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构架企业公关信息系统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建明 《软科学》2002,16(3):67-70
从企业战略管理角度讲,企业采取积极、成熟的公关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扬长避短、战胜危机的需要。而构架合理、高效的公关信息系统又是顺利实施企业公关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公关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系统设计、总体结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日趋复杂多变,导致企业出现危机或历史危机重演的诱因逐渐增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面对和处理危机不仅是企业渡过难关的需要,也是深化运营模式变革、培育危机预防意识、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要务。本文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从企业的战略监督层与运作流程层所组成的战略体系角度,综合分析了企业构建危机公关战略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架构、构成要素及主要功能的培育问题。进而,强调建立危机公关信息系统、进行网络公关是构建危机公关战略系统的重要环节。最后,讨论了危机公关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战略管理会计是在当今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特定信息需要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文章从战略管理会计概念的提出到战略管理会计的构成要素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企业将基于竞争情报的危机公关管理要素有序的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体化工作整体。通过对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契合论述,表明将竞争情报引入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原则的基础上,从战略层次和策略层次建立了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中竞争情报技术的应用,其实质是指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竞争情报技术应用于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中,以保证体系的高效运行,提高危机公关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依照危机公关管理运行阶段构建了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模型,通过对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技术的关系论述和竞争情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从应用实质、应用原则和应用模型方面阐述了竞争情报技术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众汽车强制召回事件中,企业表现出严重缺乏公关意识,在日常运营中没有公关预警机制,公关管理严重滞后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大众汽车案例的分析提出现代企业要倡导理性公关,要以社会公德心办企业.  相似文献   

7.
黄雅琴 《情报杂志》1998,17(2):17-18
从社会知觉偏差的四种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首因效应、近因效因、光环效因、社会知觉偏差对企业公关信息的影响;指出社会知觉偏差对公关信息的影响是利弊兼存的,企业在公关操作时应本着有利原则,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及其创新研究的不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对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进行战略创新的必要性、具体内涵及内在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了战略创新是新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制胜之道之一.然后,系统探讨了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战略创新的具体内涵,即从战略高度对股东/投资人、员工、客户和竞争者之外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利益相关主体--政府和社会大众--加以考虑并将企业政府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有机整合到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框架之中,从而实现二者与传统商品市场竞争战略闻的有机整合.随后,深入剖析了前述战略创新的内在机理,即企业政府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商品市场竞争战略间的静态匹配、动态调适与整体最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竞争情报与危机公关管理的契合研究,分别以战略层次、策略层次和危机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基础,进行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构建,通过评价分析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选择层次分析法来验证其对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实用性,使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合理运用于危机的规避、控制、处理与危机处理后的恢复等一系列过程中,帮助企业在危机中最大程度上降低甚至规避损失,从而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子慧 《科技广场》2012,(6):172-174
媒体公关营销是当前现代企业树立形象、提高知名度、进行产品营销的主流手段,然而,企业在运用中,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如发布虚假新闻,引起媒体关注;与媒体合谋,庸俗地新闻炒作;利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借助网络媒介,制造网络谣言,恶意攻击竞争对手等。这些行为不但致使企业不能持续发展,还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因此,需要企业在媒体公关营销手段的运用中进行道德提升,以真诚的态度与媒体合作,从"受众本位"进行互动传播,规范自身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旭  杜瑶 《科研管理》2014,35(12):153-159
构建完善的绿色增长战略实施能力体系是实施绿色增长战略,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本文通过对绿色增长及绿色增长战略相关文献的分析,从战略实施的角度识别了绿色增长战略的参与者。通过分析参与者能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绿色增长战略实施的能力体系。研究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各能力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才能有效实施绿色增长战略。这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行为及绿色消费,公众充分参与政府绿色决策,市场培育绿色能力。在此基础上,企业利用政府支持之手,满足消费者绿色需求,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西方非市场战略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本身的缺陷及各种非市场因素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的非市场战略正在成为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论述西方的非市场战略研究涉及的非市场、非市场环境等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分析政治战略、社会公众战略等战略类型、以及一般性非市场战略内容与模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立我国企业的非市场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B2C商务模式下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婷婷  唐琼  杨芬 《现代情报》2006,26(8):65-68
基于B2C商务模式下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将多种因素引入商家与消费者交易的博彝模型,进行完全信息静态博彝分析,进而得出影响纯蚋什均衡和混合蚋什均衡的因素主要有:产品成本、商家的交易成本、消费者受骗的精神损失、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估价值与商品价格之差。最后提出此种信息不对称的消减措施.从而提高B2C商务的市场效率。使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岳媛  阳运清 《科教文汇》2013,(27):36-36,38
公关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公关素质是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关系整个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独立院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关素质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竞争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就独立学院大学生公关素质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战略业务单元退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海鹰  贺小刚 《科研管理》2004,25(4):116-121
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基础观对战略业务单元退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确定战略业务单元退出模型时主要应同时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否则难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企业业务间资源的衔接度,二是进退业务的市场竞争度、三是企业待退出业务的生命周期。基于企业战略业务单元退出模型的定性分析,本文根据业务退出方式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战略业务单元退出模型,即业务出售模型、业务关闭模型和转产模型。  相似文献   

16.
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健  李焕荣 《科研管理》2003,24(4):87-93
传统的战略研究把企业看成一个自治的实体,通过建立核心能力或市场定位来获得租金,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忽略了企业战略网络及其社会关系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本文在论述了战略网络的涵义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和网络观的角度,分析了战略网络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证明一个企业的租金部分来源于其拥有的核心能力的贡献,也有部分产生于其自身的战略网络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整合战略网络思想于企业战略研究之中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人力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源。本文比较详细地剖析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战略匹配与战略弹性、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整合、文化整合 ,最后指出了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绿化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昆玉  覃正 《科学学研究》2002,20(4):382-386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 ,提出了企业投入产出的概念模型 ,认为企业的发展是追求社会责任、发展的可持续性与高效率的统一 ;在提出企业战略要素组合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引入“绿化”理念 ,对各战略要素进行重新定位 ,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素组合模型 ;对三种流行的战略范式进行了分析 ,并引入可持续发展愿景 ,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范式组合框图 ,进一步分析指出 ,最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上述的分析框图里寻求一种均衡 ,战略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企业与其它经济主体能否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