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陈丽 《宁夏教育》2014,(8):22-2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高职工学结合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激励作用、建立工学结合约束和管理机制、拓展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三个层面提出构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长效机制的对策,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问题,是高职院校物流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索实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力求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共性问题和基本发展规律作初步总结,为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构建具有较强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才培养模式由六大要素组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命名往往采用某一要素的最显著的特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主导模式.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核心.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发挥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和教师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实施主体上的误区;二是培养过程上的误区.为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和实施双主体、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性改革,从而实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在国家、企业和学校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提出了该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工学结合:“双赢”背后的“两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从理论上来说,工学结合能够实现校企"双赢",但现实中,工学结合却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对"矛盾":一对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工学结合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工学结合要真正实现"双赢",必须处理好这两对"矛盾",明确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构建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发展时期,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采取措施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的先进模式,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入剖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相关问题,初步给出构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育人模式。以张家口地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的现状为例,提出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具有张家口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为地方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新思路,是实现高职院校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影响因素,根据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从理念认识、教学管理、远程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等方面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本文结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就在工学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高职学生思想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针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室三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好、就业质量高的高职人才,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1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许多有利因素,又充满挑战。有利因素是:理论与实践相融,有利于增强教育效果;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学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面临的挑战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发生了变化。因此,要转变观念、更新内容、采取适当方法,以适应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诉求,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在“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并构建育人体系,探索在课堂中学习、在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中感悟的“通专”结合途径,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正在高职院校全面、广泛地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不可避免地也要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体现“教、学、做”相统一的原则,其各个教学环节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其中关键之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一个工学结合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模型,整个模型分为七大模块,每一模块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相应的评价标准。模型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色,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对其他相应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政策和利益相关方对职业素质的需要,使得职业素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协同校内外两种力量,尤其要注重整合校内资源来确立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职业素质教育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资源体系和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将职业素质教育的体系嵌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用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走入第二课堂、进入应用环节等方式,固化、优化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层面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好环境,但是相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而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其理论基础的研究。本文试从相关研究成果的根源处整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落实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出发点,阐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内涵,并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的模式,为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铺垫。  相似文献   

19.
陈锦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59-360
尚巧、道技合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而前瞻性、灵活性、整体性及实践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关键,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与工匠精神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借助工匠精神在教与学、高职管理、精神文化方面的创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更好地打造一个人才高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校质量文化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最持久也是最深沉的力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阵地的高职院校,要依据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文化;要确立自身的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1+X”证书制度等新实践,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要通过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等举措,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建设提供新的保障;要正视高职教育质量文化研究成果中以思辨性主观想象为主的倾向,通过“职教20条”方案的建设理念和具体实践,促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要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逻辑起点,探究质量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并用以指导人才培养实践,有效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