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本来是为促进课程的有效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而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的课型演示活动,正如自然科学研究必然进行实验一样,属于教育科研的范畴。可近来,人们往往对公开课活动冠以“秀”字,称之为“做秀”,对那些善于经营公开课并因之而声名鹊起的人,谓之“公开课秀”,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当前的公开课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2.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要让公开课重塑形象,成为课堂改革与创新的“先锋”,需要通过理智而公正的讨论,需要在认识上给公开课合理定位,在操作上为公开课“出谋划策”。因此,封存公开课“做秀”的记忆,结束公开课“打假”的话题,开始公开课“建设”的讨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本报自开展“教育‘做秀’讨论”以来,众多教师和家长来信来电发表意见。令人不解的是,到昨日为止,作为教育对象的在校中小学生却无一人站出来说话,使这场讨沦少了重要的一方。记者昨日采访一些学生发现,学生并不知道上公开课的目的,也不知道上公开课老师“做秀”的真正目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活动设计不应为“秀”而做,而应致力于学生有意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从低阶至高阶的提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概括”等方式通过深度学习,发展学生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5.
在面对教育有话要说的今天,“公开课”是一个跨越学术边界,但却引人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至今还在延续。但是,公开课不以人们的好恶而存亡,只要有教育,公开课就不会“谢幕”;只要有公开课,人们就会对它有话要说,过去,因为公开课存在“做秀”、“造假”现象,所以人们对公开课情绪化的责难多于理性的呵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适应学生不仅是公开课而且是所有课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不是“公开”上,“课”的存在价值就是“适应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公开课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而不是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恰当提问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在“恰当”的分寸上,常会出现很多误区: 误区一:促进全体学生参与。为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有不少教师往往设计大量的浅显易答的或容易让学生高兴、激动的问题,以其让更多的学生对课堂教学作出反应,美其名曰: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情况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中经常出现,殊不知这种提问很可能沦为“做秀”,尽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  相似文献   

9.
评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教师把公课上成“做秀”课,不是什么新鲜事,其负面影响之大,也显而易见,但时至今日,公开课依然上得轰轰烈烈。于是就有人谴责教师:你们眼中还有没有学生?你们怎么可以把课堂变成演戏的舞台? 这些人都忘记了一句古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教师只不过是在利益权衡中迎合组织者的口味而已。“公开课一句话都不能说错”、“公开课必须完美无缺”,等等,这些或显或隐的标准是谁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教改理念的风向标,是教学评优的竞技场,更是教师群体观摩教学技艺的窗口……它对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知从何时起,公开课演变成了“公开秀”,众多五花八门、精心设计的出彩“秀”,将锻炼教师、引领研究的公开课演变成了只能欣赏,无以滋养的“作秀课”,这种“作秀课”在公开教学实践中,突出表现为“四秀四忽视”。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是对授课教师和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开放的适应学生的课,公开和适应学生是公开课的两个基本特征。我们需要公开课,归根到底是为了充分挖掘其作为“课”的存在价值的需要,而不是片面追求其作为“公开”的存在价值的需要。无论是授课教师上公开课还是受课学生以外的人听、评公开课,都应追求公开课作为“课”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毅 《中国教育》2005,(2):28-28
化学实验以其自身的实践性和生动性,为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提供了可靠的源泉和推动力,是使学生的认识深化发展的最佳途径。科学态度是经过实践活动而习得和养成的,但纵观有关中学的化学教学工作,有些化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题海战役”,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死记硬背,有的不做或少做学生实验,将学生实验课改为上习题课;有的对有气味的演示不做;有的本来是动手做的实验改成放碟片,让学生看“实验”;有的干脆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  相似文献   

13.
摭议公开课     
田力 《广西教育》2010,(35):19-20
公开课是中小学教师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但是如今我们常见的公开课则大都成了领导评定教师业绩和水平的手段,或是某位教师演绎教学秀的载体。于是很多人害怕被人评价不愿上公开课,也有人指责公开课"作秀"。  相似文献   

14.
读了《山东教育》2001年第10期李明芳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做秀”面面观》后,深有同感。除了李老师提到的小学语文公开课有七种顽症之外,我也想补续几点:一、假大空不知怎么了,每次听完一节公开课后,就有负罪之感,总觉着自己是在误人子弟,因为自己的学生总是那么“笨”,那么不会回答问题,看人家公开课上的那些学生,回答问题不但是“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而且个个问题都说到了点上。甚至有的连在座老师都感觉难的问题,公开课上的学生也能珠玑落玉盘。平时两节课难以完成的任务,而公开课上一节课能顺利完成,且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5.
时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每逢大小研讨会,缺不了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开课,与会教师最为关注、会后讨论最多的也是公开课。显然,“公开课”的传播效应和导向作用不容人们忽视,研究“公开课”现象及其背后的隐含意义自然也就尤为迫切和重要。   常见的公开课类型有“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实验课”等几种,“比赛课”算做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开课”。举办公开课的初衷,无非是想通过提供某种课例,让听课教师或“观而摩之”,或“听而研之”,以达到切磋交流进而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16.
做秀的公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7中小学管理.2002.10研究课、竞赛课、精品课……凡此种种不同形式的公开课,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头头脑脑们的青睐。正是它,令一颗颗教坛“新星”脱颖而出,让一套套教学方法新鲜出炉……形势喜人哪,无怪乎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然而,搞得热火朝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公开课,真就像对其推崇备至的人们想像的那样,能促进教科研的繁荣与发展?其实,不少善做表面文章的公开课,早已变了味,走了调,与舞台上的明星做秀越来越像近亲。公开课做秀秘笈,小可也略知一二。(1)“秀”前的剧本(即教案)乃是重中之重。万不可只备课、备学生…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我们早巳深深感受到学生对此的需求尤为强烈。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恰恰为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提供了一片天地,并且使其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释放。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能力和促进思维。  相似文献   

18.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教师们经常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时老师做了“启”的活动,而学生却不能及时做出回应,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在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中更为常见。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现象的出现,往往打乱了教师对课堂的预设,使授课教师手忙脚乱。特别是举行公开课、展示课或参评课时,对老师的影响更大。有些老师上课时本来心里就紧张,  相似文献   

19.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一次,笔者在深圳听一堂分数计算练习的公开课教师设计了一组题,让学生在“○”里填入“×”“÷”符号再计算。笔者有坐在学生旁听课的习惯(观察但不打扰学生),一下子就发现身旁的孩子在“○”里填的不是运算符号,而是“=”和“>”,本来要计算的题目变成了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