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名日本间谍,在刺探东北军情时,先后被捕并被处决。日军占领金州后,多方寻找到他们遗骸,将其埋葬在金州城北虎头山上,因三人姓名中均有一崎字,虎头山被日军改名为三崎山。三崎临刑的金州城西门外玉皇庙附近,则立起三崎处死地纪念碑。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后,日军退出辽东半岛,旅顺大连随即被沙俄强租,三崎处死地纪念碑和三崎墓全部被毁。十年后,日俄战争爆发,日军重占旅大,在虎头山大兴土木,为三崎立起了殉节三烈士碑,高五米宽一米,直到1945年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有不少欧美外侨留在旅居城市,成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杭州沦陷之初,在杭城的部分外侨也遭遇了日军暴行,其财产被抢劫,人身遭受伤害。面对这些暴行,杭州外侨以美侨为首,试图通过外交途径,予以抗议,并谋求解决。日方派遣调查团来杭进行一场“形式主义”调查,以“误会”搪塞了事。随着“维持会”等傀儡组织的成立,杭城秩序开始恢复,但日军仍然肆无忌惮地对城中中外难民实施暴行。外侨们筹建红十字会杭州分会等开展自救和救济,凭借条约特权,利用宗教信仰,向日军谋求正常活动的权利,在争取日军中基督徒的同情、获取外出通行证、交涉伤兵难民救济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对于这些“成效”,不应评价过高。日军的“形式主义”调查和对外侨的宽容与许可,本质是日军统治沦陷区的隐蔽“宣抚”手段。杭州沦陷初期外侨对日交涉与日军的因应,折射出沦陷史书写应当剖析“大写”或“小写”的民族国家叙事问题。  相似文献   

3.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日军预定的战役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要冲,摧毁我空军之主要基地,破坏沿海防务,打击我野战军等企图。日军从1944年1月开始战役准备(日军称“一号作战”),动用了日军中国派遣军约50万人实施作战闭。  相似文献   

4.
根据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蒋就有“三日亡国”论,他认为中日力量悬殊,一旦开战,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因此北伐军要刻意避开日军。日军在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蒋对此提出“不抵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的对日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必有一战”成为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5.
金州农民画源远流长,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期,形成第一次发展高峰,一批代表性作者创作出大量影响全国的经典之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十年来,金州农民画的发展渐趋式微,出现范式固化、群体结构单一、表现主题老化等系列性问题,相关学术研究寥寥无几。作为中国代表性农民画之一,迫切需要抢救性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作为民间艺术瑰宝,农民画的革新发展必须植根于民俗文化,贴近时代生活,重塑“乡间原野”的本体价值。以研促创是金州农民画革新发展的新动能。在数字媒体背景下,通过建立电子档案,运用交互技术加强传播,通过“馆校”协同推进浸润美育,从而提升金州农民画可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6.
税光华 《新高考》2010,(3):39-39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省军政长官龙云、卢汉应国民政府抗日要求,组建一支约20万人的抗日部队,开赴徐州会战参加台儿庄战役。这支滇军在台儿庄地区,英勇顽强,不畏强敌,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由于滇军的这种英勇善战精神,当时的日军称其为“南蛮兵”、“猴子军”,日军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7.
二战期间,日军在华大量开发和研制化学武器。齐齐哈尔的“516”就是和哈尔滨臭名昭著的“731”一样的毒瓦斯部队。日军投降前将大量的毒气弹或就地销毁或掩埋,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其中齐齐哈尔就是重灾区。震惊中外的“8.4”毒气弹事件再一次控诉了日军的侵华罪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百团大战的规模,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华东师大2011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表述为“八路军对日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高教版《中国现代史》教材(王桧林主编)表述为“抗战期间八路军发动的最大战役”。那么,哪一种说法是准确的呢?笔者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表述较为准确,认为其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而不是最大规模战役。华东师大2011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教版《中国现代史》教材认为其是八路军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也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28年“五三惨案”5月3日,日军向济南发动进攻,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日军在济南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5000多人,造成“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同年10月,中日就此惨案举行谈判,1929年3月29日达成协议:由中日双方组成调查委员会,就地调查解决,南京政府负责保护在华日本人之生命财产安全;协定换文两个月后,日军撤出山东。  相似文献   

11.
1.两国教科书中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叙述中国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30多万人被害。——以上均引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日本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正在演习的日军开枪的事件。翌日晨,日军与中国的国民党进入战斗…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 ,鄂南人民的敌后抗战 ,是中国第九战区军民粉碎日军“三犯湘北 ,直取长沙”军事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分散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配合正面战场 ,打乱敌人的“以战养战”企图 ,加速了会战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3.
1938年秋,日军侵入湖北境内后,便开始设置慰安所.在汉口和武昌,日军建立了不少慰安所,汉口积庆里、武昌斗级营等成了日军的“花街”.湖北其他地区如荆门、新堤、峰口、新洲、鄂城、葛店、孝感、当阳、应山、嘉鱼、赤壁、沙洋、随州、浙河、通城等县市、城镇甚至村庄里均有日军的慰安所,其中不少是日军直接建立和管理的.大量证据表明,日本政府部门和日军共同建立了“慰安妇”——性奴隶制度.在这些慰安所中,埋葬了像袁竹林、毛银梅、宋神道等受害者的青春、欢乐与幸福,留下了她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神勇军魂     
赵登禹将军于“七七事变”后二十一日殉国。当时日军占领北平,将军率部队支援,可是,将军没有料到,他率部北上的军情,已被汉奸潘毓桂出卖给日军。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旅顺后,凶残地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在1994年传统的纪念亡灵的清明节之际,大连地区人民缅怀死难同胞,重新清理万忠墓,安葬遗骨.通过清理出的大量遗物,回顾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惨状,令人发指.怎样看待这页历史,如何认清日本政界千方百计地缩小其影响,甚至粗暴地篡改历史等问题,确实值得研究和澄清.一、日军前线指挥官亲自部署了旅顺大屠杀对1894年11月21日~25日,日军在旅顺之大屠杀,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皆认为是日军“自发”的“报复”行为.事实果真如此吗?首驳“自发论”:(一)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于战前命令自己的部下:如果见到敌兵(清兵)一个不留,哪怕是放下武器之士兵也不要放过.(二)日军进犯旅顺前,山地曾下令:“抓住非战斗员也要杀掉”.言外之意:可以屠杀无辜百姓.按:以上两条表明,日军在旅顺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屠杀,是其将领下达总动员令后之行为.(三)山地元治在旅顺清楚知道日军第三联队肆意屠杀放下武器的清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包括妇女儿童.对此,他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嘱咐官兵对屠杀之事“不允轻易对外泄露”.(四)外国记者指出:日军之屠杀,其统帅却视而不见,“督兵之员不能临时禁止”.美国记者James·Creeiman(  相似文献   

16.
最早放映的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内容的纪录片是1938年1月18日开始在香港“皇帝”、“皇后”两家戏院同时上映的反映美国军舰“巴奈”号在南京附近被炸情形的影片。这一事件发生在日军占领南京前一天,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冒危险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该片前半部揭露了日军进攻南京  相似文献   

17.
大谬     
“国民党军队”及其指代用语“中国军队”在课本中曾多次出现。前者如 :课本第 3 1页 :“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 ;第 42页 :“(新四军 )在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 ;第 43页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处于消极应战状态”。后者如第 2 7页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第 3 0页 :“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被迫全线撤退” ;第 3 1页 :“日军对中国军队忻口防线 ,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 ,……” ;第 3 2页 :“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指挥中国军队 ,…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日军于一九四四年入侵黔南后立即撤退的原因作了探讨。认为日军为追歼国民党军队而造成“黔南事变”,当其目的达到后为避免过于前出而造成桂柳态势的弱点,故攻占独山后立即撤退。日军入黔过程中虽遇种种困难,但不是立即撤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薛涛 《中学科技》2008,(7):43-43
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段画面:八路军新一团团长李云龙命令炮手“柱子”用迫击炮炸掉几百米外的日军指挥部。只见“柱子”架好炮,伸右臂、眯左眼、调整好泡口角度,装炮弹……只用两发炮弹,就端掉了日军坂田指挥部。  相似文献   

20.
经验之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昌延地区由于处在“伪满州国”、“伪蒙疆”和“伪华北”三个不同政治、军事统治区的结合部,面对着三方面的凶恶敌人:东北部地区属“伪满州国”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满州军;西北部地区属“伪蒙疆”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蒙疆队;南部地区属“伪华北自治政府”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治安军。这三个伪政权虽然相互间也有矛盾,但因为都是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主子,所以在镇压抗日军民方面是可以协作和协调步调的,其政治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