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正前言魏微是外界公认的70后美女作家,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在《内心苏醒的一些方面》中评论道:"当‘美女作家’横行的时候,生于‘70后’的魏微就已经是一个优秀而且成熟的小说家了,面对浮躁而庸俗的文坛,她一直保持着沉静而执着的心态。"在网上魏微有一个名叫巷陌的粉丝群,粉丝在《我所认识的美女作家魏微》中这样评价她:"魏微是个美女,魏微是个作家,但魏微不是个美女作家。"一般女性小说是时尚的、快餐式的给人一种短暂的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小说以情节取胜,能够做到情节的丰  相似文献   

2.
魏微是一位有着清醒文体意识的小说家。她以一种清新自然、温婉雅致的散文手法写小说,在沉静舒缓的叙述中表达情感和意趣。其小说已形成明显的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魏微是现今备受人们喜爱的青年作家,她的小说中尽是对生活原本状态的真实还原。品读魏微的作品,人们会在她所描述的各色路人中,寻求到自己身为影子。那繁华都市中的漂泊孤寂之感,那成长过程中的隐秘疼痛,还有生活中的种种困顿与迷惑。本文将对魏微小说中的伤逝情怀进行阐述,以了解作者的文本意图与书写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微创造了一个微观、温和的小说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物是卑微的,故事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语言是精微的,亲情、爱情等各种情感是微妙复杂的。她用诗意伤感的语言,波澜不惊的叙述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本文以她的小说为例,浅论魏微的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5.
魏微小说中的情感特征十分突出,不仅暧昧微妙、含蓄古典,而且还充满着悲悯与温暖,她对笔下情感恰到好处的把握与表达,让我们看到了她有别于“70后”作家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魏微的小说以温和的叙事苦心经营生命历程、执著揭示生存困境,是对欲望时代生命存在本质的沉思与理解,也是对欲望时代生存方式的质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将魏微的部分小说纳入存在主义的广义范畴。本文试论魏微富有誉声的三篇短篇小说:《父亲.来访》、《化妆》、《异乡,》以此为例看魏微小说对悖谬生存的描述,揭示作家创作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是用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意的。它不像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直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倾向。作者在写作时,往往选取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景来表达一定的情境。  相似文献   

8.
心理象征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他不仅运用多种类型的象征如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来展示社会现实,揭示人物命运,而且特别擅长于借助种种意象,暗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没有表述出来的、驱动人物的心理动力,隐含地表达小说主人公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展现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9.
小说是写人的,写人的命运遭际,写人的心理和情感,写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这个人当然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他们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话,这就是小说的价值所在。因此,阅读小说不仅能得到艺术享受,而且能从中得到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感悟。阅读小说要通过"理解·积累","评价·鉴赏","扩展·延伸","启迪·借鉴"四个步骤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侯方域的散文受到汉代史传散文、唐宋散文、唐代传奇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影响,同时亦受到元、明时期戏剧及明代小说的影响。他汲取小说创作的营养,在表述中运用小说化的语言,使得作品的题材范围更趋广博,叙事艺术更为独特,行文特点更加鲜明;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1):46-48,109
卫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她试图通过强化女性的独立力量、颠覆和解构传统的爱情模式以及躯体语言策略的运用,从而实现欲望时代女性主体的自我拯救.然而卫慧的写作似乎是一场艰难的突围表演,难以逃脱"被看"的遭遇,也没能摆脱市场商业化的操纵,进而被视为迎合男性读者低级趣味的色情文学的一部分,从而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12.
韦编联是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壮族作家,他的小说集中反映了广西中部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也带有那个时代文学的共同特点,一些小说具有"伤痕文学"、"反思小说"的鲜明特征。同时,他在小说艺术手法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沈约创作的乐府诗中部分曲题来源于汉魏乐府古题,这些作品对汉魏晋乐府创作的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变革的一面。继承的方面在于其题材与主题多不出汉魏乐府古题,篇章结构沿袭前人同题或同类题材的乐府诗作,并融会了汉魏乐府中的多种表现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诗的题材、叙述方式和抒情表达均有发展。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直是张炜崇敬的作家,张炜在小说创作方面深受鲁迅影响。从二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文化精神气质的构造两方面入手,寻根究底张炜受鲁迅影响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5.
林纾—魏易合作翻译的"林译小说"作品中,学界历来认为林纾处于主体性地位,而魏易作为此模式的中介口述者,作用往往被忽略。借助学界研究的热点——界面研究,重新探讨林译小说中合作双方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在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模式下,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林纾和魏易在林译小说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两者中的任何一方缺场,都不会有林译小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丁玲早期创作的《韦护》是继《莎菲女士的日子》后又一篇以描写青年男女恋爱为题材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作者好友瞿秋白与王剑虹的爱情故事为原型,描写了青年韦护和丽嘉的爱情故事,但这个爱情故事以韦护的出走而无疾而终。这对曾经甜蜜美好令人艳羡的青年男女为何从牵手最终走向分手,既往研究一般将原因归结为革命战胜爱情,这是不全面的,还应该从男主人公自身二元思想性格特点入手,分析导致这份感情中途夭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勇敢走出父亲家门的“娜拉”,她对父亲的反叛可谓决绝。在她的好些散文及自传性小说中,父亲张廷举被描绘成一个冷酷自私、缺乏人伦常情的人。但她的短篇小说《看风筝》、《旷野的呼喊》和《北中国》中的父亲形象却极其生动感人,且有着颇为相似的情感结构模式.即“儿子离家——父亲思念”。曾经激烈反抗父权的萧红却极力在小说中回避父子之间的尖锐冲突,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执著于塑造同一类型的慈父形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文章立足于文本分析,并试图从作家的情感经历及创作心理对这种奇异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工业技术文明挤兑下"单向度的人",成为"城市食物"、"机械零件"的标识。难能可贵的是,张炜小说内在的对话性构成对现下时代的有力发声。怀有"生命温度"与"诗性关怀"的"在场性"表达,成为对"远逝的风景"最艰难的指认。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逆行的归程"人生艺术旨归与张炜小说创作中"野地神话"缔造的对话相契相合。论文从"逆行归程式流浪汉"形象,文体肌理中"月亮"隐喻意象两方面来捕捉两者微妙的内在艺术关联。他们寂寞的"逆向归程"之旅,本质上正是审美现代性原始情愫根柢下人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美学观。从此点切入也许可以更深入地体认张炜缘何执著近乎顽守地一再诉说出有关野地的神话,贡献出一系列"大溪地"式作品。  相似文献   

19.
韦一凡的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虽然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艺术化的演绎,又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十七年小说创作模式,但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上做了新的开拓创新。他的小说创作以时代性的主题、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情描绘了建国后风起云涌的社会时代变化面貌,这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