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学科思政”目标为引领,分别从“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字、“课程思政”与日本文化、“课程思政”与翻译课程资源的关系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高校日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突出了“课程思政”理念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学承载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日语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应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该理论可以回答为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效果如何保障等核心问题。文章首先对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从系统设计视角,构建了课程思政建设“一核两翼三层”理论框架;最后,以“三层”为着眼点,归纳总结了治理层要突出顶层设计与协同效应、设计层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运行层要突出现代技术与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渗透高校各专业课程的一大全新举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把握规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作出重要论述。在新形势背景下,自觉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舞蹈艺术类院校必修课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途径,达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同向同行的目的,势在必行。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课程教学内容中是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新时代赋予专业课程的新要求入手,分析了专业舞蹈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理解作为新术语、新范式的课程思政如何生成和作用、其交汇的多重“逻辑”如何互动是课程思政研究及实施的重要理论问题。系统梳理并纳入课程思政所交汇的多重“逻辑”,基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和“理性人”分析构建了一个纳入视域、历史和要素/环节的三维课程思政分析框架。研究认为,从宏观视域和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给出的顶层逻辑和微观视域及学生主体性视角出发的底层逻辑之统一和正反馈机制作用,是课程思政形成和作用的核心理论机制。不同维度间互动可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政策渊源以及思政教育资源要素,可为“教师+思政资源—课程(堂)教学—学生”的全流程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提供激励,实现微观视域的供需适配与宏观视域的政策目标达成、政策激励与调适以及思政教育资源资源共享间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经济学专业课程自带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多元思政特性决定了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必要性。文章聚焦“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以课程特征为研究起点,在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及思政目标基础上,从经济理论、思想与现实等多个维度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与典型案例,并据此提出“问题导向、双向贯通、三链融合、多维推进、团队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涵,以厘清其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从政治引领、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三个层面,剖析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关系。探讨“同向同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根源,力图从内在导向契合互融、育人理念相辅相成、育人队伍着力点解释解决相关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探索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以实践促进改革,用改革完善育人。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磁场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导向性不足、思政内容融入不深、思政教学考核缺乏指标等问题,设计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深度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与专业双闭环动态教学模式,建立了知识掌握、能力提高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多维度考核与评价方式,构建了“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教学实施结果表明,课程的教学满意度、教学达成度等评价指标实现了一定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深化过程中必须认清实践取径的立场与走势问题。早期课程思政实践取径曾存在“两张皮”或“脱嵌”的问题,其生成逻辑有着特定的观念根源、实践诱因与价值基础。“脱嵌型”课程思政因其立场偏误引发了一系列教育实践风险。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深化的路向是从“外嵌”走向“内生”,并将由此带来课程思政实践境界提升。而作为内生型课程思政实践取径的现实着力点,包括:重新审视“意识+能力”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双核动力”;突破趋同化壁垒,落地落实专业课程分类推进思路,以特色求实效;用大爱照亮课堂“主渠道”,引领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质。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为新时代的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呈现出四大特征:即从“依附”走向“独立”:课程研究意识更加自觉;从“静态化”到“动态化”:课程研究主题日益丰富;从“单一”走向“多元”:课程研究方法呈现综合化态势;超越“现代”与“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更加多样。课程研究中也凸显一些问题:课程研究主体规模较小,研究队伍有待扩大;课程实践具体问题受关注程度低,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课程研究以理论阐释为主,实证研究缺乏;囿于“以外比中”的传统,课程研究缺乏本土理论创新等问题。在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课程研究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未来课程研究的路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可视化等多种方式系统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学界对“课程思政”概念内涵、关键难点及路径的研究日益清晰。现阶段“课程思政”研究还存在实证研究少、特色化体系建设薄弱等问题。高职院校要强化“课程思政”实践研究,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保障和落实机制,关注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等问题,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共颁布八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主要经历了探索初建、调整改革和优化完善三个阶段,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导向从“为政治服务”到注重“双基”培养,再到关注以“三维目标”为重点的学生生活和关注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生发展的重大变革。梳理70年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变迁的历程,了解其变化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授课过程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药物毒理学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优势课程。就专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在进行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把问题联系和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从而实现专业理论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利用药物毒理学的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学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食洋不化问题。政治干扰教学理论建设最严重的表现是政治取代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彻底附庸于政治 ,政治盲从不仅阻滞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而且也意味着教学理论研究者职能和人格的丧失 ;方法崇拜造成教学理论研究上的偏差 ;科学意识淡薄 ,回避教学现实存在的问题 ,闭门造车。为此 ,教学理论界需要加强对教学理论研究的评价、规范和引导 ,形成相应的“信念和约定”  相似文献   

15.
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ing geography curriculum illuminates the continuing struggles over subject knowledge at national level, and highlights more general issues about ide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change 1991-2000. The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the processes and impacts of two National Curriculum Reviews and the changing policy trends and structures becoming apparent under New Labour. Three phrases of curriculum policy-making are tentatively recognised, raising qu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国家对高等院校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高职英语课程性质和目标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有待加强,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不难发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深入挖掘教材,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英语课程思政的兴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高校中大多数课程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如何进行有机融合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过程.通过对地质类专业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剖析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探索推进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促进地质类专业全方位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文渗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需在教学思想上贯彻人本主义、教学内容上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教学模式上以建构主义为依托、教学方法上创设问题情景,并以师生情感交流为教学载体,由此建构点面结合、宏微兼顾,富有开创性的课程体系,还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人"教育的本原,助推高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自贸区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思政,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外语类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培养模式。内部培养特色模式从外语类复合型人才i+1+课程思政培养模式、培养外语类双师型教师+思政、外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来体现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理论教学培养,外部辅助培养特色模式从校企等地方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发展作为实践教学培养。黑龙江自贸区外语类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培养模式,为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作风等丰富的“思政素材”。建设“病理学”课程思政,在课堂上穿插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本文通过制定“病理学”课程新标准和建设“病理学”思想政治案例库这两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的有效路径,推动“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为创新育人手段、丰富思政载体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