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6):147-150
为了提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对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认知、教学方法和指导服务等.而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实践路径有:课堂学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社团活动和校企合作等.  相似文献   

2.
了解大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之后的感受,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据此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措施.文章对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创新创业风险防范技能的掌握、创新创业风险防范意识、抵挡和规避创新创业风险的能力、创新创业风险防范技能的实践运用等指标对大学生参与"互联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背景下,面对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发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方法:通过外部体系构建,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与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构建;通过内部体系构建以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企业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成功创业模式与路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对2012-2015年期间入选《福布斯》中文版"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从事"互联网+"创业的大学生成长经历和创业案例进行质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大学生"互联网+"成功创业模式主要有:"互联网+"销售、教育、游戏、广告、医疗、企业管理、金融和生活服务;②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存在典型的成功路径;③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培养以下内容:创业意识、计算机和网络技能、融资能力、坚毅的人格特质、法律知识、团队建设能力和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要求越来越明显,只有不断开展新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才能促进高等教育不断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10月10日教育部举行的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了2015年来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的进展情况,几组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挑战,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院校,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明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改革意义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背景,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日益繁荣,给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许多重要机会,怎样掌握"互联网+"的机遇变成了目前社会必须面临的难题。文章就"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作出了剖析和整理,依照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情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方式。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大学生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关键,最后提出融合"互联网+"思维,打造"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流行趋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逐渐成为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最关注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互联网领域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重要内容,但传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误解。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视域,高职院校开展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主要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阐述"互联网+"视域下研究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关键。在对创新、创造性、创业、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关系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的培养方式、创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制应从建立科学化与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双创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热点,但诸多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念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与分析,从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结构的视角,论证双创综合职业素质核心要素与专业能力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专创融合是高职双创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的结论,并提出通过构建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双创课程内容选择、双创课程设计及双创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从而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体制机制、课程建设、平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还面临困境,与新时期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存在明显差距。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训练等关键领域改革,构筑“多元协同”机制,搭建多维度创新创业平台,形成全覆盖的双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双创教育已经在全国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然而,由于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性和发散性,普遍存在教学模式欠缺的问题。笔者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1段翻转、2个平台、3个体系、4维评价”的“1234”教学模式,该模式延长了教学时段,在信息化条件下构建了理实一体化化的教学体系,并配套对应的考核指标,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培养规律,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关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内关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含义谈起,重点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区别、联系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成功的创业需要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呼和 《科教导刊》2020,(3):183-184
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企业和社会更需要既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偏重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能力不足.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双创"背景带来的良好机遇,加快创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步伐,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作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驱动力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创新创业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课题是关键问题,选题直接影响后续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结果。选择课题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开展、能否按期结题、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能否总结课题成果,所以创新创业课题的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课题选择合适,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完成既定研究任务。这种成功结果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自信心,激发研究积极性。课题选择不合适,达不到预期目的,会打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会给课题研究带来负面影响。文章从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几方面,阐述大学生如何选择创新创业课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写作能力、资料整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经形成了广泛社会共识,然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足,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大班授课和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围绕岗位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借鉴体验式教学的教育理念、实践范式,探讨了以创新创业岗位人才需求为目标的岗位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通过学生在不同的创业岗位中进行双向的互动感知、体验与领悟,实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通过打通高校与孵化中心、孵化中心与企业、高校与高校之间创新创业的壁垒,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科技、孵化、融资、入市等指导。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联动机制,基于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以项目需求为导引,科技创新为内涵,有效孵化为手段,打通创新创业壁垒,解决现有创新创业孵化机制不健全、市场需求不明确等关键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