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云  潘吉 《家庭教育》2005,(3B):54-54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刚(系化名)硬说他没玩过水;嘴边明明沾有巧克力的痕迹,小红(系化名)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让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的父母伤透心神却又倍感迷惑。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撒谎行为?我认为弄清楚幼儿撒谎的动机,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1)“暗示”型撒谎这是一种由于成人语言暗示而引发的幼儿撒谎。现实生活中属于这一类型的幼儿谎言屡见不鲜。譬如,见到孩子满身污泥,家长质问:“是不是邻居家的孩子弄的?”看到家里的花瓶碎了,就责问孩子:“是不是小保姆打坏的?”……成人不正确…  相似文献   

3.
巧克力 功能:给身体"打气" 巧克力能满足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营养素,在体力消耗大的旅途中为孩子提供必要的能量.而且,孩子感觉累时吃两块巧克力,会使血糖缓慢升高.延缓疲劳、提神醒脑,让孩子玩得更开心. 小提示:巧克力热量较高,最适合上午九十点钟或下午四五点钟孩子体力消耗较大的时候吃.  相似文献   

4.
明明裤子上满是水渍,小凯却硬说自己没玩过水;嘴边沾着显眼的巧克力痕迹,欣欣却偏偏不肯承认吃过巧克力。诸如此类的谎言在三四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这让年轻的父母大伤脑筋——当孩子撒谎时,究竟应该怎么办?分清原因,对症下药根据动机不同,3岁~6岁孩子的谎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幻想”型撒谎 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分不清想像与现实,因而常把想像的事物当做现实。在想像的过程中,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过的故事、看过的事物经过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  相似文献   

5.
在幽默中学习礼仪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女主人给来访的客人准备了食物。她的孩子在大家品尝之前偷吃了巧克力。女主人微笑着问孩子:巧克力是为客人准备的,是不是你的小恐龙多利(玩具的名字)偷吃了巧克力?孩子不好意思地回答:一定是它,它看到巧克力时嘴馋了。女主人继续温和地对孩子说:哦,那  相似文献   

6.
查理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在他生活的小镇上有一家很大的巧克力工厂。这个工厂非常神秘,从来没有人看到过有工人进出。威廉是这个巧克力王国的头儿。他很想找一个孩子做他的继承人。于是他宣布了一个比赛:拿到金券的孩子不但可以得到许多的糖果和巧克力,还可以参观他的巧克力工厂。查理和其他四个孩子得到了金券。这次巧克力工厂之旅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惊喜……  相似文献   

7.
瞿昙 《顽皮娃娃》2006,(11):12-13
冰淇淋一家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听话的巧克力冰砖,老二是爱漂亮的草莓蛋筒。两个孩子想要出去旅行,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9.
巧克力味道香甜,小朋友们都爱吃。有的家长以为巧克力营养丰富,就让孩子多吃。但营养学家指出,巧克力不是儿童食品,不宜多吃。  相似文献   

10.
谁会帮你?     
《少先队小干部》2010,(11):32-33
小手与大手 有个聪明的男孩跟着妈妈去杂货铺买东西。妈妈是常客,老板当然很客气。老板看见孩子盯着柜台上玻璃瓶里的巧克力糖果看,马上拿下来,打开瓶盖,让他自己抓一把。可是,孩子眼睛不离开糖果,却把头摇了摇。  相似文献   

11.
换一个思路     
糖果、饼干、巧克力、雪碧、可乐、娃哈哈……一提这些东西,每个孩子都会立刻兴奋起来。的确,现在的孩子,哪一个离得开呢?可是,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零食,给还是不给,这是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那活泼好动的宝宝,吃巧克力时弄污了小手小脸,或是在雨后的水洼中乱踩而弄湿小裤小袄,你会怎样? 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呵斥,有的是声色俱厉的呵斥:“你看看!刚给你洗了就弄成这样,真该打!”紧接着是一个狠劲把孩子拽过来,用手没好气地往孩子手脸和身上大擦一通,而本来兴高采烈的孩子,此刻却吓得傻呆呆,疑惧、委屈的双眼滚动着泪水……这景象似乎司空见惯,很少有人以为有什么不妥。然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怀特却由此入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提出了抚育儿童的正确方法。他写道:“如果一个两岁的孩子跑到母亲跟前,脸上带着欢快和兴奋的表情,衣服和手上沾满了巧克力,对此,  相似文献   

13.
一日去一位朋友家作客,朋友抱着孩子开门迎接。这时,孩子从衣兜里掏出一块巧克力,剥开纸正要往嘴里送,看我拿眼瞅他,便举起巧克力,递给我:“阿姨吃巧克力。”好甜的嘴呀! 我接过来,扮个鬼脸,把巧克力往嘴里一抛。可是不想这小家伙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朋友马上拿出一大包巧克力,费了一番口舌,才止住小家伙震天的哭声。这样的事,许多人或许都遇到过,并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凡是孩子给的东西,都不能吃、不能玩,  相似文献   

14.
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威利·旺卡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生产的巧克力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然而,他的工厂整日大门紧闭,从未见有人出入,这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个谜。有一天,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威利·旺卡将在全世界挑选5个幸运的孩子参观他的巧克力工厂,并且其中一个最幸运的孩子还将会得到一份额外的礼物。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我有幸观看了南斯拉夫一部儿童电视片《爸爸,请你蹲下来》,片长仅3分钟却获得了国际大奖。影片主要讲了爸爸领孩子到商店买东西。商店老板为照顾广大儿童的视觉,有意把玩具、巧克力、饮料、连环画册等儿童商品摆放在柜台底层。孩子为  相似文献   

16.
大家还记得这个场景吗?奥运女孩林妙可说金牌的感觉像巧克力,王小丫由衷感慨真是个孩子。王小丫的内心独白可能是:原指望你说点高境界、好发挥的吧,可你却说成了食物。这个场景真的让人很开心,同时也让我很受启发。看着那一脸的欣喜、羡慕、向往,如果我是王小丫我也许会说:真好,以后你也会拥有这样的巧克力!作为家长或老师,强化这种好感觉会促成孩子相关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武哲 《家教指南》2009,(10):31-31,40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我们会生气,尤其是我们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又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幼儿教育中,“骗”是一种十分普遍而且短时性收效较高的手段。这种手段本身不带有任何邪恶的思想,而且顺理成章,没带道德谴责,似乎还很高明。在超市里看到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从柜架上拿了包白色巧克力,孩子的母亲自认为白色巧克力不及黑的好吃,就趁孩子不备将它换了。孩子转眼看见自己心仪的白巧克力变成黑的,吵吵嚷攘要换回来,任凭她母亲怎么解释黑巧克力的美味也不能打动她的决心。最后,母亲只得使出杀手锏:“咱不吃白的,白的里面有小虫,黑的里面没有。”孩子半信半疑地看着她母亲,然后紧紧地拿着黑巧克力走了,而母亲,以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9.
我觉得培养孩子关心同情他人,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是孩子今后做人的基础。儿子鸣鸣入托于我所工作的幼儿园,这为我教育孩子带来了方便。孩子两岁的时候,一次,二姨来托儿所看他,带了一块巧克力。孩子十分高兴,说声“谢谢二姨”就想吃。丹丹小朋友平时总跟我们鸣鸣一起玩,看见鸣鸣的巧克力,吵着也要吃。我见此情况,毫不犹豫地将鸣鸣手中的巧克力分了一半给丹丹。可鸣鸣不依,大哭起来。我想,半块巧克力算不得什么,鸣鸣的无视同伴,只顾自己不容忽视。我好言劝说,但鸣鸣仍然不依。我便毅然把鸣鸣的  相似文献   

20.
巧克力魔棒     
当少数人还在为点石成金做白日梦的时候,童话镇的孩子已经发明了巧克力魔棒。巧克力魔棒当然是巧克力做的,形状和警棍差不多,但是比警棍可漂亮多啦。巧克力魔棒上有着五颜六色的按钮,有饼干做的,有冰糖做的,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