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西方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由于文化、社会体制等差异,中西方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历史背景、角色定位、职责、职能、发言人专业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建议尽快完善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全国体育新闻发言人联合会;提高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养;建立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体育经纪人团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渊源、主要职责及其角色定位,分析了体育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建立的重要意义,并且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媒体固有观念的影响;我国传媒教育不够成熟;体育媒体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都市类报纸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在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视野中对影响我国都市报体育新闻报道的30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影响我国都市报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宏观的政策层面,又包括中观的制度层面,还包括微观新闻出版技术经济学的层面.通过对这些起着主要影响作用因素的分析,不仅克服以往研究纬度的单一性,还为今后我国都市报体育新闻报道内容与结构的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招收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10所体育院校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归属、师资力量、学术研究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建议: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应重视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完善体育新闻学科理论架构;通过与体育媒体联合办学、体育新闻硬件平台建设和体育赛事报道平台等途径,提升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学术实践素养,改善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5.
李征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606-608,515
随着我国体育及体育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体育新闻教育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各大体育学院也为我国体育新闻事业输送了许多体育新闻人才。但总体而言,我国体育新闻教育还处于开始发展阶段,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弊端,培养的体育记者也有许多写作能力不强、机器操作水平弱等实际问题,就新时期我国体育新闻发展需要体育记者的素质和要求,根据文献资料法,浅谈专业体育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体育记者,希望对我们体院院校更好的发展体育新闻教育事业提供些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已经呈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激发了学者研究体育新闻的热潮。作为体育新闻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体育新闻发展趋势研究自然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从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出发,分析了其可以娱乐化的基础。以期对目前关于体育新闻是否可以娱乐化的争论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青青 《体育科研》2006,27(2):44-49
倾向性的报道在目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其他新闻类别相比,体育新闻事件发生的特殊性、体育新闻报道方式的特殊性以及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原始娱乐性是倾向性报道在体育媒体中得以大量存在和被采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的主流体育媒体中, 倾向性报道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类型呈现在受众面前。  相似文献   

8.
我国报纸国际体育新闻信息汉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媒体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在国际体育新闻报道主要依靠外文汉化信息的情况下,着重阐述了国际体育新闻信息汉化的必然性和无奈性,以及在国际体育新闻汉化大背景下,体育新闻从业者和体育新闻教育者应当如何适应这种形势.  相似文献   

9.
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我国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在综合考察国内外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针,结合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实践和2008奥运宣传的需求,对体育新闻传播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谷鹏  陶玉流 《体育学刊》2011,18(2):41-49
1949年来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视角与政治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受众消费理念、体育传媒产业、全球化体育传媒的竞争之间紧密相连。1978年开始的媒介"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与跨国传媒媒介作品在国内报道,使得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更多从"体育宣传"向"体育新闻"的视角过渡;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媒介技术的逐步发达,媒介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我国体育新闻则以"娱乐化"的报道视角,充分满足体育受众的消费心理,为体育传媒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后奥运传播时代,为了凸显体育传媒的社会责任、良性引导体育受众的消费心理、实现我国体育传媒国际化竞争的需要,我国体育新闻报道需以"社会责任"的视角彰显体育新闻记者的职业良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第26届大运会为例,对主赛区的《深圳晚报》《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三家定位相似的同城都市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体育赛事以成为各类都市报纸新闻报道的内容之一,但各报对报道内容的定位差异明显,不同的都市报对体育新闻的选择有自己的价值及利益取向。此分析可为今后我国都市报大型体育新闻的报道内容与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影响下的香港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集中于西方影响下之香港社区体育会(体育俱乐部)体制。一般认为会所制度是香港体制中一个较弱范围,在英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社区体育会是体育制度的基石,也孕育出竞争性及团体精神,发掘体育潜能,加以锻炼,力求进步。故此,香港康体发展局设计出一个与西方类似的体育会制度,成功地协助13个不同体育项目成立了60多个社区体育会,会员人数达3000人以上。基于“自己参与自己付帐”的概念,这些社区体育会以自助形式运作,不需要政府额外财政负担。香港康体发展局采纳西方会所制度以推展香港中层体育发展。此计划不但提供机会给体育爱好者及青少年,同时亦有助提高香港整体体育水平。  相似文献   

13.
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奥运会后,如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应该看到,体育强国的核心指标是体育强国的关键,就如何建立"体育强国"指标这一问题,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法等形式对体育强国及其相关指标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得出了动态论及强国综合评价体系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体育公共服务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体育整体实力的关键要素。我国体育的薄弱环节就是公共服务。全民健身服务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体系,对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体系的现实基础以及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后,围绕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背景和时代要求,体育强国进程中群众体育的目标与任务,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创新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体系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主要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教学实验设备和资源,优化体育新闻专业数字化教学系统,构建体育新闻教学平台。文章首先分析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现状,并论述了构建体育新闻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必要性,对数字化教学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理论构想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全面提高体育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对新时代党中央总体战略部署的具体落实,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之举。以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辉煌成就为研究起点,检视新时代中国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使命与挑战,探索新时代中国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理路与愿景。研究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与体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重大论断,为新时代体育人才自主培养指明政治方向、增添新动能、明确新任务、提供新机遇。通过落实立德树人工作机制、健全卓越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实践进路,破解新时代高校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短板问题。秉承“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发展主轴,建构符合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的一流体育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模式”,为实现体育学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市场行业集中度指标(CRn)与产业空间集聚指数(β),对中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2002-2007年的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及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7年我国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前6位的省(市)主要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和上海,该6个地区均隶属东部,中、两部则榜上无名,说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2002-2007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与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均呈增长趋势,而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却呈下降趋势.按其增幅大小顺序依次为: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2007年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球类制造业和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分别位居前三甲(β>0.1),其余4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也均大于0.05,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位于0.05及以下的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则为无,表明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已非常显著.同时,就国内7大类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产业空间集聚指数与工业生产总值展开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工业总产值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公报数据,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子系统发展能力和体育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体育中介活动和体育培训发展势头最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建筑发展能力相对不足,体育培训、体育中介活动、体育彩票、体育建筑和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的比重呈增加趋势,而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用品、服装鞋帽销售比重呈缩小趋势。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呈缩小趋势,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产业结构呈高度化发展,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呈不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9.
《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14,17(2):121-132
The sports industry is viewed as being of growing economic significance, reflected in its promotion in public policy. One specific aspect of this policy is to argue that investment in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creates pride from sporting success, which contributes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SWB). However, though it has been argued that indicators of sporting success, such as the number of medals won at major sports events like the Olympics, act as a proxy for pride from sporting success, there have not been any direct tests of this hypothesis. Controlling for the impact of physical activity, attendance at sports events and other standard covariat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hypothesis by focusing on a variable which directly measures pride felt from sporting success (Pride) by individuals. Because of the possibility that a latent characteristic such as nationalism, or overall national pride, might be linked to both Pride and SWB, i.e. an endogeneity problem is present,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technique is employed. The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pride following from sporting success can contribute distinctly to SWB. Moreover, the hosting of events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success at them, a point suggested by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endance at sporting events and SWB. As such the goals of public sector investment in both hosting major sports events as well as investment in sports development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sporting success are shown to be more distinct than implied in much of the policy announcements and require more careful scrutiny.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赛艇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艇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为医学—生物学因素、训练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延长赛艇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应严格把好运动选材关,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重视和加强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