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生成有色螯合物,以α-萘胺为显色剂,建立了一种简易快速、易于基层单位使用的有效测定食品中微量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分别对实验条件的波长、酸度、温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进行优化,取得了最优的实验条件参数,对食品中香肠、腊肉和肉脯样品里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加标回收测定检验,回收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市售香肠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检测计算香肠中亚硝酸盐含量是否在国家规定标准要求内,为相关的食品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过沉淀蛋白质和除去脂肪后的样品,在酸性体系中,样品中的NO2-在显色剂的作用下,发生偶联反应形成的紫红色产物在λmax的光下有最大吸收现象,根据工作曲线可以获得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含量在1.178mg/kg9.893mg/kg之间,均符合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结论:亚硝酸盐含量在安全值内,所测定的亚硝酸盐回收率范围在89.50%9.893mg/kg之间,均符合国家对亚硝酸盐含量的限量标准.结论:亚硝酸盐含量在安全值内,所测定的亚硝酸盐回收率范围在89.50%109.59%,相对标准偏差在0.009%109.59%,相对标准偏差在0.009%0.133%之间,说明实验所采取的方法便捷有效,分光光度法测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很多科普文章都提到亚硝酸盐中毒及亚硝酸盐致癌的事,提到腌制的泡菜、榨菜、雪菜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以致人们谈咸菜色变,不敢食用。那么亚硝酸盐是否对人体有那些危害呢?如何检验亚硝酸盐呢?在泡菜等腌制食品中,不同时期的亚硝酸盐含量如何?  相似文献   

4.
苯酚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苯酚法分光光度法应用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硝酸盐的回归方程Y=97.636X-2.1459,相关系数为0.9986,检出限为0.25μg/mL,精密度为0.424%;亚硝酸盐的回归方程Y=74.093X-0.7929,相关系数为0.9982,检出限为0.61μg/mL;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加标回收率为91.6%-104%.该方法简化操作过程,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多种食品基质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腌鱼是贵州黔东南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是典型的发酵食品,发酵食品中的亚硝酸盐是评价其质量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发酵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即腌制)时间长短有关.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腌制时间的腌鱼中亚硝酸盐含量,经测定结果表明:腌鱼在腌制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含量下降.腌制半年的腌鱼,亚硝酸盐含量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腌制一年以后的腌鱼,亚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很多科普文章都提到亚硝酸盐中毒及亚硝酸盐致癌的事,提到腌制的泡菜、榨菜、雪菜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以致广大市民谈咸菜色变,不敢食用。那么亚硝酸盐是否真有那么神秘,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如何检验亚硝酸盐?在泡菜等腌制食品中,不同时期的亚硝酸盐含量如何?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萝卜在腌渍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不同腌渍(食盐浓度、温度)、不同配料(大蒜、维生素C、醋酸)条件下,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萝卜腌渍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萝卜腌渍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一个明显高峰期.在同一温度下,盐度越低,亚硝酸盐峰出峰越早,峰值越高;盐度越高,亚硝酸盐峰出峰越晚,峰值越低.温度越高,亚硝酸盐峰值越高,三种温度下萝l、中亚硝酸盐含量关系是:20℃〉10℃〉4℃.加入大蒜、维生素C和醋酸的萝卜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高峰低于无添加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峰值,且高峰出现时间晚于未添加的空白对照组l天.  相似文献   

8.
竹叶、竹茹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与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8):48-49,7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和竹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提取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竹叶大于竹茹,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竹叶强于竹茹。由此说明竹叶和竹茹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食品不仅是维系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与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息息相关的消费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食品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菜篮子”和“饭桌子”,但在这一派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一些不易被消费者觉察的食品污染。为正确认识食品中存在的亚硝酸盐、甲醛,为食品安全监察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甲醛生成的途径、性质来源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具有食品安全性的亚硝酸盐去除方法,研究了深红酵母降解亚硝酸盐的工艺条件。通过摇瓶培养24h的实验,确定了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0℃,pH4.0,转速200r/min,接种量10%。在最佳条件下,亚硝酸盐降解率可达98.51%。  相似文献   

11.
亚硝酸根广泛地存在于土壤、水体、食品等物质中,是水质、环境、食品等检测的重要项目.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测定亚硝酸根的方法,在食品和环境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催化动力学法测定NO2^-的发展状况,包括反应体系、线性范围、检出限、应用对象等,还探讨和展望了催化动力学法测定NO2^-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度法测定芹菜中的亚硝酸根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蔬菜加工后,随时间的不同,亚硝酸根含量不同。本以芹菜为材料进行测试,研究了指示剂中性红与亚硝酸根在酸性介质中的亚硝化反应,亚硝化产物在近紫外区有一灵敏吸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60nm,据此建立一个测定亚硝酸根的新紫外光度法。用此法测定芹菜中亚硝酸根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经典的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光谱分析法在食品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光谱分析法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对其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和讨论,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说明食品的颜色、光谱学特性与食品品质变化的密切关系。通过食用肉色素蛋白质——肌红蛋白诱导体形态随食肉新鲜度变化的相关性、对固体肉样反射光谱影响关系的解析,论证该方法在食肉新鲜度检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蔬菜发酵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控制蔬菜发酵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对于提高蔬菜发酵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蔬菜发酵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来源,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从竹叶中提取黄酮和多糖,用抑制亚硝酸盐显色的方法测定了竹叶黄酮和多糖清除亚硝酸盐的作用,并同Vc比较。结果:竹叶黄酮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4.0mg,清除率从15.72±1.83(%)增加到84.59±1.16(%),量效之间呈线性关系(r=0.9649);剂量再增加到5.0mg,清除率不再显著增加(P〉0.5)。竹叶多糖对亚硝酸盐也有一定的清除率,剂量从0.1mg增加到3.0mg,清除率从8.55±0.46(%)增加到36.10±0.61(%),量效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0.9789);剂量再增加到4.0mg和5.0mg,清除率并不再增加(P〉0.4)。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相当高,0.1mg剂量的清除率即达到61.24±6.31(%),剂量增加到1.0mL时清除率已达到100%,清除率随剂量增加的曲线似抛物线形。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同剂量的竹叶黄酮和竹叶多糖(均P〈0.001)。  相似文献   

16.
Pigeon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ially cued autoshaping trials in which conditioned stimuli were followed by food after 6 or 14 sec. Average and momentary rates of keypecking were examined on two types of unreinforced test trials: single-stimulus probe trials and simultaneous choice trials, each 40 sec in duration. Rates averaged over the 40-sec test trials did not favor the cue associated with the shorter delay to food (the short-delay cue) on either type of test trial; however, average rates prior to the scheduled time of food delivery were reliably higher for the short-delay cue on choice trials. Momentary rates of keypecking during choice trials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both cue and elapsed time from trial onset. At short elapsed trial times, rate of pecking was higher for the short-delay cue, with this difference reversing at longer times. A reversal of the programmed relation between key color and delay to food presentation for 5 birds confirmed the generality of these findings. Implications of these data for models of Pavlovian conditioning and for methods of assessing conditioned response strengt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鱼酱酸中金属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酱酸是典型的发酵型食品,长期以来人们对发酵食品较为注重的是其亚硝酸盐的含量,而对所含的金属物质除有益于人体健康与发育的钙以外,其他金属往往有所忽略.对鱼酱酸进行金属的测定,能更为全面的表明这是一种值得开发的、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原生态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