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瑛  胡振斌 《大众科技》2021,23(6):49-52
目的:将活血化瘀类中药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干预机制以及治疗作用进行归纳、概括.方法:查阅近5 年来有关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活血化瘀类中药干预肝纤维化的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增殖有...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一个病理生理过程,是指由各种原因(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如果病因长期不能去除,各种慢性肝病就会通过纤维化的过程向肝硬化、肝癌发展。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特有的间充质细胞。研究表明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因此抑制其增值和活化与促进其凋亡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方向。现对目前针对肝星状细胞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一种复杂细胞生理活动,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自噬对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即双重作用,未来对细胞自噬的研究将会深入到基因水平,将会推进对细胞自噬机制的深入了解,并且会研究出一些调控细胞自噬的药物,该药物可以抑制细胞自噬对疾病的不利影响,促进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4.
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细胞自我降解过程,通过形成自噬体清除受损细胞质,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从而在维持细胞内物质的稳态和对各种刺激的适应性。自噬在肿瘤以及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总结介绍了自噬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并且对以自噬为靶点为肿瘤的治疗展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珂 《科技风》2012,(6):203
细胞自噬是一种自我消化的过程,它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维持内稳态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生命科学近年来最热的研究领域之一.研究表明,细胞自噬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发挥双重作用.本文将从细胞自噬的概况、细胞自噬与肿瘤的发生关系以及细胞自噬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自噬是一个保守的代谢过程,广泛参与了细胞生长、生存、发展和死亡。一方面,自噬是营养匮乏等应急状态下维持细胞稳定和细胞存活的因素,另一方面,自噬在细胞死亡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自噬与细胞生长、细胞存活以及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疾病进展过程最重要的环节,能否有效延缓心室重构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评估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在抑制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延缓心室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自噬在心力衰竭疾病过程中对心脏病理性重构的影响,以及中医药对自噬调节防治心力衰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是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中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给予常规的对症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比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体征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以及肝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与对比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具有很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噬与肿瘤     
自噬作为一种细胞防御和应激调控的机制,目前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又一热点。在不同种类的肿瘤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噬有抑制和促进两种对立的影响。自噬异常与恶性肿瘤的能量代谢、细胞死亡、炎症反应以及对肿瘤治疗的耐药性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噬可为肿瘤治疗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HBV在体内不断复制,肝脏出现炎症坏死及其肝纤维化,导致病情进展、恶化,因此,对于ALT明显升高者或肝组织学明显炎症坏死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当选用抗炎保肝药物尤其重要。中医药在慢性肝炎的保肝降酶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基础,文章从中医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理论基础、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与肝功能的关系、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成分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降酶作用等方面,将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保肝降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中医药对肝纤维化的理论及治疗有独到见解。目前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一种高度的细胞保守的行为,在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现在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都发现了自噬的现象,虽然自噬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可以明确的是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大量的实验证明beclin-1参与自噬体的形成,对自噬存在着调节作用。本文对自噬基因beclin-1的研究现状及其与口腔癌发生的相关性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过程中最主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当HSC受到损肝因子的刺激后,表型由静息转为活化,其转化机制极为复杂,由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它们促纤维化作用相互叠加,将HSC的功能不断放大,加速肝纤维化的进展。因此深入、透彻的研究HSC的活化机制,寻找高效、安全的抑活方法,成为了延缓、逆转、治疗肝纤维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海珠益肝化纤方对肝纤维化大鼠α-SMA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余下三组均采用四氯化碳(CCL4)造模8周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溶液,阳性对照组予秋水仙碱混悬液(0.25mg/kg/d),中药治疗组予海珠益肝化纤方混悬液(5m L/100g/d),连续用药治疗6周。观察各组大鼠肝功能(AST、ALT)、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IV-C、LN)、α-SMA和TGFβ1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相比,阳性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大鼠ALT、AST、HA、PCⅢ、IV-C、LN、α-SMA和TGFβ1水平下降(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中药对照组大鼠ALT、AST、HA、PCⅢ、IV-C、LN、α-SMA和TGFβ1水平显著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珠益肝化纤方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低于秋水仙碱组大鼠。结论:海珠益肝化纤方可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α-SMA和TGFβ1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因子Smads家族蛋白既可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又可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从而控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而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TGF-β1促进肝纤维化的关键转导途径。文章就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综述,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肝腹水浸膏对鼠肝纤维化及利尿作用的影响.方法:1、小鼠肝纤维化试验:采用20%、40%CCL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制作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后给药6周,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肝、脾指教并作病理检查.2、大鼠利尿试验:取试验前禁食18hr大鼠,分别给大鼠灌胃用生理盐水配成的药液50ml/kg,立即放入代谢笼内,收集6hr内的尿液,观察其大鼠6hr的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结果:1、小鼠肝纤维化试验:工艺Ⅱ高、工艺Ⅲ中、Ⅲ高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下降,工艺Ⅱ中、工艺Ⅲ低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血清透明质酸含量下降,工艺Ⅰ高、工艺Ⅱ中和马洛替酯组小鼠脾指数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工艺Ⅰ低、工艺Ⅱ高、工艺Ⅲ低、Ⅲ中、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和马洛替酯片组炎症细胞逐渐减少,点状坏死和交性范围缩小,有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2、从大鼠利尿试验:工艺Ⅰ低、工艺Ⅱ低、工艺Ⅲ低、呋塞米片组在2hr的排尿量和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均增;工艺Ⅰ低、工艺Ⅱ低、呋塞米片组在6hr的排尿量和排尿量与灌胃量比值均增加,但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工艺Ⅱ供试品,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及利尿作用.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致病基础,而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时期,与斑块的形成和稳定密切相关,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研发的关注热点。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对天然牛磺酸作用不同时间点的HSC细胞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寻找其与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化学物质基础。结果显示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HSC调控机制有可能是通过抑制ATP生成,减少蛋白折叠、脂酸及磷脂类beta细胞氧化的能量供应,从而抑制HSC活化,实现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挖掘中药方剂外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文献及专利中检索中药外用治疗LDH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中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中医药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用药规律及新处方,并根据结果绘制用药图表。结果:对筛选出的151个处方进行分析,共使用中药269味,其中使用≥5次的中药为72味,1542味次,这72味常用中药按功效分为祛风湿药19味、活血化瘀药17味、补虚药8味、解表药5味,其他功效药各占少量比重,药味辛、苦、甘出现累计频率达91.6%,药性以"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77.5%,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累计频率达62.6%。并基于改进互信息法提取关联规则53条,挖掘出了LDH外用处方核心组合28个和新处方14首。结论:组方用药以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同时结合兼证辅以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开窍药、平肝息风药,常用中药主要归肝、脾、肾经,性味以辛、苦、甘、温平为主。TCMISS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可对中药处方的进行数据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有利于中医中药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王瑞  方兴  张兴棠 《大众科技》2022,24(1):85-88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中医药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文章基于中医药的特点,从中药单药、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治疗等方面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阐述,以期对今后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