系当中,为我国广告发展,探讨新的学科规训制度及其知识谱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王志 《今传媒》2005,(11):13-15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当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由大众媒介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与世界之间的话语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媒介话语关系,媒介话语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进  相似文献   

7.
陈奥妮 《视听》2022,(2):142-144
媒介成为人类身体的各种延伸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技术也能改变传播方式并影响着身体的存在意义.在传播和身体的关系中包含了许多逻辑.从身体传播的视角看,Live house所构建的传播空间允许观众忘记规训,沉浸参与.在这个传播关系中还包含在场与离场、具身与离身、精神和身体等二元对立的关系,呈现出传播学领域以及哲学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理论的价值在于明确行动的旨归、改善行动的技术、提升行动的境界。新时期以来,国外广告著作的引进是一道独特且具有重要价值的传播景观,在我国广告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广告业界的职业自信、经验启发、行业规训,广告学界的思想启蒙、知识养成与理论引导,对广告教育的观念变革、经验参考、填补空缺等,都具有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借鉴意义。对国外译著传播价值进行思考的意义:一方面,可以适切性为视角全面梳理总览其传播价值;另一方面,也可深入盘点其理论与我国广告理论及实践的疏离性,强化我国广告学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知。  相似文献   

11.
王志 《今传媒》2005,(11X):13-15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当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由大众媒介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与世界之间的话语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媒介话语关系,媒介话语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张梅兰  胡今天 《传媒》2007,(4):47-49
在当今的新闻界,"话语"是一个理论界经常讨论而新闻实践又常常忽略的话题.后现代思想家福轲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  相似文献   

13.
郭曲红 《大观周刊》2011,(45):37-37
“三网融合”时代的来临对传统广告提出了挑战,后现代广告在符合消费社会文化和受众理念的情况下孕育而生。但后现代广告自身却存在着缺陷,破坏性创新恰洽从传播学领域内的延伸意义中,为后现代广告找到了一条和谐的、可持续的破坏性创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交互视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弹幕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借助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和韩礼德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弹幕视频广告的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弹幕视频广告话语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厘清弹幕视频广告的话语组织规则,以期对弹幕视频广告在产品营销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广告形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关于广告诉求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有几个方面,有学者从物进行分析,转到广告的符号消费;还有学者专门探讨了潜意识广告或广告诉求.而对恋物癖的根本--"阉割情结"挖掘不多.当代中国的广告批评虽然指出了后现代广告的潜意识诉求问题,但并没有弄清楚广告和潜意识到底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是广告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认为,在广告话语传播过程中,媒体促进了广告话语、新闻话语和群体话语等话语类型的相互借用与转换,加剧了话语类型转换过程中的权力和话语权博弈.受众对广告话语的理解具有认知性,受互文性影响,这种理解可以是一致型的,也可能是偏离型的.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广告被大量应用在国际营销传播中,但目前关于后现代广告在国际市场接受情 况的研究甚少.结合后现代广告"挪用"、"碎片化"、"自省"、"强大的视觉冲击"四个结构特点,通过对中美两国消费者的实证比较,从跨文化角度考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消费者对后现代广告的接受情况,发现后现代广告如何起作用,为其在国际市场的应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月明 《新闻界》2006,(5):116-117
当今,“后现代”已经超越了最初的艺术范畴,延伸为一个关于社会、经济、文化整体状况的概念。中国目前有没有宏观意义上的后现代广告?如果有,它们有哪些表现?与欧美的后现代广告有什么差异?如果有,那么哪些因素是能让后现代广告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卫生防疫事业的起步,口罩逐渐成为近代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的象征。近代媒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塑造了关于口罩的三种话语。作为健康常识的口罩话语将其防疫性能和制作方法普及至公众,塑造了追求个人健康的卫生观。作为身体规训的口罩,将政府的国家主义和卫生现代性的观念施于个人身体之上,使个人健康问题成为社会政治问题。在当时侵华日军发动“细菌战”的背景下,口罩成为抗战宣传的一种话语表达,被纳入民族健康和国家兴亡的历史叙事中。三种口罩的媒介话语及其形成的卫生符号,既是近代中国卫生观念的一种面向,也为当代中国健康传播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何国梅 《新闻大学》2022,(11):43-53+117-118
话语是充满修辞之物,身体修辞以身体符号的书写与身体形象的传播建构身体话语。1942年至1948年间,晋察冀画报社先后出版的红色图像报刊系列,通过同一化、陌生化、隐喻化以及差异化的身体修辞,塑造了“仁慈的胜利者”等身体形象,体现出不同于近代都市媒体中呈现的身体话语,形成了革命式身体话语。在此影响下的报刊身体话语对新中国的报刊身体文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