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必须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广泛传入,民族文化受到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基础,也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它的生命活力却在于其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创新上。因此,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创新的生长点,应该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明确要求:“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此,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实施纲要》要求,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通过各学科有机渗透。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当然是责无旁贷。一、思想政治课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认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激荡和碰撞,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高校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扩大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通过强化文化认同,促进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基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目标度重视当前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道德体系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远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提出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永恒主题,而它的生命活力却在于其历史性与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德育遭遇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民族精神是民族的守护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在新世纪新国情条件下的现实需要。民族精神的教育要纳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核心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那么,怎样在中小学开展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呢? 我们认为,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关键是进行课堂教育的教师,重点是受教育的学生。下面试谈几点看法。一、为什么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首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2004年 3月 31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从…  相似文献   

10.
李桂香 《考试周刊》2008,(50):166-167
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必须重视"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他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由西方社会主导和支配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民族文化及其教育提出了挑战。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养成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对当前我国的民族精神发扬、增强民族认同和借鉴、吸收外来文明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我们应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渠道系统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推进我们的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并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与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精神是构建大学精神的总前提;构建大学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弘扬民族精神与构建大学精神及其统一,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民族文化·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与网络化在广度与深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以一个民族或国家为背景研究社会发展的思路受到了严峻挑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无视全球化状态。面对全球化,民族文化的本来生存命运与现实生存命运已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担负着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进而培育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教育的重新提出,是全球化语境中高等教育应对和融入全球化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切实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榜样示范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和民族复兴教育,引领大学生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将个人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与报效祖国、振兴民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校园化活动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应该在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论述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阐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提出应把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尤其是要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多种渠道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中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作为人才成长的园地和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探索运用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民族音乐在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进取中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汪洪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6):125-127,13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人文素质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与培养先进典型,重视人文环境和网络平台建设是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