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周志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沿着改革和开放的正确道路前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的任务是要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必须繁荣农村经济。本文就惠州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通过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稳定的农业投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三高”农业和乡镇企业一起上,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及科技兴农等途径,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五届三中全会,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多亿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可见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护是指政府在处理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时,对农业采取的支持与保护措施,也包括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一定的贸易保护措施,保障本国农业产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问题又是我们在理论上重视在实践上岐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它实行掠夺或岐视性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不要实行保护政策,这是一个仍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国农业的现状以及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利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对它实行保护政策,这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农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功能、地位、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农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农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性调整。正确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农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农业高等院校一直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性假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基础假设(经济人假设)的贡献和局限,并运用马克思对经济人假说已有的理论突破,分析了近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近期私利最大的本质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的复归的必然。现代市场经济和新科技革命必将极大促进人本质的丰富、发展和主体地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再认识陈文科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在部分经济学报刊上发表文章,对如何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进行了新一轮的讨论。这次讨论,是在我国农业加快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下进行的,焦点是重新认识农业基础论。笔者以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法“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竟争与协作的问题周肇光,王其凤竞争与协作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两个重要手段,这是由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论其政治与社会制度有何区别,都十分重视竞争与协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经济飞跃的有效组织形式,也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的主攻方向和突破点。本文旨在探讨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外部环境问题,特别是土地产权制度、市场规范程度、农民素质状况、政府协调组织能力,社会服务化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既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刘少奇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初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分析了农、轻、重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强调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并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作为农业生产的大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刘少奇的农业思想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工潮”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思路,尤其是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论述了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地位、两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发展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效应,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地是农业的基础,具有保障和资本两大功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时难以建立的条件下,农地承担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功能。本文主要阐述了农地保障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农地保障功能所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农地保障能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鄂东农业产业化调查札记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黄冈市的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因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却仍处在较低阶段和水平上;但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黄冈市目前农业产业化建设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对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认识,仅仅是农业可以提供生活资料、工业原料和资金,这是一定历史时期和一种独特经济体制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作为一种产业连接着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个链条,以农业为主的农民收入是国民经济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是一场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将逐步改变我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和广大农村自然是传统农业的社会局面,充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实质是农业市场化。本文认为当前农业产业化困境的原因在于“市场”的某些缺陷,并进而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的“市场”出路。  相似文献   

17.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际的分析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但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受到了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制度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面对这一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加快构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农业的支持体系,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发挥农业在新时期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一大创新,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崛起之后的第三次带有方向性的变革。农业产业化能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业与科技的结合,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当前,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农业企业的一般属性和特殊属性分析入手,对农业企业的性质进行了认定,阐述了农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