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悲剧性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多,这些作品以其独特深刻的审美效果,激发起学生对道德、真理等的思考,锻铸着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一.悲剧性作品的特征1、悲剧性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是有价值的生命。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似文献   

2.
帕斯捷尔纳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悲剧性的经典,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和拉拉的悲剧性艺术形象外,安季波夫的悲剧性形象也是非常典型与突出的。从这悲剧艺术典型身上,了解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进而解读安季波夫悲剧性与苏俄近50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与社会悲剧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在现如今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古今中外各类文本中悲剧性文学作品应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的。悲剧性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悲剧美,而这种美可以使读者在复杂的情感体验中去感受,去共鸣,进而可以激发读者深刻的思考,甚至优秀的悲剧性文学作品还能够让人们的灵魂净化。所以悲剧性文学作品比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审美价值。但悲剧性作品大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较远,而且中学生的阅历、理解力、想象力和感悟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悲剧性文学作品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悲剧性文学作品教学时要多角度、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悲剧的情境,以进行悲剧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悲剧性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其悲剧美。在此,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5.
安徽作家许春樵的作品《屋顶上空的爱情》,以一种冷峻严肃的态度审视当下知识分子灰色的生存状态.作家通过主人公郑凡三起三落的买房经历,描绘了和郑凡相似的知识分子们生存的困境与困境中的艰难生存,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性内涵.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核心》被西方普遍认为是格雷厄姆.格林的一篇佳作。小说的主人公斯科比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反复强调主人公的悲剧性是由于"怜悯和责任"感所导致的,而斯科比的妻子和情人正是他实现怜悯感和责任感的客体。格林正是从斯科比的人际关系中,让我们感悟到他悲剧的必然性,感悟到作品背后所蕴藏的对人、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甚至是对死亡的深刻思考,继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以其悲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标志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对悲剧创作有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悲剧创作观念。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作品为例,结合作者本人的主观感情意识,深入地分析了其悲剧性人物在走向人生悲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选择的困境与悲剧性,揭示了其悲剧性人物的悲剧根本。  相似文献   

8.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54-57,70
残雪是孤独的,她孤独地探索人性的最阴暗面,孤独地面对少之又少的读者。在残雪的小说中,也执意于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处境的悲剧性反映,体现较深刻的是作为个体的人所感到的无处不在又无能为力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中蕴含了深刻的悲剧性,即人物的悲剧、社会的悲剧等,人物的悲剧是作品的主要基调,小说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他既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天使,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在他那充满矛盾冲突的性格中展现其深刻的悲剧命运。要了解主人公的悲剧性,主要就从葛利高里的本身的性格特征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关于女性婚姻爱情的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而是要挖掘作品中令人震撼的悲剧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更深刻的社会内容。一.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爱情  相似文献   

11.
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著名戏剧家,其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深刻地反映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灵魂挣扎.《榆树下的欲望》作为其代表作,勇于探索人类性格中最幽暗的角落,以现代主义的手法,向读者展示出在欲望压迫下,孤独心灵的挣扎和突围.本文从人物的冲突救赎以及现代主义艺术创新两方面来阐释剧作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的伟大是深刻的伟大,其深刻处之一便是作品所展现出的悲剧性。文章以此悲剧性为核心视角,从接受者角度对《儒林外史》的研究历史进行梳理,初步描绘出作品悲剧性研究的脉络。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清人对《儒林外史》悲剧性的评点研究;民国时期以胡适、鲁迅为代表的学者对《儒林外史》悲剧性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陈美林、李汉秋为代表的学者对《儒林外史》悲剧性的研究;9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对《儒林外史》悲剧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批严格意义上的、具有鲜明悲剧性的悲剧作品。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文学创作在获得自主性的同时也在走向边缘化,文学的悲剧性也日趋模糊与淡化,但我们仍可发掘出当代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悲剧意蕴。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并不缺少对社会悲剧、性格悲剧、生存悲剧的反观和省思。  相似文献   

14.
悲剧性作品历来都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奇珍,以至真、至情、炽烈的悲情叩击着读者的心灵。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多部经典的悲剧性作品,正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最佳素材,以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鉴于此,本文从悲剧性作品教学的必要性谈起,就具体的教学开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死场》写于1934年,翌年十二月由鲁迅作序在上海出版。在这部作品中,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抒写了人类生命的悲剧和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这部作品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叙述了传统女性生存的悲剧性故事,揭示了这一悲剧的根源是男权文化对女性生存的宰制。男性文化以拒绝的方式置女性于无我的他者性生存,在拒绝的接纳这一悖论的生存中男性文化对女性的霸权地位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这一拒绝的接纳成为作品中女性生存命运叙述的基本逻辑,使作品在叙述中获得了文化反思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婚姻爱情总是和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林黛玉、潘金莲、杜丽娘、莎菲等无不如是,以中国历史文化和伦理道德为背景观之,可见中国妇女生存和蜕变之艰难,也能更好地洞悉她们悲剧性命运的深刻历史根源.进而牵起人们对漫长久远的女性生存状态的历史回想,重新审视妇女解放这一有关人类普遍解放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膨胀的欲望导致了人性的扭曲.青年作家毕飞宇以冷峻沉静的笔锋塑造了筱燕秋、玉米等典型形象,勾勒出当今社会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景观,多方位地展示并探寻造成当代女性悲剧性命运的原因,真切地反映当代人在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处境.  相似文献   

19.
小说《咿咿咿》是美国80后新锐作家林韬的代表作。作品采用了林奇主义的叙事方式,以反日常叙事的暴力叙事和非理性叙事的诡异叙事,展现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人的心灵深处的深刻挣扎和无声呐喊,而无意义的咿咿咿的声音正是现代文明挤压下个体人格撕裂中灵魂发出的异响,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异化带来的人类无家可归的生存痛苦和生命的悲剧性,从而启发我们对现代文明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个性而又最为悲剧性的一个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极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向现代中国读者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存困境和灵魂深处无法自慰的精神痛苦。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品质,使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