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鲁迅和陈寅恪的研究者,只是出于对两位大师的敬仰,有兴趣关注他们的逸事,缘起是在《学林散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鲁迅1915年4月6日日记有:‘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第二集。’但陈向来不谈及此事。他说,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之嫌。” 寥寥数语,使我恨不知之详,遂生考证一番之念。然而我既缺考据之学问,也乏考究之资料,所以又不是考证,随笔而已—— 首先翻《鲁迅全集·日记》,以求验证,见“乙卯日记”1915年4月6日果记有此事,但鲁迅赠陈寅恪的书不是两本,而是三本,原文是:“赠陈寅恪《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齐寿山《炭画》一册。”(按:古汉语“或,邦也。”即“域”,不是鲁迅笔误)。于是,问题来了,鲁迅与陈寅恪有多大交情,同是赠书,为什么赠齐寿山一册,却一次赠陈寅恪三册(《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炭画》则为周作人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鲁迅何以如此厚待陈寅恪?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文学的专业视角出发,关心沦陷区,尤其是沦陷时期的北平,肯定无法绕开如何看待周作人"落水"的问题.虽然有关"落水"事件的探讨,不足以覆盖对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总体考察,但对这一事件的切入角度与理解程度,标示着作为思想课题的沦陷区研究的深度.2008年,日本学者木山英雄的《北京苦住庵记:日中战争时代的周作人》(赵京华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让研究者对沦陷区作为中日两国的共同课题,各自面临的学术伦理上的困境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向来与其小说集《传奇》并列,均出版于1944年,代表她早期创作的成就。《流言》收入29篇文章,其中《自己的文章》、《烬余录》、《更衣记》等篇向为张迷所乐道,比读小说更有一番近距离看张的乐趣。内容涉及张氏的生平、文学主张、都市观察及艺术品味等,也是张学的不竭矿藏。  相似文献   

4.
11卷、7000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将作为"译人"的周作人重新还原。这一次是周作人译文的原貌与全貌。编者打磨掉当时时代的局限与遮蔽,让周作人的思想与观点得以真切呈现直到现在,周作人仍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但无论怎样,他在翻译领域的成就恐怕要被许多研究者重新评判。11大卷、总计7000余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将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保存本书库民国文献中毛边书的调研,发现馆藏2册1900年文光书店出版的(俄)陀思退夫斯基著、叔夜译《白夜》和永明印书局出版的斗山山人编《云娘》,是早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毛边书发轫于1909年鲁迅、周作人兄弟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的毛边书,揭示了民国文献特别是毛边书的稀缺和珍贵,通过对民国毛边书破损程度的调研,强调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毛泽东是历史巨人,巨人会见应载人史册,因而要严肃对待.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曾筹拍大型传记片<鲁迅传>,后因"左"的干扰,此片搁浅.该片工作人员沈鹏年同志在<书林>1982年第1期撰文<周作人生前回忆实录:毛泽东到八道湾会见鲁迅>(以下简称"沈文"),不少报刊竞相转载,影响很大,也有的学者否认此事,但社会上没有一个定论.本人读了所谓的<周作人生前回忆实录>,感到无非是沈鹏年自己在"转述"周作人的话,而不是周作人自己所写,亦未见其他刊物发表有周作人的"回忆实录",其真伪姑且存疑待证,仅就"沈文"中某些所谓"周作人"之话,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学名著《安徒生童话》传人我国已经八十多年了。早在1919年,周作人就在《新青年》杂志当年1月号上,译载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在这之后,也先后出版过茅盾、郑振铎、赵景深、顾均正、陈敬容等多人翻译的安徒生童话中的不同篇目。不过,上述这些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周作人藏书题识三则,分别为:明万历刻本《尺牍双鱼》题识、明万历刻本《瑶笺》题识、日本庆安三年刻本《五老集》题识,以上手书题识未见录于《知堂书话》《知堂序跋》等周作人文集,亦未见录于现代学者辑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邵颖涛 《图书馆杂志》2014,(2):109-112,104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是一部中土失传的盛唐小说集,成书后遂流传日本,在日本存有宝永二年写本、石山寺本、黑板胜美氏藏本等版本,又为日僧升堂和南传抄刻印,终为《卍续藏经》所收。此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与辨伪功绩,辑录唐失传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十五则、《冥报拾遗》十则,保存珍贵的小说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小说 :《燕丹子》最早的纪实小说 :《晏子春秋》最早的传奇小说 :《古镜记》最早的武侠小说 :《红线传》最早的神魔小说 :《三遂平妖传》最早的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最早的推理小说 :《包公案》最早的《水浒》本子 :《忠义水浒传》最早的章回体侠义小说 :《儿女英雄传》最早的小说总集 :《太平广记》最早的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最早的志人小说集 :《世说新语》最早的笔记小说集 :《西京杂记》最早的小说丛集 :《古今说海》最长的古代小说 :《榴花梦》最大的公案小说 :《施公案》我国古代小说之最@刘祥武…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也是冯梦龙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周氏冥通记》是研究六朝道教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2010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日本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刘雄峰译《<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周氏冥通记》作出了精确细致的点校与注解,是目前《周氏冥通记》最好的注本.然因该书颇具中古口语的特色,在某些语词的注释翻译方面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在此选取数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家小说》,是嘉靖年间清平山堂主人洪楩刊印的,现残存29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集,较多地保存了宋元小说话本的原貌,为后人研究古代小说演进发展提供了依据,有力地推动了话本小说文体的定型和独立。  相似文献   

14.
倪昌立 《新闻世界》2013,(7):228-229
【摘要】《语丝》周刊创刊于1924年11月17日,鲁迅和主编周作人是《语丝》周刊的核心人物,该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小品文,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周作人的编辑思想、《语丝》周刊的文风、鲁迅的杂文等,分析《语丝》周刊的办刊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影片     
我对《机械公敌》(又译“我,机器人》)这样一部根据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小说改编的影片,原本没有太多的信心,因为对于思想厚重的阿西莫夫来讲,这部片子更适合拍摄成《人工智能》那样“沉闷”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周中孚是清朝嘉庆和道光时期杰出的文献学家,他仿照《四库全书总目》,利用协助整理李筠嘉私人藏书的机会撰成的《郑堂读书记》是其目录学代表作。《郑堂读书记》又与李筠嘉的《慈云楼藏书志》渊源深厚,周子美认为两者实为"同一书"。该文通过史实辨析,厘正了与《郑堂读书记》有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彭艳 《兰台世界》2012,(22):55-56
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成就,迄今也少有与其比肩者。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献最多,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就占了五分之三。本文将对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堂》、《徒  相似文献   

18.
刘晖的《鲁史欹器图》、魏澹的《笑苑》、颜之推的《冤魂志》、释净辩的《感应传》、崔赜的《洽闻志》、许善心与崔赜合著的《灵异记》是隋朝六部小说,笔者对它们的成书年代进行了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鲁史欹器图》成于开皇元年至四年间(581-584),《笑苑》成于开皇元年至十年间(581-590),《冤魂志》成于开皇元年至十一年间(581-591),《感应传》、《洽闻志》、《灵异记》成于大业年间(605-618)。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度中国“风云记者”风云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记节前夕,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推出第二届中国记风云榜,央视《新闻调查》记张鸿勋、新华社驻加沙记周轶君、央视《经济半小时》记周人杰,《西安晚报》记黄亚平、《成都晚报》记傅艳、《辽沈晚报》记栾俊学、安徽《现代农村报》总编陈伟、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都市110台记程光,以及衡阳特大火灾中表现英勇的记四人组等榜上有名。2004年里,  相似文献   

20.
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标注有目无文的《士习》一篇,其实并未逸失。《士习》篇最早由周作人从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中发现,并刊布在《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的开卷第一篇。由于时值日本侵华,且《馆刊》流通不广,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今藏国家图书馆,经查阅,《士习》篇确实保存在第5册之中。《士习》并非如周作人跋语所说是《文史通义》内篇《知难》的初稿,而是《感遇》篇的初稿。通过《感遇》与《士习》16则歧异文句的文本比勘,可微观考察章学诚对著述删润写定的不同形式,并进而体察章氏学术思想与行止心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