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优化柴胡利胆颗粒的水提工艺,以干膏得量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重点考察药材浸泡时间(h)、提取溶剂用量(倍)、提取时间(h)和提取次数(次)4个关键因素对该制剂在传统工艺条件下对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的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浸泡0.8h、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h;按处方10倍放大实验,在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下,水提干膏平均得量为332.8566g(RSD=2.66%),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25mg/g,(RSD=1.21%)。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引入,藏药制剂学迅猛发展,许多新剂型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藏药有必要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研发新剂型,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对七味药物中四味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三味药材粉末入药,通过试验优选出合适的辅料和比例。结果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是:处方1:四味提取药材以煎煮次数3次,时间1小时,溶剂量为8倍量提取浓缩至一定浓度,加入三位药材细粉,淀粉,淀粉浆制软材制颗粒。处方2:七味药材粉末制粒,加60%乙醇制软材,制颗粒。结论两种处方按照优选工艺制备的七味螃蟹甲颗粒制剂各项指标均合格,为进一步研究药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散偏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中药颗粒剂的提取工艺、颗粒成型工艺两方面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倍数及颗粒成型辅料等进行考察,以干膏得率、阿魏酸含量、颗粒收率为考察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加水10倍,煎煮2h;最佳颗粒成型工艺为干膏粉:蔗糖粉为1:1,以75%乙醇为润湿剂.结论:该工艺简便稳定,可为大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氟比洛芬分散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来优选处方,并筛选出了最佳处方:崩解剂CMS-Na的用量为8%,加入方法为内、外加法相結合,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用量为2%。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分散片中氟比洛芬的含量。结果:氟比洛芬在1.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其平均回收率为100.38%,RSD=2.49%。结论:氟比洛芬分散片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该制剂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用对比试验法来对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与优选,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主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过实验的研究与优选,最终确定了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8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9.2%,RSD=1.10%。结论:该工艺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质量控制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高,可用于注射用奥美拉唑的大批量生产的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片剂生产中经常使用浸膏,有的处方中浸膏的使用量较大,在制粒生产中如使用不当将很难生产出满意的软材和颗粒,本文将主要对用浸膏作为粘合剂生产的中药片剂的工艺的探讨并重点阐述处方中大量使用浸膏时制粒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7.
任佳妮  张淼  黄秋燕  滕建北 《大众科技》2022,24(1):40-43,39
目的:研究美花石斛颗粒剂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通过Box-Benhnken Design(BBD)试验,以颗粒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的总评"归一值"(Overall desirability,OD)为总评价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8.0.6 Trial软件分析确定药用糊精含量、乙醇浓度、干燥温度等工艺参...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建立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多项试验对其处方进行优选,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和检查。结果:克林霉素磷酸酯在1.35-10.2ug的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回收率为99.79%(RSD=1.4%)。结论:本实验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并且质量研究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能够为生产操作提供简单的依据,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以马铃薯淀粉为基础原料进行白糊精和黄糊精的生产技术、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为日后生产提供合理的参数指导;方法: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生产白糊精、黄糊精的最佳参数。[结果]通过试验得出生产白糊精最佳工艺参数为酸用量与淀粉量之比0.20、温度120℃、时间2h、体系含水量23%。生产黄糊精的最佳参数为酸用量与淀粉量之比0.25、温度140℃、时间2h、体系含水量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氯霉素泡腾胶囊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研究方法。方法:以正交设计实验来优选泡腾胶囊的处方,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制剂中氯霉素和己烯雌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确定最佳处方为氯霉素3g,己烯雌0.075g,碳酸氢钠200g,枸橼酸240g,十二烷基硫酸纳10g,淀粉100g。氯霉素和已烯雌酚的含量测定波长分别为275nm和245nm,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1.58%;已烯雌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1%,RSD=1.63%。结论:本实验设计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研究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复方氯霉素泡腾胶囊的质量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不同的提取条件对枳子进行提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的黄酮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00nm,平均回收率为98.55%,RSD=1.5%。分别采用10倍量70%乙醇、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回流时间分别为50分钟、40分钟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最佳醇提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人参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溶媒体积,提取次数,提取溶媒用量对人参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提取工艺条件:采用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3h,西洋参总皂苷含量为5.23%。结论:优选工艺可较好的提取西洋参中的人参总皂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鸡树条止咳颗粒制备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提取物中鸡树条总黄酮的含量较高。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含量的Cu/ZnO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并用于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反应中,考察了Cu掺杂量,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双氧水用量,对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u/ZnO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能有效的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当Cu掺杂量为摩尔分数2%时,Cu/ZnO复合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果达到最佳,在2%Cu/ZnO催化剂用量为2.0g/L,废水自然pH条件下,光催化降解150min,糖蜜酒精废水脱色率为75.5%。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黄芩苷为指标对芩黄颗粒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芩黄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水,煎煮60分钟,连续提取3次。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提取膏中黄芩苷的含量,固定相为:安捷伦C18(4.6 mm×250 mm,5um),甲醇∶水∶冰乙酸(6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黄芩苷在50~350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0.96%(n=6);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本工艺稳定、可行、收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依据因素选择和正交实验优选出壮药补肺消积饮颗粒的最佳提取、浓缩、干燥和成型工艺,为制备壮药补肺消积饮颗粒、研究其质量标准给予指导.方法:以主母药半枝莲中野黄芩苷含量和总干膏为综合评价指标,优化该制剂的制备工艺;同时对黄芪、白花蛇舌草、三七、半枝莲开展薄层色谱(TLC)鉴别.结果:壮药补肺消积饮的最佳水提工艺参数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替硝唑口腔膜剂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该口腔膜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方法:取替硝唑与氧氟沙星作为主药,同时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两主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替硝唑和氧氟沙星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RSD=0.59%)和99.1%(RSD=0.51%)。结论:该制剂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准确、可靠,能够用于该制剂的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以及质量研究情况。方法:对中药黄芪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制定薄层色谱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粒度检查发现,不能通过一号筛及能通过四号筛颗粒、粉末的总量为总过筛量的2.34%;溶化性检查发现,所取黄芪颗粒在5分钟内全部溶化,仅存在轻微的浑浊,没有较多量明显不溶性沉淀存在;水分检查发现,本品含水量为4.54%;经薄层色谱定性检查发现,在对照品溶液色谱斑点的相同位置上,供试品色谱也存在日光下可观察到的棕褐色斑点。经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在1.02μg-5.18μg的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回归方程是Y=47.452+759.374X(r=0.9999),最低检出限是0.53μg,加样回收率是98.32%,RSD=2.12%。使用该工艺制得的黄芪颗粒,使用薄层扫描法可以很好的对黄芪甲苷含量进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准确、稳定。结论:使用该制备工艺生产的中药黄芪颗粒符合各项质量控制要求,适合大规模临床生产,使用薄层扫描法可以很好的对黄芪甲苷含量进行质量控制,测量结果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立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控制研究方法。方法:通过多组选择性实验来确定盐酸阿奇霉素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同时采用HPLC法来对其含量及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和检测。结果盐酸阿奇霉素在0.1-1.0 m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0.53%,n=6。结论: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行、简便,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麻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建立麻黄配方颗粒的质量研究标准。方法:H34)正交设计来优化提取工艺,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麻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每次90min,麻黄碱的转移率高达90%;薄层色谱中可见到特征性的斑点;进样量在0.0079—0.1368ug范围内麻黄碱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达100.32%(RSD=2.18%,n=6)。结论:提取工艺合理,含量测定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够控制麻黄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