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乔山 《教育探索》2007,(10):34-35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日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 Waters,1987),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吲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茨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英语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如果在有限的课堂之外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让学生犹如置身于一个英语世界,那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可采用的方法有:在校园或教室张贴英语名人名言、格言、谚语、俚语等,办灵活多样、图文并茂的英语报,在公共场所张贴英语指示语,用英语问候,唱英语歌曲。  相似文献   

3.
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体现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中国英语与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的区别,以及翻译中的中国英语的来源、体现、作用及其存在的原因。最后,分析了中国英语对英语的影响,并对中国英语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根据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初步交际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之要求,我们应注重英语的交际教学。英语交际教学,即学生通过对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技巧的掌握,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说英语、听英语、写英语等多种英语应用能力,并为他们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如何实施英语交际教学,就成为我们广大英语教师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现在还有相当部分的英语教师陷入一个死胡同,为教使出各种各样的花招,却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非常被动地学英语,有悖于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英语不能偏离日常生活,要时刻注意用英语的思维去听、说、看、做,例如如何用英语结交朋友、如何用英语买东西等。另外,根据语言的特点,学英语需要氛围,因此我认为学生自主学英语应该有以下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1.英语教育的大好形式。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外交流和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社会大环境对英语的重视,促进了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新东方的四、六英语辅导班、研究生班、出国培训班,到剑桥少儿英语班、精诚英语、假日英语等,各种英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呈现出千百万人学英语的热潮。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引进版的、国内自编的:英语900句、灵格风英语、新概念英语、许国璋英语、陈林电视英语、3L英语、SBS英语等几百种英语教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和条件。同时无数家庭和家长对子女的英语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全世界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也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我们看到,很多官方的、政府性质的活动、文件、交流方式都使用英语。外贸行业也把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外贸交往、国际礼仪、书信函电、出入境文件、还有银行文件语言等等,统统以英语作为标准通用语言。所以英语的作用可见一斑,该文将依据英语的广泛性研究在出入境边防检查中的应用,以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为研究对象,对英语的日常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出入境边防检查的特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朱彦妮 《湖南教育》2002,(19):54-54
注重实际,招聘英语播音员。学校可安排英语教师面向全校学生招聘英语节目主持人。经过层层考核,选拔出口语表达流利、思维敏捷的学生作为播音员,负责英语广播的采、编、播工作。科学策划,丰富英语播音栏目。在节目内容安排上,应遵循“丰富多彩,培养能力”这一原则。可安排以下各种栏目:英语学法探讨、英语知识介绍、英语故事连播、英语疑难解答、有奖问答、英文歌曲放送等等。具体来讲,英语学法探讨主要推广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英语知识介绍主要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一些趣味小知识。学习英语不能脱离英语文化,应多向学生介…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改善学生英语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等多重教学使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整合资源、精选目标、传授方法、升级训练、对接生活等方面入手,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不断提高英语阅读教学实效性,实现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词的多义研究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对介词(以"over"为例)的空间核心意义与空间引申意义之间的联系进行阐释,然后通过意向图式及隐喻认知分析探索介词的空间、认知域的核心与引申意义是如何映射到抽象领域的。由此来解释介词多义现象乃至所有多义词形成的原因以及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从隐喻映射理论、隐喻认知等方面阐述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鼓励学生联想,深刻理解一词多义现象;分析词汇隐喻文化差异;将语境引入教学。  相似文献   

14.
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英语词汇的认知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范畴理论,主要探讨英语基本范畴词汇的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并讨论上、下位范畴词汇的演绎、归纳作用以及它们的语篇功能。文章认为,范畴理论观照下的基本范畴词汇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具有构词和语义原型效应。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对上下位范畴词汇的语篇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吴丽君  陈昌勇 《海外英语》2012,(10):123-125
在几乎所有的语言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义特征。该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为依据,以实证为基础,通过对中国某大学英语专业约50名学生的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探析大学生英语多义词习得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探讨核心义项在多义词习得中的重要性,进而分析大学生多义词习得的障碍。实验结果表明,原型范畴理论能促进多义词习得,提供多义词的核心义项更有利于学生准确猜测其在句中的相关义项。在多义词习得中,学习者忽视了核心义项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利用隐喻与转喻两大认知手段掌握其他派生义项。该研究能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介词多义性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在Lakoff(1987)等学者早期研究的基础上,Tyler与Evans(2003)提出了原则性多义网络理论,首次提出介词义项认定的原则,为介词over提出了更加简约的多义网络,影响深远.本研究是从认知语法的视角去审视反思该理论,发现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前提错误,将介词与其邻近词合作产生的意义加给了介词本身,其结果就是依然给介词划分了过多的本不属于介词的义项;二是在具体做法上存在实例与义项错配的现象.研究认为,在介词多义性的研究中,需要对介词的语义本质正本清源,如此方可得出更为合理的多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词语的各义项之间以原型为基础,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原则、有逻辑地进行拓展,形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多义网络模式。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理论,分析"把"的多义性演变特征及其规律,从而使学习者触类旁通,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传统语言理论并未完全掌握其实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从而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概念整合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之一。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它对英语中的多义词、习语、复合词、新词等有较强的解释力。通过实例具体分析词汇中的概念整合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概念整合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产生于新兴认知科学被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学习外语的过程是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认知能力。日语精读课是日语专业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本文将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在日语精读教学中应用问题。这一理论将有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同义句型等方面的掌握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