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2011年高考安徽卷历史试题,一方面,因地域特色鲜明、材料丰富新颖、设问角度灵活而备受好评;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师生认为“超纲”了。从近几年新课程高考试题看,摆脱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窠臼,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简称“三新”),考查学生对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足试题的主流。笔者认为,判定高考试题“超纲”,既难有依据,也不合时宜,但“三新”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知识考查微观化倾向也是客观存在,对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2007年四省区六套(文理科)新课程数学高考试卷和近几年全国高考试卷的研究,阐述了新课程高考数学试题设计的新思路:合理分配试题的分值,提高试卷内容的覆盖率;在命制试题过程中科学测算试题的难度和长度;在试题背景材料选取时,应确保试卷具有数学特点,体现新课标理念;同时,高考命制选做题应体现“等值”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1997年恢复高考,198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新类型“现代文阅读”.15年来,中、高考语文试题中都相继采用了这种题型,且一年比一年趋向定型。中考多“据纲依本”,高考趋向“据纲脱本”,重在能力测试. 中、高考是“指挥棒”,导向了现代文阅读分析的教学,现代文阅读的教和学也随着中、高考的指挥棒团团转。就以中考为例。为了应付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训练题一套一套的,手头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一摞一摞的,真令人有汗牛充栋之感,但细阅后却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令人感到不足和不安: 一是选自课文的阅读材料总是以那么几…  相似文献   

4.
高考前总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往往游弋在题海中,寻题,做题,押题,而忽视了对课本的系统复习,这实在是舍本求末之举。必须注意,历年语文高考题都是以“本”(课本)为本,以“纲”为纲的。高考中,尽管有的题不直接出自课本,但也大都源于课本。因而对课本的复习,绝不可忽视。面对内容多而杂的12本语文书,该怎样复习呢? 一、复习目录。目录是书本的纲目,通过目录,可以复习检测许多重要知识,不少试题的编制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通讯》2010,(5):52-55,62,63
试卷报告 本套试卷严格依据广东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省内一流名校模拟试题为基础,结合最新的高考动向及近三年广东高考的命题风格编拟而成.本套试卷的试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既考虑到大面积的中等水平的同学,又顾及尖子生的发挥.本套试卷的难易程度尽量贴近2010年广东高考,关注高考的公平性,力求稳定中体现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6.
周鹏 《物理教师》2011,32(7):14-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我国现行的高中教材都出现了一纲多本的格局,这是一件好事.“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教科书发展的共同趋势.“一纲多本”从根本上说,能够充分综合地区间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现在高考实行“一纲多本”,高考命题不与教材直接挂钩,因而有人对“本”的作用产生怀疑,表现在复习中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试题。这样费时费力,其效果也不一定好。   笔者认为,尽管考题不考虑“直接”从课文中选材,但“离本不离纲”,“本”总要体现“纲”的需求。所以,题目虽然是课外,而实际上又差不多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这一点尤以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最为明显。因此,复习时,还是应从课本出发,要以课本为基础,而决不可抛开课本热衷于复习资料或社会流行的种种试题。   复习时使用课本,不要只限…  相似文献   

8.
今年高考数学文、理试卷 ,顺应了高考改革的发展趋势 ,体现了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时代特色 .与往年一样 ,继续承认文理两科之间的差异 ,但今年的试题特点却十分明显 .1 完全相同的试题基本保持稳定 ,在难易程度上 ,比去年更易入手 ,有一些“会考试题”的感觉 ,可见注重基础已是不变的旋律 .2 完全不相同的试题比去年有明显的增加 ,但在难易程度上也是较易入手的 ,大多属于基础型 ,特别是在知识点的考查上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特点 .如文、理第 ( 1 )题都是考查三角函数知识 ,文科是诱导公式的应用———三角求值 ,理科是三角函数的符…  相似文献   

9.
2008年广西各市都将进入思想品德课程学业考试,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考试,如何进行有效的中考复习,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思品老师急待解决的课题。现就此谈谈个人的想法。 1.依“纲”据“本”,夯实基础 “纲”是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本”是指教科书。命题者命制试卷遵循的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试题尤其是答案的设置参照的是教科书。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有两份:一份供面上使用统编教材的考生用:一份供实施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的学校中使用试点教材的考生用。同一学科高考的地方试卷还分两份,这在全国各省、市高考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现象反映了语文教学经历了由“一纲一本”→“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发展历程,为了与之相适应,语文高考也开始出现了由全国一卷→全国卷与地方卷并存→地方卷多样化的新格局。尽管这种现象还不足于代表今后“多纲多本”高考发展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毕竟为高考多样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下面仅就今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主要特点略加分析。 1.两卷分考.大同小异 从1991年秋季起,上海市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的部分学校开始使用按上海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试点教材。新教材分两  相似文献   

11.
陈清华 《学语文》2021,(2):68-70
错误的训练题不应该出现在学生的训练中。教师平日审题、做题、讲题也是在做一种研究,体现在高考真题的选用,审查试卷与做题,对“参考答案”的研究等方面。研究试题可以提高教师的修养和教学水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试析’97“中考”试题的主要特点辽宁省教委中考命题工作组1.强化异向性原则,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努力做到难易适度,以有利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推动初中教育教...  相似文献   

13.
一、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高考试题一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而《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有认真研究“两纲”,才能把握高考的“脉”。要根据“两纲”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根”,并落实到位。做到以课本、两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大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高考试题是“指挥捧”,师生都围着它转。这话虽不全对,但也有一定道理。因为高考分数的高低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尺度。每当高考之后,教师们总要对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找出自己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据我所知,教师们普遍认为,去年高考数学试题,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难易程度适当,是一份好试题。然而,由于本人水平低,不能对今年高考试题做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数形结合”问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在不同的题型中均有涉及.这些问题都具有其明显的几何背景,解决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规律.本就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谈谈高考“数形结合”问题命题的背景与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要提高高考语文的复习质量,必须有选择地“做题”,提高“做题”质量。一味盲目做题是有害的。特别有些滥竽充数的“试题”,不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或者存在科学性错误,如果做的是这样的题,危害就更大。所以做题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对各种试题一概嗤之以鼻是不恰当的。因为高考内容与平时语文学习的内容尽管一致,但毕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高考落下帷幕后,“急、忙”看历史试题,觉得有些失望:陕西省新课程第一次高考历史试题“不过如此”。静下心来,再“细读”试题,到最后四道历史选做题,有了一丝欣悦:立意、方向、导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有更多的启示。可以说,历史选做题是整套试题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辽宁省数学试卷调整了文科试卷结构,保持文、理科试卷结构一致。命题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着重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考查。从试题的命制风格、试卷结构和试题难易程度的分布来看,2010年辽宁高考数学卷与2009年辽宁高考数学卷如出一辙,保持了试题的相对稳定。但2010年辽宁卷的选择、填空试题及选做题的难度与2009年辽宁卷相比明显加大,解答题难易程度没有明显变化。选修试题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试题历年来是一根指挥棒,每年一度的高三物理总复习就要开始了。如何与学生进行复习呢?结合1991年高考试题谈几点意见。一、要依纲靠本、精读高考说明书从1991年物理高考试题看:来自课本内容的有9题占29分;从课本上稍加改变的有19题占50分,一共是79分(要求较高的难题只有六题占21分),而1988年高考是25题73分,1990年高考是25题72分,这说明来自课本和稍加改变的题分在逐年增加,体现了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贯彻了“稳中有降”的方针,因此复习中应紧紧围绕大纲和课本展开复习。“做到依纲靠本”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弄清每一个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习》2005,(9):9-9
本栏要求按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分析统一教材中的相应内容。高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在“一纲一本”的情况下,命题只能依据现行人教版统一教科书。因此,凡是“考试范围”列的纲目,具体内容都对应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