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研究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已使众多学者投入其中。然而目前,利益充斥着整个社会,人文精神日益萎缩。古代文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逐渐被大众所遗忘。如何充分利用古代文学所蕴育的精神来弘扬人文精神,本文作者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古代文学研究,往往停留在庸俗社会学、纯艺术论和文化背景等三个层面的浅表认识上,而其精髓在于对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自然宇宙观作最高妙、最厚重、最含蓄的深层思考。因此,只有对其人文精神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而真正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现代社会带来全面影响,也对古代文学教学研究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古代文学教学研究要有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并保持民族文化的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古代文学教学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让学生重读经典,提升其文学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延绵久远、博大精深,其中不仅有着含味隽永的文句、空灵幽远的意境、曲折动人的情节和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更包容着丰富而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人文精神内涵。古代文学教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次“寻根”之旅,它引领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积极探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学"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使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凸显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使他们逐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仅给他们日后工作带来便利,而且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使古代文学研究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些作品不仅记录着我们民族的发展史、而且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至关重要.曾经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以美的震撼和享受,其中的人文精神更是特色鲜明.本文仅从乡国情怀、亲情主题、人生感悟几个方面入手,简略地说明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罗筱玉 《文教资料》2011,(18):47-49
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是当前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古代文学课程责无旁贷且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优势,因而发掘与:軎育古代文学课程所内含的丰富的人文意蕴的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需重新审视与设计古代文学课程目标,让该课程内蕴的人文精神“走进”大学生的生命.使其理解和感受到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借鉴古代书院教育“对话”式教学,通过经典文本阅读的个案法训练.指向人文主体自身素质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传统与现代结合、经典与当代联系是古代文学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古代文学教学的当代性,有助于弘扬古典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古典人文艺术。当代性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基础上,注重学术性和前沿性,博与专兼顾,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古代文学研究,往往停留在庸俗社会学、纯艺术论和文化背景等三个层面的浅表认识上,而其精髓在于对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自然宇宙观作最高妙、最厚重、最含蓄的深层思考。因此,只有对其人文精神的研究才具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进而真正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焦华丽 《文教资料》2010,(12):40-41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发掘与弘扬,有益于陶冶学生性情与塑造其价值信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以文本为中心,使学生打好学识基础,引入性情领会,进而贯通历史蕴含与当下情怀,由此解读出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作为人文学科一种的中文学科能够提升人文素养、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在高校的教学中,古代文学课程是这一学科的重要科目,对于如何充分的实现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显得十分重要。针对高校中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提出提升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日的古代文学教学大抵只限于史的知识的介绍、作品章句的串解和一般意义上的赏鉴,而缺乏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贯穿,因此,已明显地表现出与生活的严重脱节。要改变这一切,必须重新回到文学之本,即格物致知,陶铸性情上来。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而人文精神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许多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结合其中体现出来的忧患意识、悲悯意识、宽容意识、人生审美意识教育启迪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藏区民族师专《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施,必须针对藏区学生汉语水平较差的现状。抓住汉字自身特点,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兴趣。而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还有赖于系统专业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审美能力、语言美感及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表现为人文知识贫乏、人文精神失落与心理素质欠缺。古代文学教学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学科优势,能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完善人格理想,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古典文学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颁布的新大纲一开始就在“导言”中将语文定性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最新的、最科学的界定,它把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的学习提升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新教材中,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古代文学作品又占了课文总数的40%,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就是人文教育的具体载体,它们对今天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从文言课文中反映的历史来看,自先秦到明清,绵延数千年,可以看出我们整个民…  相似文献   

18.
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智慧教学模式成为实现高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重塑教师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深耕教学内容,推动学科融合,开展融合式教学,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内容从上古贯穿至明清,不仅关乎文学,还涉及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学科。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智慧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践行,也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创新互动机制,而更深远的意义体现在知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从而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弘扬古代文学之人文精神,是培养适合现代社会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它十分形象地表现了炎黄子孙在自然和社会发展史中以人为本之人文主义精神的萌生、发展轨迹。其特点应是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联系,情感熏陶与理论教育相联系,审美教育与人生体验相联系,把课堂教学中的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真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去感知生活、领悟人生、认识社会,从而树立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本科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必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古代文化经典的学习,引导学生读原典、名著,增厚人文底蕴;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具有人文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