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家的写作并不是绝对自由的,它受制于各种条件,其中包括不同的性别身份。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作品,在体裁、题材、风格和技法上,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性别差异。造成作家性别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现实与性别偏见,作家应该努力克服自身性别带来的限制,用文学作品推动现实变革,摒除性别偏见与歧视。  相似文献   

2.
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对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作家文学创作发展迟缓,这相对于傣族文学史上丰富的民间叙事文学成就和悠久的文学传统是相悖的。当代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日渐边缘化、式微化和作家文学失语的局面,与傣族作家文学创作无法超越传统,以及文学创作中现代性与民族性的脱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的发展史上,几乎任何一个流派都没有跨越过"作家"这一重要的概念,浪漫主义时期把作家的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颠覆了作家的主体地位,使作家的地位一落再落。本文试图从雪莱的《为诗一辩》为轴,梳理作家的主体地位经历的由"未经承认"到逐步提高,最后到逐步被忽视、消解的这一过程。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中渗透着传统中国所没有的强烈而深刻的忏悔意识。现代中国作家忏悔意识的形成与作家们的个性、心理,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外国文学的借鉴都有着直接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点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这种反映并不是生活素材的堆积,不是机械的再现,而是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作家在作品中自我观照,许多作品的主人公原型往往就是作家自己。因而创作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家的自我再现。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尺度之一是作品的真实性,真实性的主观方面又要求作家表现真实感情,真实自我。在影响作家再现这种真情的诸多因素中,“酒”是一种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女性作家的社会局限性、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之间互相背离、隔膜的角度,用神话原型的方式解读了美国小说家Edith Wharton的鬼故事《石榴籽》. 小说中,Wharton呼吁女性作家保持自身的女性特质,肩负责任,以促进女性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客家民间文学与客籍作家文学是客家文化孕育的一对双胞胎,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遗憾的是:这种弥足珍贵的客家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与研究。客家民间文学为客籍作家提供了创作理念和文学创作中关的形式;客籍作家对客家民间文学进行再创作并使文学作品雅俗共赏。客家民间文学与客家作家文学的相互渗透、影响,使客家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具体话语情境,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制约和影响的,作家的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时代、一定民族和一定地域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作家的艺术风格是特定历史时代、风情民俗和语言文化的修辞表达。  相似文献   

9.
现代女性问题,是劳伦斯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他通过各种形式的作品不断地对这一问题进行求证,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可以全面把握作家的主体意识,而且可以管窥作家的女性价值取向,对宏观了解作家的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作家群的文学活动轨迹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细致的钩稽,辑录北朝本土作家共有312人,这庞大的作家群在北魏时期由东晋末期作家群的由向四周分散而变为向中原内聚式的迁徙,但东魏齐、西魏周,文学家的流动几陷停滞状态,后至隋统一,又完成了北朝后期两次大规模的作家流动,与作家流动相对应的,作家的相对聚集又使得北朝形成了若干文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莫言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作家。他的创作既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在题材内容﹑表现技巧方面也受到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影响。在受到外国作家影响的同时,莫言成功地在作品中将本民族的文化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北漂作家作为特殊的一个文化群体,他们以其独特的个人阅历和视角,用文学的形式诠释着生活,成为北京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促进因素。如果能从首都的城市文化建设方面多给予北漂作家以关怀,北漂作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13.
《边城》是一部唯美主义的经典作品,读者都希望《边城》以大团圆收笔,但读到最后却看到了一个哀伤悲痛的结局。沈从文先生以满腔热情写下这篇作品,而它后面隐伏着的是作家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在作家描绘的"湘西人性美"的后面,也蕴藏着作家对于人生、生命和民族的空间及时间的深深思索,表达了作家要求重塑民族形象、重造民族道德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傣族作家文学在傣族文学史上是处在边缘化上的,近代以来直到解放前,傣族出现由文献记载的作家及作品却是寥寥无几,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涌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刊物及文学团体,这些作家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且视野也比较宽广,易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及清新鲜明的民族风格,为傣族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对傣族近现代作家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呈现傣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老年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话题之一。《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经历了力量的衰退、修补与新生三个不同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恰好对应着作家对死亡以及生命的态度上所持有的三个基本观点:死亡的必然性、生命的抗争性和生命的延续性,蕴含了作家对于死亡与生命的思考,即作家独特的死亡哲学。  相似文献   

16.
《中州集》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集,其体例是选诗和作家小传相结合。在作家小传中,除了作家的生平事迹等基本内容外,还记载了丰富的金代文学史料,诸如国朝文派、吴蔡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研究金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7.
论从屈原到宋玉的四大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与屈原并尊为"中国文学之祖".但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而宋玉则是楚赋的代表作家;屈原所创作的楚辞重抒情,而宋玉所创作的楚赋重体物;屈原喜犯颜直谏,宋玉好微辞讽谏;屈原崇高伟大,宋玉自然亲切.从屈原到宋玉,实现了由楚辞向楚赋的转移、由缘情向体物的嬗变、由直谏向曲谏的发展、由崇高向世俗的回落.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文学的重大转型,对后代作家及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作家和批评家的苏雪林,她的思想是复杂矛盾的,既固守传统又追求新思潮,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同时,她的女性、作家、学者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她文学批评主体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两位作家都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文学代表,因此两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意图通过比较两位人物形象及分析其塑造手法来探索人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作家写作手法的异同,从而帮助读者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感悟作家独特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20.
根据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说法:"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外语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这种说法招来的是不解和反对。反对派的意见是:"中国作家的任务是用中文写中国人的经验和想象,会不会外语,似乎没那么重要。""对外国事物的熟悉程度,更多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对象和情调,而不是基本品质。"在此,此文中笔者想就这两个说法,说说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