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书与读书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相似文献   

2.
如今各地都在倡导全民阅读,开展读书日、读书月、读书会、书香万里行等读书活动,这种现象令人振奋。至于读什么,怎么读,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许多文人学者多强调深阅读,认为那种浅尝辄止的浅阅读,收不到学习知识的效果。有文章更贬低浅阅读,是"肤浅轻松的休闲消遣,对于提高身心修养有弊而无利";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要求出版界"不要迎合和助长浅阅读风气的蔓延"。说浅阅读不利于深入领会知识真谛,鼓励人们多在深阅读上下功夫,这一  相似文献   

3.
〔原文〕邵茂齐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梵刹园亭,房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悴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望月     
我已年近花甲。这前半生半个世纪极其简单。就是读书(几十年)——教书(35年)——写书(25年),而读书几乎伴我一生,恰如日月星辰,空气水火。很早,我对清代张潮以望月喻读书之论五体投地。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过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深浅耳。”儿时,家无点灯之油。夜晚,家人忙完,无月时,奶奶瞎着眼给我讲故事,教我会上谣:“月儿乖乖,快快出来,照着我孩,读书乖乖!”有月时,父亲虽“斗天的字认不得半箩筐”,也教我看“娃娃书”(连环画)。少儿的我,犹如云隙窥月,所读似…  相似文献   

5.
[原文] 邵茂齐有言:“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梵刹园亭,房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悴之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按之望之,则屡易而不可了。以至河山大地,邈若皇古,犬吠松涛,远于岩谷;草生木长,闲如坐卧。人在月下,亦尝忘我之为我也。今夜严叔向,置酒破山僧舍,起步庭中,幽华可爱,旦视之,酱盎纷然,瓦石布地而已。戏书此以信茂齐之语。时十月十六日,万历丙午三十四年也。同游者朱白民、邵茂齐、顾僧孺、茂齐之弟仲范、严叔向、沈云父、予子桐、侄樌。  相似文献   

6.
赵畅 《图书馆》2002,(3):94-95
忆起宋人程颐有语 :“外物之味 ,久则可厌 ,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书人若能赏得读书之味 ,怕是进入读书的境界了。何谓读书味 ?乃甜酸苦辣是也。读书 ,恍如“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 ,展现在书人面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于是书人到底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吸吮着极顶新鲜的空气 ,始翕张思想的翅膀。书人每每如训练有素的别动队 ,穿插自如 ,干练迅捷 ,屡有出人意表的战果。而一旦读到智识之外、境遇之外、宠辱之外 ,书人则心无羁绊 ,回归本性。臻于此境 ,书人能没有甜滋滋的意味 ?读书 ,有时难免遭遇意想不到的尴尬。当书…  相似文献   

7.
深入浅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的读者是大众,因而文章要写得明白顺畅,深入浅出.当然,把深入浅出仅仅理解为是通俗化工作,如用白话对<离骚>今译,这种看法也有误.清代学人俞樾说:"盖诗人用意之妙,在乎深入而显出.入之不深,则有浅易之病;出之不显,则有艰涩之患."故,以浅显话语道出深刻道理,显而不浅,深而不涩,是其中要义.  相似文献   

8.
读书人痴话     
读书人痴话周迅白石老人曾言:“画要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套用齐翁之语喻读书也是同理,不读书为愚,死读书为痴;不信书则循头无活水,尽信书则难免步入歧途。读书之奥妙,关键在一个“化”字上。邓拓曾刻一闲章:“书生之气不可无。”此处“书生之...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1995,(5)
文化,依然是读书人关注的焦点──摘自《文汇读书周报》1989年8月19日近两个月来,东方书林俱乐部会员对图书的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介绍西方文化或以中西文化比较分析为主题的图书比较好销。如浙江人民版的“世界智慧丛书”、“世界文化丛书选印本”;...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如登山,如品酒,如雾里看花,月下赏美人,书犹药,可以医愚,前人之述多矣。但这似乎是旧时代的事。人的心理上,旧的,总是美的,“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因为已流逝。已错过,或者根本未曾经历过,旧的才新鲜,才富于审美刺激,挑逗想像力的神经。  相似文献   

11.
一"文不逮意"是我国文论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晋人陆机在《文赋》中提出"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一概括似乎道出了许多人心中之块垒,私者众事,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云;"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刘禹锡在《视刀环歌》中说:"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苏东坡也常叹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与乎。清人汪中在《述学·别录·与巡抚毕侍郎书》中也不厌其重复:"所为文恒患意不逮物,文不逮意。"其实,"文不逮意"说并非陆机首创。《周易·系辞》中就引过孔子语:"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庄等人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如"道可逆,非常道;名可…  相似文献   

12.
为营造高校文化氛围,引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其教育和情报职能的一种尝试,进而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阅读风气和习惯。本文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读书月活动为例,对高校图书馆的读书活动作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乐趣你最喜爱什么?——书籍;你经常去哪里?——书店;你最大的兴趣是什么?——读书这是友人提出的问题和我的回答。真的,我这一辈子算是和书籍,特别是好书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许昌学院读书月活动的开展情况,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了浅要探析,以期为今后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1998年12月22日下午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如果十二亿人民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  相似文献   

16.
书话随笔,是文章中的一颗耀目的珍珠。鲁迅的域外小说介绍奇光异彩;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珠圆玉润;巴金的书话一如他的小说,情怀如火,灿烂夺目:孙犁的《书衣文录》于平和简淡中透着清丽的光彩;香港作家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俊逸高华而多绅士气…… 这些文章读多了,我便不  相似文献   

17.
读书的境界     
山,因其峰峦入云而成巍峨之境界;水,因其波涛通海而成深远之境界。读书之境界,非山而高于山,非水而远于水。山高水远之境,则境界自见,妙处自得,乐在其中,益莫大焉。  相似文献   

18.
台湾报纸的“读书版”解路英多年来,台湾报纸多注重“书讯和出版”共生问题,几家王要报纸都编有自己的“读书版”,而且各具特色。台湾《自立早报》的“读书生活”,从1992虫2月创刊至今己一年多,原为周日出版,新近改于每周一全版见报。主编是顾秀贤,编辑陈昭如...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以为,读书是分感觉的。比如,有的书读之痛快淋漓,拍案称奇;有的书读之哀婉忧怨,夜不能寐;有的书读之如沐春风,润物无声……读李克荣老师的散作品集《有梦的红气球渐渐飘远》正如后,给人一种春风骀荡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处理好几个关系 为办好热线节目,还要处理好如下一些关系: 1、深与浅的关系。有人说,热线节目太浅。我想,如要换一个说法,把这里指摘的“浅”说成“群众性”,说成“大众化”,说成“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大家办广播”、“大家都来说话”,也许会更合适些。同时,世界上也不能只有深没有浅。“浅”的重要性大概并不亚于“深”。该深的浅了,不好;该浅的深了,也不好。关键是要将深浅二者组织好。据了解,陕西经济广播电台的做法是: ①以深补浅。比如以“给省长、市长出个好主意”为题,组织征文,有些应征文章是对有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之作,长达数万言,既有事例又有分析,既有原则论述又有实施细则。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之后,邀请出好主意者本人亲自到直播室讲述。经济台并特地邀请有关人士到直播室同作者一起讨论,以便于作者把他出的好主意表述得更为充分。这样,就全台节目来说,就有深有浅,以深补浅。 ②热线节目与其他节目相嫁接,形成热线节目“深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