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公元一六四○-一七一五年),山东淄川蒲家庄(今淄博市)人,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他的作品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和《聊斋俚曲》等著作。蒲松龄二十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成书在四十岁前后,以后又不断增订、修补,年五十始写完。在这样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人竞传写,远迩借求”,流布很广,所以《聊斋志异》版本较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无论是著作等身的专家学者,还是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尽管成功的道路千差万别,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一种执着、顽强、一丝不苟、一往无前的精神。《聊斋》作者蒲松龄把这概括为一个“痴”字,他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新华社四川分社高级记者孙忠靖,对于所从事的新闻摄影工作,就有一股“痴劲”。38年来,他一直活跃在采访第一线,炼就了一手过硬  相似文献   

3.
有的通讯员问我:怎样才能做到深入采访?采访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和要领?我根据自己的体验作以下回答:要把稿件写得充实、生动,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哪里来呢?这就要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作家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也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  相似文献   

4.
在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评奖中,海军航空兵创作室徐宝琦创作的长篇小说《青石门》获文学类一等奖。为此,我采访了这位曾以《二嫫》而饮誉文坛的实力派作家。《青石门》是海军政治部实施“长篇工程”中的一部。整部小说以“大叙述”的手法,讲述了人民海军初创时期在东南沿海清剿海匪的故事。军内外评论家雷达、黄国柱等对该部小说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一部语言大气,故事曲折,个性鲜明,引人入胜的优秀作品。徐宝琦说,他曾两次参加海军和海航在舟山群岛举办的文学笔会,十分留心地搜集了当地流传的有关海匪的故事,此后,他又查阅了大…  相似文献   

5.
正书斋原指藏书室,现泛指读书的房间,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明志,或者自勉。春在堂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深入”的第四种境界──“神”入“神”,精神也,是作品的精华。“神”入,即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深入被采访对象的精神境界,善于提精选粹,使自己的作品神采飞扬。法国新闻界有一位名人,他采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一位记者采访时间他写了多少字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写文章不计算字数,而计算思想。”这位名人的回答很有味道,值得深思。思想精华是新闻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生命的活力,没有思想的作品只是一个文字“僵尸”。思想是一根红线,可以将散乱的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艺术品;思想是智慧的闪电,它使新闻…  相似文献   

7.
王连华是一位驯养动物的绝对专家,证据是:一、许多电影、电视剧、广告片中有关动物的戏,都是由他导演完成:包括《霸王别姬》、《聊斋故事》和《方世玉》。二、他跟新闻界搞动物报道的记者都很熟,一些报刊电台常请他去讲动物的故事。三、与动物打了30多年交道,他所讲的,很多都是业内的“门子”,即本行的门道。老王说,为保护动物做事,他不怕犯忌。  相似文献   

8.
擅长写数学科普作品的李毓佩的作品“数学奇境故事从书”(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数学童话故事》、《数学侦探故事》、《数学斗智故事》、《数学探险故事》四册,是一套生动有趣、可读性强的优秀少年科普读物。作为科普文学作品,作者善于把知识性和思想性、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一个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引导少年读者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荒岛历险》中讲述我国参加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竟赛的初二学生罗克乘坐的飞机途中失事,他落到了神圣部族居住的海岛上。罗克运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我与《聊斋》不解缘路景云[夏县]我是个有点志怪癖的人,中外文学名著虽读了不少,但独对志怪传奇最感兴趣,尤其是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的同桌带去一本连环画,书名叫《宫梦弼》。他看完后借我看,我急不可耐,上着课便...  相似文献   

10.
黎明 《档案时空》2003,(9):24-25
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英国人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亮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时,肖克向索尔兹…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具有自觉儿童文学意识的作家,汪晓军投入于儿童文学创作已接近20年,期间他以不同的文体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双木老师的荒诞故事》是近年来作家在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2.
每位作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虽然难免稚拙,但作者自己总是倍加珍惜的。 1978年,我国著名作家周立波病重住院治疗期间,对前往医院看望他的长媳徐裕豪说:“我开始写作是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我 21岁,曾经写过一篇小东西,叫《买菜》,投到上海《申报》馆,很快被登出来了。这是我公开发表的最早的作品。”周立波还叮嘱说:“你们如果能找到它,就拿来给我,我想再看看。”令人遗憾的是未等到家人将刊载《买菜》这则短稿的旧报找到,周立波就逝世了。   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在临去世前还念念不忘他在数十年前公开发…  相似文献   

13.
余志刚 《中国广播》2006,(6):75-75,74
我采写的广播新闻故事《一元五角钱三十八年情》荣获2005年度浙江省优秀广播作品二等奖。这对于走上新闻岗位不久的我来说是个莫大的鼓舞。《一元五角钱三十八年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38年前,一位山村女校长不忍心看到她的学生因  相似文献   

14.
小评《废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看过一些贾平凹的作品,认为他有才气,写得不错,印象很好。这次一看《废都》,使我不敢相信是他写的。改变了我过去对他的看法。以写这些东西讨好、吸引某些读者,这是作者的悲哀。看来,他并不尊重自己过去的成就,而愿意拿自己的艺术生命作践自己。 有人说,他是在写哲学。是的,他是宣扬庄子的人生哲学,宣扬的是庄子的消极思想。庄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他的学说里有许多进步的积极的东西,但是也有许多消极的思  相似文献   

15.
00 3年 9月 1日 ,《大众日报》刊发的一篇《蒲松龄作品被美一出版公司侵权近百年》报道引起文化、出版、法律各界的关注 ,也成为民众一时关注的焦点。该报道披露美国大学学会出版公司出版的已畅销近百年的《少男少女丛书》 ,使用了蒲松龄的两篇作品 ,但该书中两篇文章作者均署名为FrancesCarpenter。为此 ,国内已有多位专家、学者联合召开了“蒲松龄作品权益保障座谈会” ,探讨妥善解决这一事件的办法。众所周知 ,蒲松龄是清末著名作家 ,按照惯常考虑 ,我们会因其作品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淡漠对其著作权的保护。仔细回顾一下 ,对公有领域中…  相似文献   

16.
清人刘大(?)写了一篇《论文偶记》,提出了文贵奇,文贵变的论点。这的确是经验之谈。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及“异史氏曰”,都讲究奇,讲究变。文贵奇,要与众不同,不落窠臼,立意不落俗套。蒲松龄的孙子蒲立德在《聊斋志异跋》中就提到:浦松龄“撰古文辞,亦往往标新领异,不剿袭先民”。这样的例子在“异史氏曰”中是不少的。例如:在《杨大洪》这篇故事之后,他写道:“公生为河岳,没为日星,何必长生乃为不死哉!或以未能免俗不作天仙,因而为公悼惜。余谓天上多一仙人,不如世上多一圣贤,解者必不议余说之傎(颠)也。”此等议论,很有新意。《聊斋》中  相似文献   

17.
经常翻作品剪贴,还会找到不少写作题目。一次,我在翻阅剪贴本时,发现自己发表的《一位好媳妇的苦恼》的通讯,里面还有东西可挖。于是,在继续采访以后写成了《从孝子为娘买麻将说起……》和《孝顺别议》两篇言论,分别被《山西日报农村报》和《老年报》采用。每年年终,厂里写总结的任务都是我的。由于我在平时注意收集和整理自己的作品底稿和作品剪贴,资料不但系统而且齐全。因此,既节省了时间,写起来也顺手多了。我在申报职称时,这些资料档案用起来十分方便。我的孩子经常阅读我的作品,使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有几篇小作品还发表了。我的稿费存折日积月  相似文献   

18.
何霞 《视听界》2004,(1):53-54
2002年元月初开播的《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之一陈鲁豫在告别《一点两岸三地谈》后再度担纲的一档访谈节目。节目每周一期,每期采访一位嘉宾。《鲁豫有约》采取的是一种“说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访谈对象曲折的人生经历,给观众以心灵的感触与人生的启迪。节目播出一年多来,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的《子笏》一诗作于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路大荒先生编订的《蒲松龄集·聊斋诗集》误系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几种《蒲松龄年谱》以此诗的系年为据系蒲松龄诸子的生年,因而多有讹误。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蒲松龄《子笏》一诗的作期和蒲松龄诸子的生年问题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编辑部:贵刊的前身《新闻业务》1986年第10期刊登了我写的一篇采访札记:《旅途奇遇》。文章刊出后有的同志来问我,“你所写的事儿是真的吗?”言外之意是非常明白的。更有不客气的,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好家伙,编得挺圆。这算小说还算新闻?”开始,我对这些都一笑置之。我有什么必要编一个故事当新闻作品发表呢?其实,这番奇遇本来并没有准备写出来发表,与一个外国人萍水相逢,当时实在没有想到问问他的尊姓大名,与他的交往只不过是尽尽义务,想帮这个异国大孩子一把(作为一名记者,这也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教训)。后来又有一位同志来问我,既然是亲身经历,为什么偏偏不知道那位日本青年的姓名?作品发在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