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谨 《大观周刊》2006,(37):10-11
或许我们都信誓但但的说要么不嫁,要嫁就嫁最爱的人。可是什么是爱呢,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含义越发难解起来,默默守候是爱,决绝离开也是爱。相知相惜是爱,体贴关怀也是爱,可是有时候我们只能拥有一种。这个时候,你要怎么选择呢?彭佳慧有一首歌《不一定》:不一定最爱的人就能就能相伴一生只要能知足,只要不吃苦少了爱也能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投稿派”     
叶圣陶老先生说自己是个“投稿派”,他不轻易答应编辑的约稿,有了合适的稿件却会主动给你送上门来。有次我随丁景唐先生一起,专程到他府上拜访,请他就三十年代的新文学写篇东西,他连连拱手说“不行,不行”。我们再三恳请,他还是婉言推辞:“我可以考虑考虑,但不能接受约稿。”直到送我们出门时,叶老还风趣地说:“我可是一个铜板也不欠呵!要是答应下  相似文献   

3.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4.
实行对外开放,引进了不少外来词,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外来词,却被我们的一些报纸、刊物滥用了。如1月11日广州日报三版的《市场动态》中有一条消息,标题为《迷你型立体声耳机》。如果你以为“迷你”是“迷恋着你”、“使你着迷”的意思,那就错了。事实上,不少人就是这样望文生义而误解了的。“迷你”是英语单词  相似文献   

5.
新闻要“新”,这没有什么异议,而且许多人能做到。新闻要“深”,这也没有什么异议,但许多人却难以做到。很多新闻单位都有这种情况:有的同志很勤奋,哪里有新闻就扑向哪里,一年下来写稿发稿上百篇,可年底评好稿时,却拿不出一条像样的稿子。而有的同志写稿不多,却写一篇成一篇,有如扔重磅炸弹似的,作品的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道理明摆着:你的稿子浮光掠影,除了现象还是现象,干巴巴,如碗里的水,瞧一眼就见底了,没有波浪,没有深度,不值得琢磨。而人家的稿子,有事实,更有思想,读一遍觉新鲜,读两遍受启发,读三遍四遍…  相似文献   

6.
记者这种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万花筒般的世界、万花筒般的事物、万花筒般的采访对象。如何在万花筒中捕捉最绚丽的画面,这就需要记者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有了一双“新闻眼”,表象中能看出精彩,看出本质和内涵;有了一双“新闻眼”,就会在有些同行对同一事物还处于淡漠状态时,你已经酝酿出一种冲动。 表象中看出精彩,就是在同样的题材中你的眼光高出一筹。或者这本来是个新闻,但有人是见多不怪,有人是不以为然,有“新闻眼”的记者在这种常态下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有眼光。以1995年中央级报纸的几篇新闻为例,《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奇迹。虽然我们现在生活还不富裕,但眼福却不浅。电视覆盖广阔。打开电视机,你可以看到不止一套节目,中等以上城市则通常有五六个频道可供选择。感谢国家给予了较大的投资,也感谢人民群众买了那么多的电视机,才有了今日的电视格局。电视界自应倍加珍惜,利用拥有的优越条件,切实地为观众服务。但在一些城市,主要是一些省会城市,常见一种奇怪现象:有时观众为几套节目均  相似文献   

8.
深入基础,深入采访,这是个有关采访久而又久的话题,其重要性,必要性毋庸置疑。一位老报人曾著文归纳:“采访的深度决定了写作的厚度。你赋予新闻作品多少辛苦,她就回报你多少欣慰。”记得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听前辈讲他们当年如何步行、骑自行车下乡,如何住在农家小院,如何盘腿坐在农家土炕上,卷着农民自家种的烟叶,采写一篇篇的稿件。虽时过境迁,但他们那种深入基层的采访作风,却奠定了我采访工作的基本准则,成为我采访作风的坐标。有几件事使我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传媒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报纸面临着巨大压力,许多人对我们这张报纸有这样和那样的议论和批评,但身为这个报纸工作成员的我们却没有资格发牢骚,而只有自责和反省。驻站记者是报纸稿件的主要提供者,你可以说报纸不那么好看,  相似文献   

10.
一、珍惜我们的话语权 地方记者对自己的职能有各种各样的诠释,比如:“记者就是一个通风报信的人”、“记者就是讲故事”、“记者要先学会质疑”等等,这对军报记者来说,只是一部分。我们军报记者有一项重要职能——工作指导,这是军委机关报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不论我们是否自觉面对,只要你署名的稿子见报,对军队建设就是一种舆论引导,你就肩负了这项使命。  相似文献   

1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4):72-73
“亦步亦趋”不可滥用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出过一道判断题。题目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指出“这句话中存在着别字、用词不当等多种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亦步亦趋”的误用。为什么?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12.
有位编辑同仁问我:要是叫你去打仗,你是希望做个快枪手好呢,还是做个准枪手?我问:何谓快枪手?何谓准枪手?他便解释说,就像打敌人,快枪手是指不经瞄准,“啪”就打出去,不管是死是活,反正敌人是被打着了;而准枪手呢,则指经瞄准,“啪”一枪打中要害,敌人便被打死了。我略一迟疑,说:当然要做快枪手啦,一枪一个多痛快。“那么,比如我们写新闻作品又如何?”我说:同理。话虽这样说,但过后仔细一考虑,这样回答未免有失偏颇。我们  相似文献   

13.
人这一辈子,手经常处于两种状态,一是伸手,二是松手。伸手,这是人人都会的动作,几乎出自“本能”,教都不用教,那婴儿生下来就会伸手乱抓,抓住什么是什么。松手,本是一个更简单的动作,许多人都能“无师自通”,但也有些人却一辈子也没有学会,抓钱抓权抓官帽抓房子抓美色,只知伸手,从来不会松手,只有大限到时,才会手一松,脚一蹬,两眼一闭,万事俱休。 《菜根谭》说:“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松手;一条竹杖挑明月,挑到时也要息肩。”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应当既会伸手又会松手,该你得到的东西,尽可以努力争取,不论功名利禄;不该你得到的东西,首先就干脆不要伸手,“伸手必被捉”,即使万一侥幸拿到了,抓住了,也要学会松手。伸手,好像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但常常失于贪婪急进而遭横祸;松手,看似无所谓的消极,但恰恰在许多时候  相似文献   

14.
近日,听某电台的信息服务节目时,有一位女听众打进电话,但刚说了几个字就被掐断了,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女主持人的话令人大跌眼镜,她说:一听就是“阶级敌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我们太熟悉了。我告诉你,你是服务性中介机构,我们也是,你不能老到这儿占便宜……一个女同志,“脸皮怎么这么厚呢”。经过几秒钟的停顿后,主持人一字一顿地说:“我们不能让一粒女‘老鼠屎’坏了整个节目,下面继续开通热线为听友服务,我们的热线电话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秋、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推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下称"幸福调查"),派出记者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海外的中国籍务工人员与游客),向各行各业的人们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其实就创意而言,类似的节庆报道策划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电视宣传报道中的"经典"套路。但老的套路,在新的传媒形势下,却可能实现不了它预期的传播效果。本文试对其做一析论。  相似文献   

16.
社交焦虑正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步子迈入你我的生活,而我们却对它一无所知戴着墨镜、捂着口罩,一名青年男子匆匆走进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间诊疗室,还没有与医生打招呼,他便径直走向窗口,拉上窗帘,阻挡了温暖的阳光。你害怕吗?精神科教授张新凯这样问他。  相似文献   

17.
也许上天没有给你一幅漂亮的容颜.但上天却没有遗忘你的存在:虽然上天没有为你打造一副178cm的完美身材.但上天却为你打造了另外一份局部美。玉腿公主、国内首位袖珍腿模、第一袖珍奇迹、网络营销第一美女伊贞羽,没有高挑的身材.也没有天使般的脸庞.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新闻报道也应向“信息化”方向靠拢。或许有人认为,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为什么还要向“信息化”方向靠拢,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有些新闻报道,有的根本就不是信息,有的虽然有一点信息,但含量却太少,官话、套话、废话连篇:还有些新闻工作者概念模糊,因此写起报道来信笔而行,随心所欲,所以新闻报道信息化就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大街上、地铁里那些蓬头垢面的乞丐,也许你并不陌生。但是现在如果有人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敲着键盘,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上班一族。但是,如果告诉你此人正在乞讨,也许你会大吃一惊。但是,这种事情却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日前,众多媒体报道了又一种网络致富新路径:网络乞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有些名词、概念虽已被广泛使用,但却难以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达其含义,广告学中“定位”一词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什么是“定位”呢?熟读《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并结合广告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定位就是确定位置,确定在潜在顾客心中的位置;顾客的心中,已经“位”满为患,要顺利进入,必须简化讯息,复杂的讯息往往受到排斥;要深入人心,扎下根来,简化的讯息,还需要有一定的传播量;顾客心中的各个位置都是有序的,你确定的位置必然在这个序列之中,你一定不甘屈居人后,而要插于人前,如不达目的,你就要寻找空隙,另起序列,这样就会引起争夺和排挤。因此,顾客心中所有位置始终是处于你争我夺的动态之中,而不是处在相安无事的静态之中。市场即消费者,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