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与认识世界、增长知识,日常生活、体育锻炼息息相关。中小学生,能否具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直接影响今天的学习、锻炼、生活和将来保卫祖国,参加四化建设。可是历年的有关资料表明,学生的视力不良有增无减,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下降幅度更大。以我校高中学生80年至84年视力统计资料为例,视力不良年递增率为6.63%。高一新生入学时的近视率也同步增长。80年至84年分别为20.7%、34.94%、22.05%、34.97%和41.76%。这种视力逐年下降的趋势,实在令人担心。中小学生视力下降的现象能否缓和并力求改善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首先,从我  相似文献   

2.
<正> 同志们: 我们确定今年的三月十日至十六日为“学校卫生教育宣传周”,宣传周的重点是防治学生近视眼(以下简称“防近”)。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教育战线的电话会议,交流各地开展防近工作的经验,部署中小学校学生的防近工作。我们希望这次会议的精神能够落实,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高,这是近几年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从1985年的调查数据看,全国学生的平均视力低下率高达34.26%,其中小学12.69%,中学40.46%。通过几年来大家的共同努力,近视眼发病率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控制,如吉林省,近年来中、小学近视率一直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几;沈阳全市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逐年严重,已成为危害小学生身体健康、影响文化学习和为四化培养后备力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了解当前福清县小学生视力低下发病率情况及其成因,笔者调查了福清城关两所重点小学和六所普通小学,抽取7347张有效卡片,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视力低下患病率随学习年级升高而增大;男生视力低下发病率比女生低;重点小学与普通小学视力低下发病率存在差异显著(PC<0.01)。那么,原因何在?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教委最新公布,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双创世界之最。面对重疾,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伴随学生每日两次的眼保健操,普遍质量低劣,无疑是导致学生长期用眼疲劳无休而产生大面积视力低下的重  相似文献   

5.
视力与运动     
在学习阶段,部分学生往往疏于运动.事实上.与此同时他们也失去了一条改善视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部分运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和治疗近视的作用,尤其是乒乓球、网球等球类项目。  相似文献   

6.
关于保护大学生视力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 2 0世纪 80和 90年代影响大学生视力的主客观因素等 10项指标进行比较 ,又经问卷调查和对学生中不同视力群体的实验对照 ,得出如下结论 :初高中是学生视力下降的高发阶段 ,并有向小学发展的趋势 ,说明小学、初高中是预防近视的重点 ;而大学则是如何控制学生视力 ,“延缓”近视向不良方向发展。经实践研究证明 ,做眼保健操及与打乒乓球相结合 ,对学生视力的减退有明显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学生特别是大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不太好,值得我们重视。一、目前我国学生的健康状况 1.生理方面 (1)视力:据潍坊市寒亭一中于惠贞女士对本校11年来新生近视动态调查表明,在3883名学生中,视力不良的有1410人,占36.31%,其中第一年的调查仅发现7.40%,到第11年增至76.50%,增加了10倍;武汉市9年来对中小学生调查统计表明,小学视力不良率为14.81%,中学为40.06%。 (2)营养:据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1989年对全国中学生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要重视我国学生视力下降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全国学生近视眼率越来越严重,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近视眼大国。这已成为影响中国学生体质状况和未来人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全国高考体检统计结果表明:因视力原因受限的考生达到了近 60%。如果不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改进措施,我国学生视力问题,将有可能成为 21世纪,影响国民体质和人才发展的社会问题。   一、学生视力下降原因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繁重,随着年级升高,看书、复习、考试多,用眼时间长,造成眼肌过度疲劳,这是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儿童增长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健身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自2007年以来,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动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从中小学生体质测量状况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呈下降趋势,其中,肥胖率、近视率居高不下,小学生体质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0.
海口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991年和1995年海口市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为样本,对7~18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发展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口市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素质和机能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即呈现出两头弱(小学和高中阶段),中间强(初中阶段)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中小学武术教材教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小学生对不同类型武术教材的喜爱程度均优于初中生,不同年龄水平学生对四类武术教材的喜爱程度也不同.指出武术教材教法的改革刻不容缓,建议应提高学校武术教材教法的丰富性、针对性、文化性、积极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从调查山西省中学生健康的现状入手,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目前吕梁市中学生健康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中学生健康行为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中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开始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是我国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为了了解四川省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情况,研究选择了四川省首批校园足球布点城市-达州市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校园足球”活动到目前为止并未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具体表现在足球项目并不是中小学生参与运动的首选项目;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的比例较低;布点学校和非布点学校对于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差别不大;“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达州市整体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人数并未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薛林峰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4):64-66,92
以浙江省在籍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中学生目前平均年体育消费金额占平均年生活消费总金额4.89%,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说明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中学生体育动机客观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动机的培养和形成是中学生热爱体育、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关键。学校、家庭、社会对体育的认识对学生体育动机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提出影响中学生体育动机的客观因素和促进体育动机形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师资培养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出现阶段中小学武术发展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高等院校在培养武术师资发现的问题等,认为培养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全面复合型人才非常关键.以期探讨出为培养中小学武术师资的对策,为武术师资的培养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江苏省7-17岁城乡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成因,为提高中小学身体素质和改善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江苏省中小学体质调研资料,对7-17岁中小学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江苏省城市男生仅在50米跑中14岁的成绩和坐位体前屈中7岁的成绩好于乡村男生,其他年龄组指标均小于或等于乡村男生;城市中学女生在力量方面明显低于乡村女生,其他素质仅在个别年龄组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造成江苏省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显著性差异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目的是增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地方体育教育教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推动我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探讨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的差异。以上海市284节体育课中小学和初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及其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测量法、观察法和调查法等分析不同学段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教师因素(包括性别、教龄和教学行为)与体育课中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学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均未达到50%的课堂时间标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课堂管理行为上的用时均为最高,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动作示范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初中教师,而初中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和观察行为用时显著高于小学教师;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男教师执教班级的MVPA时间百分比均高于女教师,而教龄仅与小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的促进健康行为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MVPA时间百分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观察行为仅对初中生体育课中MVPA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因素对小学和初中体育课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今后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