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艺术性的"设疑"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探讨了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设疑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设疑用得好,能激活课堂,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主动去思维、去探索,能使课堂产生更好的“效益”。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在数学教改方而我们对课常教学进行了多种尝试、探讨,努力使课堂教学科学化,力求达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实验中我们吸取了外地先进教学法的积极因素,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课常教学中运用“三疑”,坚持培养“四性”,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疑”即设疑、激疑、释疑,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设置疑难,创设问题情  相似文献   

4.
“设疑”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再质疑的过程,对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起着积极作用。现谈几点个人体会。一、设疑要合理安排程序,激发学生兴趣。在设疑的程序安排中,应由浅入深,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如学生从小学升入中...  相似文献   

5.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6.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设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在“疑”上下工夫.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故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以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试验课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创设设疑质疑解疑、参与合作互动的空间,是强化知识联结和记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慧 《新疆教育》2012,(20):37-37
新课程倡导生物探究教学,探究需要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的最直接的动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将探究课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设疑——惊讶——再惊讶”的过程中感受生物探究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巧设疑问     
蒯军亚  王媛媛 《课外阅读》2011,(12):216-216
本篇文章的主要论述了,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疑的几种方法:激“疑”、巧“问”、示“错”、设“障”、求“变”。在教学过程中能巧妙灵活的运用这些方法,对课堂新授是有很大帮助的,并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借鉴他人经验、结合个人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倡导实施了中学数学“四疑”教学法,即:设疑定向、引疑探究、质疑回授、置疑拓思。中学数学“四疑”教学法实际就是将动态的教学过程演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四疑”教学法,是引导和促进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学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科学、灵活地“借疑促教”。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借疑促教”策略,举例谈谈个人的体会。一、科学设疑,循序激疑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创设一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创设问题,教学的艺术就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互动和推动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流程进展的情况、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精心设疑,使教学过程在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向充满悬念、令人激动的未知旅程挺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展开积极的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14.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认为,“疑,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传统教学方法,注意“设疑──释疑”,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便是教学过程的结束。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三疑法”教学,是在“释疑”之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使教学在“有疑”中结束。其教学模式:“设疑──释疑──再设疑”。下面介绍我怎样用“三疑法”上好复习课。例1、分数应用题的基本题目和基本解法教师:教材中的分数应用题很多,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我们想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以少胜多、以不变应万变呢?下面,解…  相似文献   

15.
郑志杰 《教育导刊》2004,(17):48-49
本作以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对试验课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创设设疑质疑解疑、参与合作互动的空间,是强化知识联结和记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因素,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是该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思”源于“疑”。教学中要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沿着从已知到未知,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规律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以“疑”...  相似文献   

17.
说“设疑”     
为了使课上得具体生动、妙趣横生,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设疑”。所谓“设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人为地设置“疑点”。“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回答。而是设法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8.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设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根于错 .数学课堂教学中 ,适时合理地“设置错误” ,能使学生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透过表面现象 ,抓住问题的本质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 ,对此谈一点肤浅认识 .1 “设错”目的素质教学观认为 ,“设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设计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设错—纠错”过程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不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1 为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根据所教内容 ,相机设疑诱导 ,启发学生思维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结合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一、在推导计算法则中 ,设疑诱导皮亚杰说 :“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 ,或者由他重新发明 ,至少重建 ,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在教学计算法则时 ,为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教师可层层设疑逐步引导 ,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第一课时时 ,先出示例题 :一辆汽车 25小时行驶 1 8千米 ,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人教版九义教材五年制第九册P68)启发…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解决问题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疑难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引路点拨 ,培养学生善于设疑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 ,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敢于发问、善于设疑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 被动型阶段在这个阶段 ,教师引路点拨的做法是设疑示范 ,激活学生思路。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