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言据性主要是指对信息来源及其可靠程度的说明。言据性具有人际的本质,是体现人际意义与实现人际功能的语言手段之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言据性的交际互动性,进而着重讨论言据性与据素的三种具体的人际功能,即可以使说话人对所述信息承担或逃避责任;协调或维系一定的人际关系;零据素的使用表明说话人希望与听话人实现知识、立场共享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言据性指说话人对知识的来源以及态度或介入程度的说明。言据性的表征形式为“据素”或者“言据标记”。根据胡壮麟的言据标记七分法,文章对TED社会科学类演讲中言据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并在介入理论视角下分析其在TED社会科学类演讲中的人际功能。研究发现:(1)七类言据标记出现的频率由多至少分别是演绎、预期、传闻、归纳、信度、信念和言语资源;(2)TED社会科学类演讲语篇中的言据标记具有表明观点和立场以及吸引听者参与、扩展对话空间的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3.
言据性是说话人用来表达自己所提供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的语言表达方式。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反拨作用研究的成果,以Alderson&Wall的反拨作用假设为主要理论依据,以近五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听力为语料,结合据素知识,分析据素表达形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反拨效应,消减其消极的反拨作用,以期对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学习效率以及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测试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言据性作为转述言语的普遍特征,表明转述话语的信息来源以及说话人对信息来源的确定程度。英汉转述言语的言据性功能对比研究,基于广义言据性理论和转述言语的整体观,从知识来源、言语证素和知识可信度方面,来对比英汉转述言语引导句、转述动词和引用句的言据性功能异同。通过对新闻语料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转述言语的言据性功能在引导句的位置分布、信息来源指称明确度和引用句的知识可靠性方面总体趋同,但是在引导句的修饰成分和言语证素的使用频率及分布上却体现了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广告语作为搭起产品与消费者的一座桥梁,在产品营销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界对广告语的言据性分析得并不多,该文以杨林秀提出的言据性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30则英文化妆品广告为语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化妆品广告所使用的言据手段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英文化妆品广告中零据素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推理言据,广告商通过使用言据手段实现了信息功能,劝诱功能以及责任规避功能。该文对英文化妆品广告语的言据性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告商提供合适的广告撰写策略,从而有效进行广告宣传,促进产品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收集的50篇知名品牌英文化妆品说明书为语料,通过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定量统计语料中言据性的分布情况,总结英文化妆品说明书零据素的语言特点。基于人际功能理论,实例分析零据素在英文说明书语篇中发挥出的陈述客观事实、实现知识共享、避免责任等三种人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言据性即能体现信息是怎样获得的,同时也能表明信息的可靠程度的语言表达方式.奥巴马政治演说中的言据性的劝说功能体现在获得听众的信任和影响听众思想两个方面.分析奥巴马政治演说中的言据性的劝说功能,有助于提高演讲者和演讲教师的言据性意识,有助于演讲者选择不同据素以达到自己不同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主观性标记是话语中反映说话人情感、态度的成分,口语语体中出现频率高,书面语语体中较少出现。"君不见"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常见的书面主观性标记,表达言者对世事的赞叹、感慨之情,它的语义从实体动作义演变为认知情态义,后发展为话语标记,提供背景信息,这是词汇化、语法化的结果。语用上,主观性标记"君不见"使读者将注意力聚焦于后续句,便于更好地理解言者意图。  相似文献   

9.
英语无标记主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量句子结构或句子成分是否有标记或无标记,要根据句子结构或句子成分在交际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即从句子基本信息方面的"nature(性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言据性研究习惯于以言者视角来审视知识的来源,认为言据意义产生于证素对证据的调节,具有主观性。然而,这种主观调节并不是任意或盲目的,而是基于对知识可靠性及对听/读者潜在反应的双层判断。本文从听/读者的视角,梳理言据性语义范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证据的可及性,进一步构建言据性语义范畴的结构。研究发现,在言据意义的产生过程中,由于证据可及性的认知本质,证据对证素的选择存在牵制作用,不同的言据范畴之间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1.
Chafe关于学术写作实据性与英语口语实据性所作的对比研究,为实据性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英语学术书评作为学术写作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学术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英语学术写作中实据性的特点及作用,不仅可以拓展实据性的理论研究范围,而且对实据性的应用研究也起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国际《语用学杂志》书评栏目中随机抽出的11篇书评中的实据类型和实据标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英语学术书评中的实据性具有证据类型的间接性、获取证据手段的多样性和证据获得的非主观性的特点;2)实据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书评作者与原作/原作者在概念化范畴内的主观间互动、书评语篇与原作在语篇间的互动、书评作者/原作者以及读者在认知空间建构中的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朱铭盘在《桂之华轩诗集》中倾诉了深沉的忧思悲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黎民苍生的悲悯,对行伍中种种黑暗的愤慨,对怀抱不得施展的满腔愤懑,对故乡风土人物的深切感情。明明是触兴而发,却被当时一些人指为“发语愤激”。他的诗歌“泽古甚深”,典型地体现出“学人之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夏倩 《海外英语》2014,(11):257-258,261
This paper tries to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 different researches of evidentiality, and make som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on these researches in terms of research features, methods or limitations and so on. In addition, after the review, conclusion and some questions will be put forward and further research will b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4.
张厨师在纽约市布鲁克林出生.在纽约的唐人街长大。他虽然训练有素.曾经为多家美国知名餐馆效劳.但他告诉我们当他想要探索自己的烹饪文化遗产时.在获得传统技术和菜谱的过程中碰见了很多困难。通过家人跟朋友们的帮助.还有他自己的创造力,他终于成为纽约知名中餐大厨之一。张厨师最近回国访问了很多上海饭馆.跟乡下几位老乡做饭,之后他回到美国在纽约的新中国1饭馆担任厨师长,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审美活动)与人生(生命活动)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诸多美学家都涉及或探讨过这一问题,朱光潜更是以“人生艺术化”学说及其相关论点予以回应和阐发,从而开辟了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论传统。“人生艺术化”是朱光潜综合中西文化和审美思维后的理论再创造,并成为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通过这一命题,朱光潜美学毫不吝啬地宣扬人性的高贵,肯定审美经验的共同人性基础,并追求超越人生的崇高境界。其“人生艺术化”理论即是以知-情-意的人生统一体为出发点,最终指向真-善-美的价值同构(幸福)。因此,向康德式的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与共同人性的无限逼近,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最高旨趣和先验之维。  相似文献   

16.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对于其外祖父是谁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张之洞的,有说是张之洞哥哥的,而朱湘本人在诗文中也并未提及。从朱湘母亲的生父入手,对此问题进行重新梳理与考辨,可以认定朱湘的外祖父是张之洞二哥张文清。  相似文献   

17.
在会话过程中,听者是接受传达信息的一方,所以,很容易让人认为"听"这个动作是一种受动行为。但是,在实际的会话当中听者在听取对方讲话的时候,总是会从音声、词汇、语法等方面来理解发话者所讲述的话语,同时还会根据话语的前后关联或者结合会话的情境来积极地解释或对照知识和记忆来思考想象对方的已述话语,甚至还会推测发话者还未讲述的话语,或对发话者在话语中的省略进行信息补全。听者为会话的顺利进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朱有燉系明初杂剧大家,曹雪芹以《红楼梦》名世。二者相去甚远,似乎毫无干系。其实不然,朱有燉杂剧在清代宫廷有着广泛影响力,曹氏家族与宫廷关系密切,故曹雪芹对朱有燉杂剧当不陌生;朱有燉贵为王侯,周藩系中原名藩,及至清代则风光不再,曹雪芹由朱有燉及周藩遭遇引发身世之痛,曹雪芹对朱有燉的接受存在事实依据;朱有燉喜好、对女性态度与曹雪芹很近,《红楼梦》中有所体现;朱有燉度脱剧封闭式的结构与《红楼梦》以神话开篇又以神话终结也颇为一致,种种迹象表明,二者之巧合看似偶然实有必然,虽无铁证,但合乎常理,与那些按图索驹式的考证、索引相比,更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9.
蔡渊之易学     
蔡渊易学对其家学和朱熹之学既有传承又有变革,性理之学是其易学之一重要特色并且象数和义理兼重。在宋代易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