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是对高等教育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对当前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食品类专业"双创型"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以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当前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出:一是时代呼唤培养"双创型"人才;二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三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使经济管理类"双创"教育具有更为优越的条件,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构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拓展第二课堂、改革考核方式、优化师资...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建水紫陶"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使之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之中,以工艺美术(紫陶)专业为例,通过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认识,从对接行业需求设专业、对接行业标准建基地、对接"双创"需求建模式、对接紫陶标准建课程、对接培养模式育师资、对接竞赛展示激发创新思维、对接创业实践搭建真实平台、对接企业文化营造文化生态等八个方面,探索了构建紫陶"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正>"双创"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就像体育竞赛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一样,既有交集又有差别。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双创"人才培养的基础,"双创"人才培养也可以算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成果展示。其差异性表现在,"双创"教育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拔尖型人才,培养对象是有创新潜质、创业冲动、相对"精英化"的群体,培养的路径通常是"研发+实验"模式;职业教育培养大众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改革需要高校培养与供给相应的"双创"型人才;高校必需从"双创"型人才培养和供给一侧作出相应改革,才能有效发挥自身职能、保证生存发展。本文从供给侧改革内涵出发,探究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关系,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围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创新创业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定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组建的"三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既具有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在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类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农科类的"双创"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对农科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概述了双创型人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剖析了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创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从制定多层次培养方案、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和搭建合理的双创教育平台五大方面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方式。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有利于双创人才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校为实现"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意识培养—素质提升—实践成长"分阶段的新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大学生进行培养。这一模式具体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意识渗透阶段、素质提升阶段、实践成长阶段、评估总结阶段。为我校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和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晖 《教育教学论坛》2019,(21):165-16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举、强国之道,有利于中国产业、企业、分配等方面的结构优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经济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要把培养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为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基于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双创"实践平台的优势,分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研究生人才。最后,给出在新常态下构建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面对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校内外合作主体意愿不足的困境,基于共生理论,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共生体系,提出构建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共生模式、打造多元化的共生环境的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以期能够为应用型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双一流"建设为新时期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树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学科发展基础、创造了基础条件平台。本文从嵌入性、内生性与裂变性视角构建了"双一流"建设与专创深度融合的内在逻辑,设计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的师生同创模式、开放式模式以及"孵化器+"模式,指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创深度融合的"人才—创新—文化—成果"四螺旋路径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多重PDCA循环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双创型"成人教育是一种面向成人学习者的教育,其目标在于培养成人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提升成人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双创型"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提升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内的"双创型"成人教育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办学力量薄弱、办学热情不高以及效益与责任不相匹配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对成人教育的定位认识不清,体制、机制建设滞后甚至僵化,不能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以及对成人教育整体认识的不科学等。有鉴于此,高校在发展"双创型"成人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科学定位其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等提升我国高校"双创型"成人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以"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题,阐述了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双创"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即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建立科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现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校多数为应用型的学校,那么在培养"双创型"的人才占有一定的优势.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开始由传授基础知识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以赛促学"、"项目"教学、意境教学等五方面探讨民办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依托地方合作产业园区构建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分析农业高校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索依托产学研园区培养"双创"型食品专业人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具有"两型"意识、知识和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平台是培养"两型社会"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为满足"两型社会"建设需求,必须全面贯彻"两型"教育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两型"教育实施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我校电子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过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等方面全方位融入"两型"理念,提高学生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培养"两型"理念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众创背景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在此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作出调整和改变,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据此,本文基于众创背景,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蓝领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文章阐述了"双证融通,产学结合"数控人才培养模式的"六双"特征.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现蓝领型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