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作为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其学术成就的取得与它自身对《汉书.艺文志》等古代书目的研究有关。四库馆臣基于指导当时书目分类之需,聚焦于类例,并整体综观历史上几乎所有书目,从而包含有目录学史意识,同时形成了目录学学术批评的基本范式。文末对其《汉志》研究的不足也有所刺陈。  相似文献   

3.
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官修目录还是私撰目录在系统目录的建设上都卓有成效.官修目录以苟勗《晋中经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为代表,奠定了四分法目录的基础,私修目录以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为代表,补充官修书目,其成就甚至压倒了官修书目.《七录》是魏晋南北朝书目成就的集大成,把系统目录建设推到了这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介绍了宋代的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的巨大成就,阐述了郑樵的目录学理论及其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以下简称《续提要》)这部提要式目录,是研究传统学问所必备之书,因此对其中的错讹进行考订就很有必要性。本文通过查询原书或参考众家书目,就所发现的十二则进行了订误。  相似文献   

7.
田艳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0(6):161-162,168
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录学家,他的《郡斋读书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具有解题的私家藏书目录。以此,通过揭示《郡斋读书志》的目录分类体系、著录方法,说明了《郡斋读书志》在中国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地位和作用,彰显了晁公武的目录学成就。  相似文献   

8.
英国著名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兼具汉学和版本目录学的深厚造诣。他对中国古籍整理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一是对剑桥大学图书馆及其它欧洲图书馆中文藏书的整理;二是对中国古代民间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三是参与欧洲《道藏》研究计划,从官私目录中辑录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宋代道书目录。  相似文献   

9.
目录学是图书馆专业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事实上,图书馆是必须要研究目录的,因为图书馆其作用就体现在沟通上--它是书和读者之间的桥梁,而图书馆目录正是这种桥梁作用的具体表现;没有目录,图书馆的作用就无从谈起,这是常识.是常识就无须多谈,但这使我想到了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刘蓉  王东维 《历史档案》2007,(1):55-57,80
图书分类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曾说:“类书,犹持军也。若有条理,虽多而治;若无条例,虽寡而纷。类例不患其多,患多之无术耳。”郑樵的话形象生动地说明,分类如有系统,分得细密,书籍再多,也能条理清楚。如果没有系统,就会杂乱无章。类例不明,图书失纪,也就更谈不上研究了。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献,首先就要掌握古代史籍的分类,而史籍分类,则主要体现在历代编修的诸多目录书中。史部目录的形成,又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清代学者对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书类书目的增补情况,并对其特点及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增补书类书目的变迁,厘清各个时代的书目区别、消长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以为读者有效地利用尚书学典籍提供一份比较全面、可信的书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目录沿革的历史内在对应着经学发展史。在经学大背景下来审视目录学分类的经、史关系,可以发现经、史两部代表了国家意识形态,经、史处于离王权中心近的位置;而子、集则处于离王权中心较远的地位。还能总结出如下变化规律:但凡在经学正统期,比如汉、唐,目录分类明显重经、史;但凡在经学嬗变期,如宋、明,则经、史、子、集分类都有打乱,且不强调承载道统,因此在对待经、史、子、集上没有特别明显的轻重区分。而清代既是经学最后的复兴期,也是书目分类上四部法集大成的时期;但到了清末,书目分类为“实用”所突破,正如经学在经过清代最后的辉煌之后走向了没落一样,书目也无法再恪守四部分类,经、史的特殊亲缘关系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面对历代备受尊崇却又束之高阁的佛教大藏经,明末高僧智旭潜心阅读二十余年,并在分类、编排、解题方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编成独具特色的解题目录《阅藏知津》,在佛教界和目录学界瀛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4.
陈振孙是南宋时期著名藏书家和目录学家,《直斋书录解题》是陈振孙的学术代表作,堪称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本文从陈振孙编撰《直斋书录解题》入手,探讨其历史地位及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清代苏州藏书家版本目录学成就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愉庆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133-134,144
通过对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张金吾的《爱日精庐藏书志》、潘祖荫、叶昌炽《滂熹斋藏书记》、孙从添的《藏书纪要》以及黄丕烈和顾千里在版本题跋方面的成就的介绍、分析,回顾和总结清代苏州藏书家在版本目录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强调其版本目录学研究,对后人鉴定版本目录、考证版本源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耿文光的《万卷精华楼藏书记》成书于清末光绪年间,传统目录学在这一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官修的《四库全书总目》《天禄琳琅书目》以及之后的私家藏书目录从编排上和著录上都为后来的目录编辑者提供了参考和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记录读书心得和指导读书的札记类著作。耿文光积十多年之力,前后四次改变体例,终成《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与以往目录不同之处在于著录方式和指导读书方法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阶段对中国文献学学科体系的研究流派做了简要介绍,重点论述了20世纪中国文献学研究体系化后的古典文献学、现代文献学、大文献学及专科文献学的各种代表性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赵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7):143-148
编纂于清代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对子部典籍的总结和评介中,系统地表现出诸子学思想和价值判断。其诸子学思想与清代的文化政策有关,和清代前期学术思潮有关,同时也和乾嘉时期学界的学术理念紧密相连,反映了清代前期学术发展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思潮发展的趋向,对推动清代诸子学的复兴起到积极的推扬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龙 《图书与情报》2012,(4):141-144,2,145
宋人笔记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极高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四库馆臣的关注,约有500余种传世至今。四库馆臣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精神,严格著录"广见闻"、"资考证"、"裨劝戒"的"说部之佳本",并公允评论之,从著录中可以管窥四库馆臣对宋人笔记的学术认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CALIS联合目录数据和国家图书馆的中文书目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实例列举CALIS数据与国图数据著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提出加强书目数据规范化建设的措施。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图书著录规则,使我国的书目数据更为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