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战略家、科学家、思想家、系统工程师。他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系统工程、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领导中国"两弹一星"研制的科学实践中,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中,都做出了不朽的功勋。钱学森著作丰富多彩,涉及领域广泛,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对钱学森的著作进行整理,是进一步研究研究钱学森战略思想前提和基础,是非常有必要和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确立了中国学派系统科学的研究方向。他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是科学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他独创性地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钱学森指出,未来将会出现第六次和第七次产业革命以及组织管理革命,有关信息网络建设、大农业、人体科学和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是系统科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从横向上,钱学森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分为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和基础科学三个层次,科学技术认识的基础是前科学;从纵向上,他从"科学是随着矛盾的产生而发展"的观点出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新学科。还将文学艺术、军事科学技术、行为科学技术、地理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技术等纳入到科学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现年85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肝引起世人瞩目。这部书展现了艺术与科学汇流的历史趋势和美妙的前景,给文学艺术送来了批判地继承传统、超越世俗、预见未来世界的美妙信息。曾以《工程控制论》这部开别性的著作闻名世界的钱学森,在他的脑海中不仅拥有一个广阔无垠的科学世界,而且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作为钱学森年轻的同辈人钱学敏在“编后记”中写道:钱学森从小受过良过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日本留学生,一生爱好文学艺术,钱学森自…  相似文献   

6.
钱学森倡导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技术,管理科学是它的基础科学。钱学森从人类活动的广阔视野,从运筹学概括出事理和物理的概念,推动了从研究物质的科学向研究事理科学的转变。同时,他通过对西方行为科学的分析与批判,将伦理学与法学纳入行为科学,拓宽了中国行为科学的视野。从战略科学家的角度,钱学森通过创建系统科学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吴铭 《成才之路》2010,(36):I0007-I000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学界泰斗钱学森虽已离世,但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至今无解。在人文艺术领域,同样弥漫着中国式的"大师焦虑症"。很多人在问:在今天这样一个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伟大复兴的时代里,能够与前辈比肩而立的新一代大师却千呼万唤出不来,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航天工程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对传统的工程方法进行了分析、概括和总结,进而带领一大批科学技术专家,经过20年的努力,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国的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他提出要把系统工程、系统科学发展到大成智慧工程和大成智慧学,这一观点为创造学方法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同志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早年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的贡献。数十年来,他以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满腔热忱地投身于我国国防科研事业,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潜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论,发展成为系统工程理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科学活动。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尚品德,他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为了表彰钱学森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为了便于广大读者了解钱学森同志的生平、思想以及他的学术成就和他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建立的功勋,本刊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一集)》中“钱学森”一章摘要刊载在这里。标题是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中国教育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留给后人无限的思考。他把自己科学上的创新部分归功于艺术上的启迪。国内大学正普遍缺乏这种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影响到自身人格的发展,最终也会影响到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的支撑。我国大学只有将人文教育准确定位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结构,总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的观点。他建议建立科学技术业,并将其作为新产业革命带来的第四产业。同时,他坚持要开展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此外,根据我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经验,他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工程理论。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历史气候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震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创办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使我国的自然国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具有很崇高的科学精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曾提出过"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是一种过分把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实验基础本质化的观念。另外,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思维特点,也限制了他对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能够作出更高的认识。他奠基、开创和领导的"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了传统而研究传统,更大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开发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这种开拓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为了继承他的精神,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在保持几十年来的分科传统的同时,还要开拓综合性研究,以发掘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宝贵矿藏,促进和实现全人类的现代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5.
1.民族脊梁钱学森材料传真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运用方向(1)理想与追求;(2)自主创新;(3)崇尚科学;(4)赤子之心,爱国精神;(5)中国人的骨气;(6)百折不挠,顽强拼搏;(7)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十年来有关钱学森研究的论文类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有关钱学森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以论文的学科门类划分、学术期刊发文测评,以及研究成果的学术反应(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两个维度)为量化参照,推导出钱学森研究的基本走势和未来走向,从而梳理出"钱学"的主要研究亮点、热点和难点,为研究者提供背景性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地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钱学森地理科学思想体系,为地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价值、地理科学精神、地理实践力等方面论述钱学森的地理科学贡献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意义,分析钱学森的地理科学贡献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应用建议,以期引领中学地理教育创新,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8.
钱学森坚持与发展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他总结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创造性地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文章通过蒸汽力革命、电力革命及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函数关系的重大变化的分析,证明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不断加强。钱学森认为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提出要建立"科学技术业",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将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建设科学技术业的支柱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胡重光 《湖南教育》2009,(12):18-20
钱学森去世了!科学巨星陨落,国人同悲。钱学森的离去,让人慨叹:什么时候我们能够看到第二个“钱学森”?钱学森是老一辈科学家的典范,在他身上有一个科学大师的所有美好品质。他的学养和人品,他的探索和创新,他的爱国和奉献,堪称楷模。很多人追问钱学森反复思考提出的问题(舆论称为“钱学森之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怎样培养杰出人才?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策划了这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