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世佳 《今传媒》2024,(2):71-74
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是一部改编自文学剧本的谍战类影片佳作。本文从剧本场景介入,分析电影相较剧本的增删之处,研究文学与电影的互文性,从而勾勒出文本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生产逻辑,旨在为跨文本叙事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强 《东南传播》2023,(1):112-117
以互动电影游戏为代表的游戏类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将电影式的预设叙事内化为游戏形式,并经由互动的界面呈现在玩家面前的能力。作为“影游融合”的典型文本,互动电影游戏在叙事层面上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封闭性叙事模式,而带来了更多开放性叙事的可能。不过,当今的诸多互动电影游戏乃至于叙事性游戏作品都太过于依赖预设叙事模式而使其无法真正地发挥游戏媒介的强互动性优势。未来的互动电影游戏,应当是提供了更具互动性的开放性叙事范本。  相似文献   

3.
何鹏 《东南传播》2015,(12):39-41
国产奇幻喜剧电影《捉妖记》上映后口碑爆棚,连续数周稳坐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宝座,该片不但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美学意蕴,还突破了原来中国奇幻电影的叙事模式,对好莱坞电影叙事套路进行了本土化的移植和改造,本文从戏剧化叙事、奇观化叙事、主题化叙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并探讨其在中国奇幻电影发展道路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4.
小说与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优秀的小说文本也在与电影不断进行着跨界改编合作,共同完成故事叙事的篇章。在时代的发展下,以严歌苓为代表的海外华文文学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社会性话题的作品出现,其从自身出发的身体体悟而凸显的自由的人性价值与极具电影化的写作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屡屡被翻拍。然而,尽管小说文本与电影作品在时代的探索中发展出了相对适宜的合作道路,但它们在叙事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从叙事视角的角度以冯小刚导演拍摄的改编自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芳华》为例,探讨在时代视阈下小说与电影在改编过程中叙事视角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刘立荣 《东南传播》2014,(11):104-105
电影的叙事人称至关重要,如果运用不当会影响电影的叙事逻辑。本文以电影《无人区》为例,从叙事人称的角度对电影文本做了研究,发现该片三次叙事人称的转换中存在着两个悖论,使影片出现部分情节不符合逻辑、结尾画蛇添足的问题。希望其他电影作品能够以此为鉴,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6.
金勇  刘家豪 《现代传播》2024,(2):93-100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传播困境与从单一性创作转向交融性国家叙事的转变。而韩国电影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表达框架后取得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创作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价值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强 《东南传播》2023,(8):67-71
约翰·费斯克关于游牧式的主体性观点,主要源于德赛都的文本游牧理论。对于约翰·费斯克游牧式的主体性思想解读,可以从思想溯源、理论的内涵、生产实践、理论指涉四个层面予以解读。在电影文本领域当中,电影受众会不断地去调整自身的社会从属关系,来构筑其日常生活实践的空间,并参与电影话语叙事的体系中来,以此来寻求生产文本意义的快感愉悦。电影受众的主体性策略行为主要表现为:掌握现有资源、善于应用规则、改变话语叙事方式、视觉形象消费。电影受众的主体性策略,最终指向的是约翰·费斯克所看到的日常生活实践的潜在进步性。游牧式的主体性思想价值性在于,肯定了电影受众在主导观念面前的不妥协性、创造性、积极性。但是,这种乐观主义倾向低估了收编策略对潜在进步效力的削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电影《七月与安生》情节的文本分析,最终得出:该电影利用"戏中之书"的嵌套叙事结构,通过交互与转换让三个结局连连反转;同时,其旁白设置不显累赘反而让影片悬念重重,不仅调控了叙事,还优化了观影体验.二者共同给故事标注了叙事段落,建构了精彩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9.
李政 《青年记者》2017,(20):76-77
纪录片是一种与电影相伴而生的影像叙事文本,也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①综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故事化”是其经久不衰的呈现技巧之一.从学理层面讲,“讲故事”属于叙事学的范畴,其本源来自于对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按照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观点,叙事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叙事话语、故事和叙述行为,在叙事文本和想象世界之间存在着“顺序”“时间”和“视角”三种关系.②叙事者采取何种视角、使用何种语法规则,以及如何呈现事实来建构故事,直接关系到叙事客观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电影的场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力系统,任何一个关系变量都可能改变甚至颠覆电影的发展态势.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于当下电影产业形态的冲击更是革命性的,它不仅在技术和传播层面上改变了电影的生产实践模式,而且也对电影批评的叙事文本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并赋予其批评的超文本特性.算法的崛起和优化更是拓展了电影评价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政钰 《今传媒》2022,(8):91-94
本研究以《上甘岭》《奇袭》《英雄儿女》《金刚川》《长津湖》作品为考察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探析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叙事的通常策略,并从“神化—日常”“叙事—奇观”两组关系切入,辨析该题材电影叙事策略嬗变的利弊,以期助力主旋律电影更好地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李怡 《今传媒》2022,(11):85-91
近年来,中国主流电影在时代的召唤下,自我规约与嬗变成为一种“新主流电影”形态,同时,在市场、意识形态和艺术标准等多方面的考验下,内部也产生了一套特有的话语体系和叙事结构。新主流电影如何超越初期的“奇观”式观影热潮,持续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呢?本文从叙事文本、叙事交流两个层面,在归纳新主流电影内部稳定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瓶颈问题,并利用中国学者申丹的“隐性进程与双重动力”理论,探索新主流电影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3.
吕弘彦 《东南传播》2021,(12):63-66
早期"火车效应"与"吸引力电影"的部分成因可以被理解为是观众关于某项媒介经验的缺失.近二三十年,电影叙事正发生着"媒介经验"转向:一方面,有较多数量的商业电影作品、电影放映现象以经典电影文本内容作为指涉对象;另一方面,电影作为旧媒介却反过来从电视、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介中获得相关经验以作为叙事与表意元素.在近十年的华语电影中,媒介经验具有参与元叙事与作为使用习惯两种身份与功能.媒介经验转向也引发了使电影沉浸感受到了挑战,对观众作出了技术性区分的文化迷思.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以电影《地久天长》为蓝本,从身体叙事学理论入手,深度挖掘该片中身体叙事中的隐喻表达与创伤记忆、身体叙事中的情感化审美阐释和身体叙事中的生存哲学三个维度的文本逻辑,极尽勾勒了中国平民史诗的生活图谱和记忆景观,并最终呈现出电影作者王小帅对时代悲情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意旨。  相似文献   

15.
段婧 《报刊之友》2013,(9):85-86
电影《杀生》自上映以来,争议不断,其快节奏的剪辑手法、多层次的时空架构以及随处可见的隐喻象征吸引了观众对电影文本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读。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如何讲述一个好故事是首要任务,而本文也将从情节外壳、行动元、时间轴、视角以及象征手法的设置和运用几个方面,探讨《杀生》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双生花"叙事模式由于其叙事视点的丰富性、叙事语境的多重性在电影叙事模式上是一大创新,我国运用"双生"元素进行电影叙事最早可追溯到民国电影《姊妹花》.文章从叙事视点、叙事语境和叙事空间对《姊妹花》镜头中的"双生"叙事及其影像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民国早期电影中丰富的镜头语言,对当代电影仍然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后电影时代,数字技术,3D技术使得电影文本的叙述又发生了一次空前的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技术与电影叙事文本两者新的“战争”。本文以电影《艺术家》为引子,展开论述,并指出技术的进步终归要服务于电影叙事,两者最终在实现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8.
杨盈龙 《今传媒》2012,(7):85-86
自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技术给电影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后电影时代,数字技术,3D技术使得电影文本的叙述又发生了一次空前的革命,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技术与电影叙事文本两者新的"战争"。本文以电影《艺术家》为引子,展开论述,并指出技术的进步终归要服务于电影叙事,两者最终在实现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认为,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故事即导演与观众沟通的工具。因此,叙事是一部电影最为核心的任务。从叙事美学的视角(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叙事空间)出发,对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叙事手法与技巧上与华莱坞"作者电影"一脉相承,其超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逼仄的叙事空间与反常规的叙事结构相得益彰,在工业化的电影生产模式下给观众更深层次的美学体验。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传播媒介,虽然不同的影片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和表达途径,但在叙事结构上都拥有一些最基本的相同性,因此对于样本影片的叙事考察成为探讨影片实现美军形象塑造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普罗普的31种叙事功能理论,结合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样本影片做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