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应属“六法论”中鉴赏论的中心命题。 它即是绘画创作者的首要目的,又是鉴赏者对作品评价的标准。所以它是超越于其它五法之上而且最为重 要的一法。对“气韵生动”一法的认识,还得从其内部结构开始,“气”、“韵”、“生动”之间的相互因果 关系是研究其根本特征的关键。“气韵生动”这一鉴赏理论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 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将对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法,既是绘画创作和鉴赏的准则,也是指导绘画的具体技法,其中所涉及的气韵与形体、气韵与笔墨、气韵与画家的精神等论述,对于当代中国绘画发展及中国画技法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赫以“气韵生动”为首的绘画“六法”,全面地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美学的角度,着重剖析了“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总结了其中“气”、“韵”和“生动”各自不同层次的哲学美学品质,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不仅对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中国当代乃至世界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谢赫"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并以实例阐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这两种绘画理论对超写实人物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法"的提出,为我国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而"气韵生动"是"六法"中的第一法,它比较抽象又放在第一位,既是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又是对作品评价的标准。但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具体解释以及产生气韵的根源,则一向是众说纷纭。我认为对这一重要理论进行探讨,对于阐明中国古代画论的真实含义,继承中国文艺理论的优秀传统,以及对当前的绘画创作,都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气韵生动"这一美学命题,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其涵义所指也不尽相同,魏晋六朝的"风神气度",唐宋的"格物传神",元明清的"笔墨气韵",盖一代有一代之精神。"气韵生动"在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当中一直被视为最高品鉴标准,这其中有其深刻的美学渊源,而传达"生命"则是体现"气韵生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8.
自谢赫提出人物画之“六法”,绘画有了一定之规。“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日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古画品录小引》)“六法”虽说可标程千古,但亦聚讼不衰。其争论虽然多在于“气韵生动”一法,但其余五法也有错会之时。后张彦远回:“无生动之可拟,有气韵之可作。…··审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分“生动”“气韵”为二;唐志契则高而为四:“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为…  相似文献   

9.
气韵用“气韵”论艺始于南朝的画家、评论家谢赫。其后以“气韵”言艺者真可谓数不胜数。完全可以说,“气韵”是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它好象是一座山峰,集聚着无限风光,既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观赏者醉心的神奇境界。然“气韵”到底为何物?钱钟书先生近来指出:以往标点谢赫《古画品录》把“气韵”和“生动”连在一起当作一词是错误的。他指出“六法”“气韵”句的句读应为“一、气韵,生动是也。”(详见《管锥编》第四卷,第1353页)我以为钱先生的说  相似文献   

10.
绘画“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源于古代老庄的道家思想,气韵与中国山水画的融合,成为中国山水画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品格标准,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1.
"气韵生动"原是绘画"六法"之一,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洋溢的状态。在中国古代,"气韵"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指在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2.
气势与气韵     
中国书法艺术常提到"气",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常以"气势"、"气韵"等词进行表述,"气势"是书法家对自然抽象摹写与内心世界传达结合的一种书法表现的特殊形式。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韵生动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书法作品的气韵,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3.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核心,也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法则.从气韵的诠释、气韵的实践及气韵的展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琼晓 《文教资料》2010,(28):93-94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造形理论与人物画的实践.其中主要通过探讨顾恺之绘画及其“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理论,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与“气韵生动”的辩证关系及其人物画创作等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造形理论的统一性及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画的创作与品评中,“气韵生动”为六法的第一法则,只有得气韵而后方为得画法之真法。气韵和气韵生动都是抽象的概念,有些难以琢磨。尤其是在论及艺术家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气韵生动时,自古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的体验和领悟做出众多分歧的解说。文章旨在对古代画论中关于气韵生动的梳理研究,重点揭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主要关系是:可修的人品与可学气韵。  相似文献   

16.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气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气韵"与文学翻译活动同样密不可分。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理念与文学翻译观相结合,是我国20世纪翻译思想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文学翻译者应努力再现原作"文我为一"的生动气韵。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65):183-184
南北朝时期,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系统地总结了绘画创作的规律,成为整个中国画审美和批评的标准。本文把谢赫的"六法"应用到中职美术教学中,以提高中职美术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南齐谢赫在<画品>所创发的"六法精论",实乃我国古代绘画经验的系统总结,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尤其是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一直是中国绘画的根本追求,它概括了绘画的普遍规律,具有"俯遗则于来叶"、"历千载而不移"的理论价值.但历代论者由于受到他们各自时代审美旨趣、风习宗尚的影响,在对"六法"的阐释中,舛误颇多,往往羼杂进许多与"六法"的本旨渺不相干的意见.基于此,我们必须从学理上对其进行"语境还原",以期得"秉笔人之本意".惟其如此,方能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质与精髓,并在当代的绘画实践中进行有价值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19.
谢赫在《古画古录》中把画家及其作品分为五类,这种分法是否合理暂且不去理论,但是,其中关于绘画的“六法”应该是其艺术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单纯读其“六法”看似阐述的仅仅是习画要决,细读进去便能领悟到其中蕴蓄着对绘画艺术进行评价的基本方法。“气韵生动”讲的是艺术家应具备的感悟能力与绘画作品应具备的内在意韵的问题,“气韵生动”与否是决定一幅作品艺术品位的首要因素;“骨法用笔”讲的是画家手头功夫的修练与要求;“应物象形”讲的应该是对写实能力的要求;“随类赋彩”讲的是画面的渲染与设色营造;“经营位置”讲的就是构图方面的修养,整体  相似文献   

20.
石磊 《甘肃教育》2023,(9):83-86
中国传统水墨画气韵生动、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载体。水墨画教学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重要途径,可涵养气质,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创作水平。随着新时代中外艺术理念与绘画技法的不断交流融合,创意水墨画应运而生。在创意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剪贴、拓印等手工技法,提点画作神韵,可调动学习兴趣;以“撒盐”等肌理技法,丰富创作形式,可启发创新思路;再以古今不同概念类型的水墨作品对比赏析,可促进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与现代绘画题材及元素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